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狂童何者欲专地——从刘悟到刘稹的三代世袭

自李抱真以来,昭义军屡次参与朝廷对河朔的征讨,“建中之后,每奋忠义”,“常以孤苦穷寒之军,横折河朔强梁之众”,为唐王朝屡建战功,历任节度使也都由朝廷任命。虽然卢从史(贞元二十年至元和五年担任昭义节度使)曾与成德王承宗勾结,但是朝廷只派遣一宦官便将卢从史擒拿回京。直到刘悟入镇后,昭义才逐渐脱离了朝廷控制,实现了父子相继。

刘悟也是忠臣之后,其祖父刘正臣,本名客奴,因从征将全家迁徙到幽州,在平卢军中担任牙将。他少有武艺,骁勇善战,在薛楚义麾下时曾单骑斩杀室韦首领段普恪,“自白身授左骁卫将军,充游奕使”。安禄山本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起兵叛乱时,朝廷削除其所有官职,由节度副使吕知诲升任平卢节度使。当时的平卢军治所在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地处叛军老巢范阳背后,对其威胁巨大,因此安禄山对平卢军也是百般拉拢。吕知诲见叛军势大,竟率军归附安禄山,并诱杀了安东副都护、保定军使马灵詧。在此危急时刻,刘客奴与一干不愿附从叛贼的忠义之士拍案而起,斩杀吕知诲,并传首长安天子。

天子大悦,赐名正臣以表彰其忠义,并任命其为平卢节度使。刘正臣在接受朝廷任命后便率平卢军攻打范阳,只可惜被史思明击败。不久,刘正臣因与安东副大都护王玄志有衅,被其下毒鸩杀,王玄志继任平卢节度使之职。之后平卢军虽然多次击败来犯叛军,但所处营州与朝廷断绝联系,孤军无援,又因受到奚族的进攻而腹背受敌,不得不放弃根据地。最后。侯希逸率平卢军残部二万人浮海至大海对面的青州,在与先期抵达山东地区的平卢军将领董秦(即李忠臣)、田神功等部会合后,开创了淄青镇。淄青镇将士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之后更发展为唐中期最为强大的藩镇。

因为刘正臣勤于王事而死,所以朝廷对其家族也多有照顾,其子刘逸淮便因父勋先后授别驾、长史等官职。刘逸淮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同样勇武果敢,善于骑射,因此被宋亳节度使刘玄佐看中招为牙将,做到了都知兵马使的要职。刘玄佐死后,其子刘士宁代为节度使,刘逸淮又被任命为宋州刺史。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二月,宣武军节度使董晋去世,行军司马陆长源性格刚刻,治军严厉,不恤将士。当时节度使去世,惯例将赏赐三军,但是陆长源扬言“不可使我同河北贼,以钱买健儿取旌节”。结果引发哗变,陆长源等人被杀,一军大乱。监军俱文珍在与宣武军大将商议后,认为刘逸淮久在宣武,为人宽厚,能得军心,遂共同迎接其至汴州接任节度使。刘逸淮担任节度使后,德宗皇帝赐其名曰刘全谅。刘全谅也不负朝廷众望,很快便稳定了军心,但其仅仅在任八个月,便因病去世,年四十九。

刘悟的父亲史书未记载其名字,应该是很早便去世了。虽然当时的刘氏一族皆居住于东都洛阳,身处文明繁华之地,但刘悟却仍保留了浓厚的胡风,这也是出身河北的将门子弟的普遍特征。他为人勇敢果毅,却有一股暴躁无赖之气,长辈们对他可以说又是赞赏又是无奈。叔父刘全谅在担任宣武节度使后,便将其从洛阳召来,用为牙将,但没几天刘悟便犯下大过,不得不逃亡至昭义军治所潞州。当时的昭义节度使王虔休也很是欣赏刘悟,将其召入军中。在这期间,刘悟应该结交了不少昭义军将领。贞元十五年三月,王虔休病死,失去靠山且根基不稳的刘悟只得称病离开昭义,再次回到洛阳。

安史之乱示意图

刘悟此人颇有游侠儿气质,当时刘全谅在洛阳积缗钱数百万,他竟然“破扃鐍,悉盗用之”,很快便挥霍一空,又与恶少年共同屠狗杀人,结果被官府捉拿,系于河南狱中。好在当时的东都留守韦夏卿因他是忠臣子弟,网开一面,才没有治他的罪。这时候,淄青节度使李师古听说了刘悟的豪气与勇力,便以丰厚的待遇将其迎接至淄青。

李师古的祖父李正己也是平卢旧将,曾在刘正臣麾下任职。王玄志死后,李正己杀死了王玄志之子,拥立其表兄侯希逸为节度使。李正己为人骁健有勇力,安史之乱时,入援的回纥人十分强横,无人敢与之对抗,“正己时为军候,独欲以气吞之。因与其角逐,众军聚观,约曰:‘后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擒其领而批其背,回纥尿液俱下,众军呼笑,虏惭,由是不敢为暴”。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侯希逸因为政事怠惰,又为佞佛多造寺庙,引起军士不满而被逐走。李正己因“沉毅得众心”而被拥立为节度使。

淄青镇地处山东富裕之地,又掌握了与渤海、新罗的海外贸易,因此渐渐强大起来。淄青镇在李正己统治下,扩张至十五州之地,“内视同列,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法令齐一,赋税均轻,最称强大。尝攻田承嗣,威震邻辞”,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藩镇。

到李师古时,淄青镇自传节钺已历三代,朝廷不能制之,只能姑息而已。李正己曾移兵屯济阴,导致河南骚然,又于徐州增兵,以扼江淮,使得朝廷江南贡赋的运输都为之改道。李师古的父亲李纳更是在“二帝四王之乱”时自称齐王,建置百官,淄青遂成当时最为跋扈的藩镇。

李师古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继任节度使,他继承了父祖的不臣之心,“虽外奉朝命,而尝畜侵轶之谋,招集亡命,必厚养之,其得罪于朝而逃诣师古者,因即用之”。刘悟被迎至淄青,便是其畜养勇将计划的一部分。

唐壁画——马球图

刘悟在淄青时,起初并不知名,李师古也只是以平常将领待之。后来有一次李师古与众将打马球取乐,刘悟纵马带球,横冲直撞,冲倒了李师古的马。“师古怒,将斩之”,刘悟却毫不畏惧,意气自若,还能“猛以气语押触师古”。这种临危不俱的气势使得他因祸得福,李师古认为他有英雄气概,遂“奇而免之”,还重用刘悟,“因令管壮士,将后军”。此后刘悟平步青云,很快便做到了节度都知兵马使,成为淄青镇的重要将领。在军中,刘悟“务为宽惠,使士卒人人自便,军中号曰刘父”,受到淄青将士爱戴。

李师古死后,其异母弟李师道继任为节度使。此时在位的宪宗皇帝励精图治,意欲削平诸强藩,淄青镇自然是首当其冲。但是当时朝廷用兵之地颇多,一时无法抽出力量,于是只能暂时优容。李师道知道朝廷迟早要向其开刀,便与淮西吴元济私下交往,商讨对抗朝廷之策,并屡次派人作乱阻挠朝廷用兵,烧河阴仓,断建陵戟,并图谋焚烧洛阳宫阙,最后更是派遣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又将裴度刺伤。朝廷大索刺客时,京兆尹竟然收到刺客的传单,上面写有“毋得捕我,我先杀汝”,气焰十分嚣张。

唐宪宗

裴度

宪宗大怒,于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下诏讨伐李师道,调集宣武(辖宋、亳、颍三州,治所宋州)、魏博、义成(辖滑、郑两州,治所滑州)、武宁(辖徐、泗、濠、宿四州,治所徐州)、横海(辖沧、景二州,治所沧州)五镇之兵共同进讨,并称“部将有能杀师道以众降者,师道官爵悉以与之”。

在诸道兵马的围攻下,淄青军数战不利,魏博军更是在离淄青镇治所郓州九十里外扎营。此时的刘悟作为大将驻守在抵御魏博军的前线,前线吃紧的军事形势使他开始思虑将来的出路。他知道李师道见识浅薄,为人昏暗,军机要事竟然决断于身边的婢女,而朝廷则内有裴度等大臣谋划,外有李愬等名将摧锋陷阵,河朔藩镇也在朝廷号令下奋勇当先。李师道以一镇与天下相抗,败亡之日不远,而自己祖上素称忠义,自己现在又拥兵在外,为其殉葬实在不值。思前顾后,刘悟决定顿兵不进,不再进攻讨伐军,只是安营扎寨,观望形势,随时做好了反正的准备。期间,李师道多次下令其出战,刘悟都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此时李师道也开始猜疑刘悟,他假装召其回郓州商议军事,准备趁机将其击杀。这时,有人劝李师道说“今官军四合,悟无逆状,用一人言杀之,诸将谁肯为用?是自脱其爪牙也”,李师道犹豫再三,“留悟旬日,复遣之,厚赠金帛以安其意”。李师道既起疑心,刘悟即使没有异志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了,他“回营,阴为之备”。此后,又有人劝李师道说:“刘悟终为患,不如早除之。”李师道几经犹豫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杀死刘悟,于是暗中派遣使者持帖授行营兵马副使张暹,“令斩悟首献之,勒暹权领行营”。却没想到张暹与刘悟向来关系密切,他不但没有听令将刘悟处死,反而将此帖交到刘悟手中。刘悟得到消息后,立刻杀死李师道派来的使者,然后“按辔徐行还营,坐帐下,严兵自卫。召诸将,厉色谓之曰:‘悟与公等不顾死亡以抗官军,诚无负于司空。今司空信谗言,来取悟首。悟死,诸公其次矣。且天子所欲诛者独司空一人。今军势日蹙,吾曹何为随之族灭!欲与诸公卷旗束甲,还入郓州,奉行天子之命,岂徒免危亡,富贵可图也。诸公以为何如?’”

诸将中有迟疑未言者,刘悟“悉斩之,并斩军中素为众所恶者,凡三十余,尸于帐前”,夺取了军权后,又“令士卒曰:‘入郓,人赏钱百缗,惟不得近军帑。其使宅及逆党家财,任自掠取,有仇者报之’”。当晚,刘悟便从前线倒戈杀回郓州,“围其内城,兼以火攻其门。不数刻,擒师道并男二人,并斩其首以献”。淄青就此而平。

割据五十余年、拥兵十余万的强藩能够一举荡平,刘悟在其中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杜牧所说:

“昔者齐盗坐父兄之旧,将七十年来,海北河南泰山课赋三千里,料甲一百县,独据一面,横挑天下……此虽使铁偶人为六军,取不孔易,况席征蔡之弊,天下消耗,燕蟠赵伏,用齐卜我。当此之时,一年不能胜,则百姓半流;二年不能胜,则关东之国孰知其变化也。将军一心仗忠,半夜兴义,昧旦而已齐族矣。疆土籍口,探出僭物重宝,仰关辇上,是以赵一摇,燕一呼;争来汗走,一日四海廓廓然无事矣。伏惟将军之功德,今谁比哉!”

宪宗得知此消息后,立刻拜刘悟为义成军节度使,封彭城郡王,实封五百户,并褒奖刘悟,言其“忠孝之后,义勇为心,久沦迹而未申,每蓄谋以思奋……遂能潜通密款,先事指期。决策于万众之中。挺身于重城之内,感深而信誓若一,气直而神明为徒,枭彼渠魁,歼厥丑类,乃飞章以驰献,繄大庆之遐闻……”

诗人刘禹锡听说淄青镇被平定,更是欣然写下两首名为《平齐行》的诗歌,诗中道: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
……
去秋诏下诛东平,官军四合犹婴城。
春来群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堕其庭。
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
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
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
朝廷侍郎来慰抚,耕夫满野行人歌。
……

宪宗虽然武功卓著,依次削平淄青、淮西等强藩,并让河朔三镇俯首称臣,实现了中兴局面,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消除藩镇割据的土壤,节度使依然控制着财政、人事、军政大权。尤其是河北地区本就胡化严重,各镇的牙军更是历来骄悍难治,拥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父子相袭,世代为兵,号称“军门父子,姻族相连”,乃是一支自私自利的职业雇佣兵集团,他们只不过是暂时雌伏罢了。等到宪宗被宦官所弑,即位的穆宗庸懦无能,元和中兴的局面立刻就变成了如梦幻影。

穆宗初即位,为了取消河朔三镇节度使世袭的权力,便下诏徙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成德节度留后王承元为义成节度使,义成节度使刘悟为昭义节度使,武宁节度使李愬为魏博节度使。从只辖两州的小藩镇到辖有六州的重要藩镇,对刘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提拔,也表明他成为朝廷最为信任和依靠的大将。

但是河朔割据之势根深蒂固,又岂是迁移节度使所能解决的,更何况朝廷在布局方面亦是昏招频出。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刘总奏请辞官入朝,朝廷却未派遣有人望、能压制骄兵悍将的名将赶赴幽州,而派遣了文臣张弘靖去接任节度使。当时的河朔军帅不管酷暑寒冬,都与士卒同甘共苦,从不安坐于车辇之内,而张弘靖却是宰相后裔,历代富贵,不知风土,在赴镇的第一天竟然乘坐肩辇于三军之中,幽州将士均瞠目视之。他又欲革除幽州风俗,挖开安禄山坟墓,将其棺柩毁掉,又引发当地人不满。安、史二人对朝廷来说虽是叛臣,但在河北却有极大人望,这一举措无疑操之过急。而且张弘靖不恤士卒,往往呵斥幽州将士为反虏,并洋洋自得道:“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二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于是幽州将士多怨恨,怀有叛心。

刘总入朝前,曾留下钱一百万贯用来赏赐将士,而张弘靖却私下扣留了二十万贯用作军府杂用。得知此消息的幽州将士不胜其愤,发动兵变,囚禁了张弘靖,并推朱滔(曾任幽州节度使,“二帝四王之乱”时自称冀王)之孙朱克融为留后。

成德大将王庭凑也在此时发动兵变,杀害了忠于朝廷、刚刚上任的节度使田弘正。田弘正原是魏博大将,自幼爱读儒家经典,又精通兵法,善于骑射,为难得的将才。当年在被士兵拥立后,田弘正率魏博六州之地归顺朝廷,并坚守臣节。他在讨伐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师道、淮西吴元济的战事中屡立战功,成为朝廷在河北的擎天巨柱。当朝廷改任其为成德节度使后,他知道自己与成德军长年交战,死在其手下的成德将士众多,仇家无数,因此便带着二千亲兵前去赴任,随行护卫。其后又上奏朝廷请求朝廷负担这二千人的军饷,但是朝廷的度支使却不同意。田弘正在先后四次上表都得不到回应后,只得将这二千人遣散回去。不久之后,失去保护的田弘正全家及属僚三百人尽被杀害。

河朔局面再次失控,穆宗此时想起了刘悟,便下诏任刘悟为幽州节度使,命其率军入幽州平定朱克融。但是此时叛军势力大张,河朔藩镇已经再次联合,刘悟见无法顺利进驻幽州,只能上奏朝廷暂且授予朱克融节钺。不久之后,无可奈何的朝廷再次任命刘悟为昭义节度使。

最终讨伐王庭凑、朱克融的战争草草收场,但昭义军仍在此次战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史书记载:“唯昭义一军,于临城县北同果堡下大战,杀贼五千余人,所杀皆楼下步射搏天飞者,贼之精勇无不歼焉,贼中大震。”

不久之后,刘悟与朝廷之间也有了嫌隙。当时宦官监军乃是惯例,昭义镇的监军是拥立穆宗即位有功的刘承偕,他依仗权势经常羞辱刘悟,并图谋以磁州刺史张汶取代刘悟的节度使之位。刘悟虽忠于王事,但为人颇受河北胡风影响,行事历来率性而为,闻听此消息后大怒,吩咐亲信军士将张汶诛杀,并囚禁了刘承偕。

肃、代以来,国势维艰,藩镇多有叛乱,身为至尊的天子多次仓皇出奔,而朝廷大臣在纷乱之际,或从贼失节,或闭门观望。因此皇帝便唯有信任身为家奴的宦官,赋予其军政大权,而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辈却专制朝政,元勋大将如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也曾被他们构陷,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名将来瑱更是因为得罪了程元振被皇帝勒令自尽。而宦官即使犯下过错,皇帝往往仍信任不减。因此在此事件中,刘承偕虽然败坏军政,但是到最后穆宗也只是下令刘悟将其送回长安,并没有予以任何惩罚。刘悟心中十分怨愤,从此之后便“托以军情,不时奉诏,”并且开始准备效仿河朔三镇,于是“朝廷失意不逞之徒,多投寄潞州以求援。往往奏章论事,辞旨不进”。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九月,刘悟病卒,其子刘从谏“密不发丧,与大将刘武雄及亲兵谋,以悟遗表求知留后”,当时朝臣多认为“上党内镇,与河朔异,不可许”,但是因为宰相李逢吉、中尉王守澄接受了贿赂,最终还是下达了任命诏书。

刘从谏自小便以狡诈出名,当年刘悟为淄青镇大将时,将其留在郓州为人质。他利用便利,打探消息,“日与师道诸奴日戏博交通,具知其阴密事,悉疏于悟”,为刘悟诛灭李师道立下大功提供了许多便利。

唐壁画——仪仗出行图

刘悟当年入昭义镇时,带去了二千郓州兵作为亲兵。郓州兵原本出自淄青镇,惯于拥立主帅为自己谋利,这支力量便成为了刘从谏袭任父位的本钱。而为了顺利在昭义镇打下根基,刘从谏又将治所迁回潞州。自李抱真并镇以来,昭义军治所都在潞州,刘悟时徙治所于邢州,“而人思上党”,刘从谏顺应众心,将治所迁还潞州,赢得了昭义军将士的拥护。同时他对待属下比较宽厚,处置军政大事井井有条,因此很快便稳定了军心。

敬宗不久被宦官谋杀,其弟文宗即位。此时横海节度副使(时辖沧、景、德、棣四州)李同捷起兵叛乱,图谋效仿河朔故事。朝廷只得出兵讨伐。李同捷是横海节度使李全略之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李全略病死,李同捷遂自领留后,企图承继。

最初朝廷并不想讨伐,但也不愿承认其有世袭之权,于是拟定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以天平节度使(辖郓、曹、濮三州,治郓州)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徙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然而,李同捷却借口为将士所留,拒不奉诏。为了维护中央权威,朝廷下令讨伐。大和元年(公元826年)八月,朝廷削李同捷官爵,调横海节度使乌重胤、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平卢节度使康志睦、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幽州节度使李载义、义成节度使李听、义武节度使张蟠率军进讨。刘从谏在此次战事中奋勇直前,率领昭义军取得了不小的战绩。

当时成德节度使王廷凑与李同捷暗中勾结,资助粮草,同时出兵阻扰进讨的魏博军,又派遣使节厚赂沙陀酋长朱邪执宜,欲与之连兵叛乱。大和二年(公元827年)八月,王廷凑正式竖起反旗,刘从谏便立刻率军进兵临城,击败成德军,引漳水淹深州、冀州。随后,刘从谏又与王廷凑战于昭庆,再次击败王廷凑。十二月,王廷凑诱魏博行营兵马使亓志绍起兵作乱。大和三年(公元828年)正月,亓志绍被击败,率众五千逃奔王廷凑,余众一万五千投降昭义军。正是由于刘从谏的牵制,使得王庭凑无力援助李同捷,不久之后,李同捷之乱便被朝廷讨伐大军所平定。

因为刘从谏立下的功勋,文宗对其十分喜爱,君臣之间关系颇为融洽。大和六年十二月,刘从谏入朝觐见,文宗并没有如一些大臣所希望的那样将其留在京城或迁徙他镇,而是继续命其还镇昭义,并给予了其同平章事的头衔,而终文宗一朝,得到该头衔的节度使也不过四人。当时宰相李德裕认为刘从谏有交通山东藩镇的嫌疑,请求将其“拔出上党”,徙至宣武镇,此建议也被文宗否决。

虽然刘从谏在入朝后,“见朝廷事柄不一,又士大夫多请托,心轻朝廷,故归而益骄”,但是对文宗的信任与支持他还是感恩的。他与文宗的亲信郑注、李训交往很深,同时与牛僧孺等人也关系匪浅。

因此,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的甘露之变中,唐文宗支持的郑注、李训等人图谋诛灭宦官集团不成,反被所杀。仇士良等宦官挟制天子,诛杀朝官,天下藩镇也只有刘从谏挺身而出声讨宦官:

“涯等儒生,荷国荣宠,咸欲保身全族,安肯构逆!训等实欲讨除内臣,两中尉自为救死之谋,遂致相杀,诬以反逆,诚恐非辜。设若宰相实有异图,当委之有司,正其刑典,岂有内臣擅领甲兵,恣行剽劫,延及士庶,横被杀伤!流血千门,僵尸万计,搜罗枝蔓,中外恫疑。臣欲身诣阙庭,面陈臧否,恐并陷孥戮,事亦无成。谨当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此封上书暴扬宦官骄横,轰动一时,在长安城内更是人人传观。仇士良虽然愤怒,但是对于拥有强兵的刘从谏却无可奈何,只能企图收买之。然而,刘从谏却毫不买账,又先后四次上书要求为在甘露之变中遇害的王涯等大臣讨说法。

刘从谏的这一举动打击了宦官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朝廷的秩序,也使得文宗免除了被废的命运。“时士良等恣横,朝臣日忧破家。及从谏表至,士良等惮之。由是郑覃、李石粗能秉政,天子倚之亦差以自强。”期间,郑注、李训集团的余党如李仲京(李训之从兄)、王羽(王涯之从孙)、贾庠(贾鋉之子)、郭台(郭行馀之子)、韩茂章(韩约之子)、韩茂实(韩约之子)、王渥(王涯之子)等,都逃至潞州避难,刘从谏也都给予了厚待。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等人矫诏废太子为陈王,拥立颍王为皇太弟。不久之后,文宗驾崩,颍王即位,是为武宗。文宗一死,意味着刘从谏失去了勤王的大义名分。新继任的武宗开始大肆诛杀、贬斥文宗信任的大臣,而仇士良却拥有拥立之功。另外,武宗信任的李德裕与牛僧孺一党势如水火,他在早些时候便有了将刘从谏移镇的想法。形势对刘从谏十分不利,因为即使骄横如河朔藩镇,明面上也需朝廷认可。如李德裕所说,“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藉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统治成德镇长达一个世纪的王廷凑家族将“下礼藩邻,上奉朝旨”作为维持家业不坠的秘籍,更何况是独立性不如河朔的昭义镇。

为与新君打好关系,刘从谏觅得一匹九尺高的骏马向武宗进献,但是武宗却没有接受。刘从谏心中疑惧,“遂招纳亡命,缮兵完械”,“榷马牧及商旅,岁入钱五万缗,又卖铁、煮盐亦数万缗,大商皆假以牙职,使通好诸道,因为贩易”,又选择水草丰美之地饲养良马,“岁入马价数百万”,暗中积蓄力量。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十一月,刘从谏为赢得朝廷信任,上书请求出兵讨伐回鹘,但是朝廷拒绝其要求。见得不到朝廷信任,刘从谏忧愤成疾,因为知道自己结怨太多,如果死后朝廷派遣他人担任节度使,刘氏宗族势必不保,于是“谓妻裴氏曰:‘吾以忠直事朝廷,而朝廷不明我志,诸道皆不我与。我死,他人主此军,则吾家无炊火矣’”。于是他决定效仿河朔藩镇,将节度使之位传给侄子刘稹,以求自保,并在死前做了如下人事安排:

“以弟右骁卫将军从素之子稹为牙内都知兵马使,从子匡周为中军兵马使,孔目官王协为押牙亲事兵马使,以奴李士贵为使宅十将兵马使,刘守义、刘守忠、董可武、崔玄度分将牙兵。”

不久,刘从谏病死,侄子刘稹密不发丧,并伪称刘从谏病重,上书朝廷请求以刘稹为节度留后。武宗自然不信,便派使者以问疾之名探听虚实,但是刘从谏此时已死多日,自然无法接见使者。无奈之下,刘稹一方面贿赂使者,另一方面又陈兵边境,拒绝了武宗要求其入朝的敕令,并要求如河朔故事,实现节钺自专。

一旦昭义割据局势形成,与河朔割据藩镇结成联盟,则朝廷威望必然大减,河朔藩镇势必将更为嚣张。唐武宗为人“性刚而果于断”,自然无法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3jc2n6GgtQYw2DxlkyYY9SHNVBsvb3sepPa1SCEHVyQJ2XcWMvItnbrVrD46ILn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