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扩军备战

既然印巴双方背后各有一个金主,那么急速扩充武库,就是两国的当务之急了。

为了和印度抗衡,巴基斯坦集中力量加速武装力量的扩充和装备现代化进程。1954年,美国根据《美巴共同防御协定》给巴基斯坦陆军提供了5个半师全套美式装备。从1954年到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前,美国共向巴基斯坦提供了100架F86“佩刀”喷气式战斗机、18架F-104A星战斗机、30架B57轰炸机和4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400辆M47和M48A2(各200辆),以及大量105、155毫米榴弹炮和成套武器装备,还有坦克飞机大炮配套零件和弹药。在美国提供援助的同时,巴基斯坦也一再增加国防开支。1961-1962年度,巴基斯坦国防开支2.07亿美元;1962-1963年度达2.1亿美元,1963-1964年更是跳到2.4亿美元。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当年,巴基斯坦的国防开支升到2.69亿美元。

在军费节节攀升的同时,巴基斯坦三军武装力量规模也是水涨船高。1961年,巴基斯坦三军总兵力达182700人,其中陆军16万人、海军7700人,空军15000人。到1962年10月,巴基斯坦陆军兵力从16万增长到23万,这还不包括海军和空军的扩建。巴基斯坦陆军由8个步兵师和大量装备M48“巴顿”式坦克、M4“谢尔曼”坦克和M24“霞飞”坦克的装甲团组成。此外,他们还有25万名武装民兵和3万人组成的“自由克什米尔”部队(简称AK部队)。从1962年开始,巴基斯坦继续加大扩军力度,增加国防开支,购买了一大批现代化先进的武器装备,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战斗力。

空军方面,截至1964年10月,巴基斯坦空军有了质的飞跃。空军兵力从15000人增加到25000人,作战飞机约141架,包括25架B-57“堪培拉”式轰炸机(编成2个中队),一个F-104A星式战斗机中队(12架F-104A)和4个F-86F“佩刀”式战斗机中队(装备92架F-86F“佩刀式”战斗机,还有8架在大修)。在巴基斯坦三军武装力量中,唯一在未来印巴战争中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是巴基斯坦海军,至1964年巴基斯坦海军的兵力不过才7700人而已,仅有1艘轻型巡洋舰、5艘驱逐舰、2艘反潜护卫舰、8艘扫雷舰和10艘其他舰艇。从军费和国民经济收入对比情况来看,巴基斯坦在1961年到1964年的国防开支占GDP的3.1%到3.2%,1965年因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国防开支大幅上涨,占GDP的6%。印度的军费开支情况也和巴基斯坦差不多,1963年到1965年军费开支占GDP的3.5%到3.7%。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英美开始对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引起巴基斯坦强烈反弹。1963年7月8日,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警告西方国家,称他们帮助印度重新恢复武装力量的做法会迫使一个较小的亚洲国家为了免于遭到印度的欺负,而投靠中国庇护。阿尤布·汗总统在1965年3月访华,在几次演讲中,他特别强调了要和中国保持友谊与和平的愿望。巴基斯坦加强了对华关系,迫使英国和美国权衡对印援助问题,从而继续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并协助巴基斯坦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事实上,巴基斯坦对外交关系的调整很是满意。他们希望通过加强和中国的外交关系,迫使英美停止对印援助,以便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形成中美支援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的局面。

面对巴基斯坦的各种政治外交攻势,印度更关注的是美英庞大的武器装备和配套物资流入巴基斯坦,特别是主战坦克和超音速战斗机。印度认为,即便美军向巴基斯坦空军提供的是技术性能相对落后的F-86“佩刀”式喷气式战斗机,也对印度国防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接着,巴基斯坦空军又装备了1个中队的F-104A星战斗机,进一步加重了印度国防安全的危机。巴基斯坦的大力武装,迫使印度需要紧急采取反制措施。印度加大了和苏联的军事合作力度,苏联也加快了在印度境内援建米格歼击机生产线的进度。与此同时,印度还建立了不少轻武器生产线和小口径弹药生产线,用于满足军队的步兵轻武器和弹药消耗,减少战争中的对外依赖。

截至1965年9月1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军事力量对比表如下:

对比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在坦克、技术装备质量和数量方面均占有优势,特别是中型坦克。虽然“巴顿”坦克和“百人队长”坦克重量都是45吨,但美式“巴顿”坦克机动性更好,火力更强。M48“巴顿”式主战坦克拥有比“百人队长”坦克多两倍的射程,以及更强的机动性和更好的综合战斗力,还有可以用于夜间战斗的红外夜视装备,这是印军的“百人队长”坦克所不具备的。如果从进攻作战的角度来看,M48“巴顿”式坦克要比“百人队长”坦克更适合。到1965年,印度陆军装备的二战旧货M4“谢尔曼”坦克数量仍然极大超过“百人队长”坦克。印军拥有的其他型号坦克是PT-76和AMX-13轻型坦克,这两种坦克根本没法和“巴顿”坦克或“谢尔曼”坦克抗衡。巴基斯坦陆军一个装甲师共有3个战斗群,包括3个坦克团和各个搭载着现代化的M113装甲运兵车实施战斗的5个机械化步兵营。相比之下,印度陆军的装甲师只下辖1个装甲旅和1个搭乘3吨卡车伴随作战的摩托化步兵旅。巴基斯坦陆军总计有17个装甲团,相反印度只有16个装甲团,在1965年只有14个装甲团可用。在编制上,巴基斯坦陆军一个“巴顿”/“谢尔曼”装甲团共有44辆坦克,每个坦克侦察排拥有6门无后坐力炮。每个巴基斯坦轻坦克团拥有32辆M24“霞飞”轻型坦克和28辆M-113装甲运兵车,他们将作为指挥车和搭载机械化步兵突击的运载工具。

为了对抗巴基斯坦的9个团的M47/M48“巴顿”式坦克,印军只能依靠“百人队长”坦克,可数量太少,仅仅是对方的二分之一。除了主战坦克数量占劣势外,印军M4“谢尔曼”坦克、AMX-13坦克和PT-76坦克数量加起来超过了巴军的M4“谢尔曼”和M24“霞飞”坦克数量。不过,数量上的优势却被缺乏零件的劣势给抵消了。由于印度国防开支有限,没有获得美国援助,因此印军的M4“谢尔曼”坦克因“年纪”太大,机械故障频繁,在没有足够零件备用的情况下,出勤率很低。AMX-13系法国制的轻型坦克,主要作为侦察坦克使用,完全不适合大规模坦克对战。苏式PT-76水陆两用坦克装甲薄弱,主炮口径只有76毫米,对阵巴军的M47/M48“巴顿”式坦克纯属“送命”。更糟糕的是,印军装甲兵依靠的是过时的通信系统。相反,巴军却使用当时先进的ANGRC通信系统或电台设备,这使巴军在指挥和控制部队方面优于印军。巴军机械化步兵搭载M113装甲运兵车,伴随坦克突击,既可为坦克提供步兵支援,又可以得到M-113装甲运兵车载的12.7毫米机枪支援。和巴基斯坦装甲兵不同的是,印军装甲师编制内既没有自行火炮,也没有自行高射炮,更缺乏足够的装甲运兵车让机械化/摩托化步兵伴随坦克突击。1965年,印军在这方面确实不如巴军。

英制“百人队长”

美制M48“巴顿”式

火炮方面,虽然印军拥有更多火炮,但型号多为二战时期英军的制式武器,更新的只不过是苏联提供的ZIS-3 76.2毫米加农炮、M46 130毫米加农炮和100毫米加农炮,没有任何105毫米和155毫米美式榴弹炮。相反,巴基斯坦陆军却装备了大量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和155毫米榴弹炮,反坦克火炮数量也比印军多两倍。巴军的另一个优势是拥有4个自行火炮团,其中每个装甲师编制1个,而且巴军高射炮都实现了自行化。相反,印度陆军却没有任何一个自行火炮团,连轻型高射炮都要靠汽车牵引。可以这么说,印军炮兵和高射炮兵在机动性和作战效能上都逊于巴基斯坦陆军。

印军相对巴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数量。印军新组建的山地师大部分都压在北线,负责对华防御。在西线查谟克什米尔和印巴国境线上,印巴双方总兵力相差无几——巴基斯坦陆军除了1个师在东巴外,剩下6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在西巴;印军正对西巴和查谟克什米尔的是9个步兵师(其中4个师不满员)和3个装甲旅。

在空军方面,巴基斯坦的飞机总数虽然少于印度,但现代化方面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在机场建设方面,巴基斯坦也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美军在巴基斯坦境内按北约标准兴建了一系列机场群。这些机场网络不仅设施先进,而且还有完备的导航通信系统。此外,美军还在白沙瓦、木尔坦(Multan)、萨戈达(Sargodha)和巴丁建立了覆盖整个印巴边界的早期预警雷达系统。巴基斯坦空军的F-104A星战斗机和部分F-86F“佩刀”式战斗机可携带当时最先进的“响尾蛇”空空导弹,比起印度空军的米格-21歼击机(当时苏联只提供了7架,而且战争期间没有提供环礁导弹)更有威胁。巴基斯坦空军拥有的这些因素都极大削弱了印度空军的数量优势。

由于印巴双方海军力量薄弱,因此在1965年9月战争开始后,除了巴基斯坦海军出动炮轰印度的达瓦尔卡港外,双方没有爆发海战。总的来说,双方在查谟克什米尔和西巴地区兵力规模基本对等,巴基斯坦在陆空技术装备和预警系统上享有绝对优势。

对巴基斯坦来说,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中央条约组织和美巴共同防御协定,让巴基斯坦获得了大量美式武器装备援助,以及美军对巴陆空军的标准训练,这一切都让巴基斯坦陆军和空军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似乎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巴基斯坦公开宣称不承认印巴在查谟克什米尔的停火线,并要用武力收复查谟克什米尔。在巴基斯坦看来,经过1962年的惨败后,印度已经很虚弱了。此时,正是给印度致命一击的绝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巴基斯坦首先选择了两国领土争议区的库奇兰恩作为试金石,挑起了印巴冲突。 nbwZcFKiWZHgOSvdIBw/iWePBx1v86MpO+wNgjtSq+abxkT7gS/TNYHLJcYKtO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