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求生计卖果拾旧习
寻出路木行把心依

杜月笙被赶出赌棚之后,依旧本性难改,过着败家仔的“潇洒生活”。但当他14岁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在高桥镇再也呆不下去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突然产生了洗心革面的决心,而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家里的破烂全给他卖光了,他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无物可卖、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杜月笙踏上了征程,开始为了一日三餐而四处奔波。

这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了一座歌舞升平的“艳都”,繁华正降临在这座被外国势力割据的城市上空。杜月笙早就对传说中的大上海心驰神往,所以他来到了上海。“管他呢,先见见世面再说”。这是杜月笙最初的想法,但他最终发现,要想吃饱饭,还得玩实干啊。于是,他开始了在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店当起了学徒。

正所谓“狗改不了吃屎”,杜月笙依然改不掉赌博的恶习,最后他被炒了鱿鱼。后来他又到了师兄王阿国的“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

上面说过,杜月笙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也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他在灯红酒绿的大上海看到的事情多了,他的欲望也开始膨胀起来。这时他突然明白了一个著名的道理:给别人打工永远挣不了大钱。想要在上海出人头地,没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是不行的。在他三番五次的恳求下,王阿国给了他一个水果摊,将一些卖不掉的烂水果送给他,帮他圆这个发财梦。

卖水果的同时,杜月笙苦心练成了一项过人的技巧——削梨。他那飞快的刀法,神奇的技艺折服了同行,征服了顾客,于是这段经历使他获得了第一个“响当当”的称号——“水果月笙”。

杜月笙不是一个能够安心练习某种技术的人,但他练成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由于没有本钱,他卖的水果都是烂的,所以他必须把烂梨削成一件“艺术品”,否则,他连吃饭都成问题。

现实总是这样地逼迫人们作出改变,杜月笙要想征服现实,也必须先成为现实的奴隶,于是他练削梨,不但削的很好,还削出了水平,削出了艺术。

话虽如此,虽然卖水果能够解决杜月笙的吃饭问题,但离他心中那潇洒过活的目标却相差太远。“凭什么那些财佬们各个汽车进汽车出,西装革履,不但有财有势,而且妻妾成群”,想到这里他不禁牙根恨恨,心中痒痒。于是,他又一次寻求改变,但这一次他却走了一条歪门邪道,和一些小瘪三做起了“抛顶宫”的勾当来。

所谓“抛顶宫”说到底就是几个人配合,在人群拥挤的时候,把人家的礼帽抢走。但这充其量是种小打小闹,发不了大财。

一天,杜月笙见生意清淡,闲着没事,于是想到了和他最为知心的在浴德池当扦脚师傅的“扦脚阿二”。杜月笙与阿二已有10来天没见面了,他身上很久没洗澡也痒痒,于是,就收起摊子,漫步到浴德池去找阿二聊聊,顺便洗个澡。

谁知他在浴德池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阿二,到茶房一打听,方知阿二已有个把星期没来上班了。杜月笙一听,以为阿二的哮喘病又发了,担心他的病情,他二话不说,拔脚冲出浴德池,三步并成两步往阿二家中跑去。

阿二也是个单身汉,就居住在浴德池的附近。杜月笙不多一会儿就赶到了阿二的住处。但是这里房门紧闭,杜月笙忙敲房门,好久不见动静。杜月笙又赶忙去见房东太太,打探阿二的情况。

“阿二啊,我也不知道他上哪儿了,只记得上星期来交过房租,并把下月的房租也提前交了,可能这些日子也不会回来。”

“你看他的身体怎么样?”

“人挺有精神,不像有病。”

“你多长时间没见到阿二了?”

“好几天了!”

杜月笙一听阿二没生病心定了些,但一听到阿二多日不归,又有些不安。他辞别了房东太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家去了。

杜月笙一到家中,饭也不做,和衣就倒在床上,胡乱猜着阿二的下落。他心想,上海乱得很,要是阿二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如何是好啊?想来想去,心里不是个滋味。他正在烦恼时,忽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楼下的小三,手拿着一封信。杜月笙接过信,跑回房内去了。

他取出信一看落款,心中一喜,是阿二写来的。他急急地读起来,方知阿二现在已在青岛了。

杜月笙一口气读完信,又喜又惊。喜的是阿二有了着落,惊的是,平常不太有声响的阿二干事倒也干净利索,竟然到青岛谋事去了。他不禁自叹不如。

这天夜里,杜月笙难以入眠:上海滩实在难混啊!我在上海摆了这么长时间水果摊,还混不出一个模样来。阿二这个人样子比我差多了,而这次他却比我想得远,干得漂亮……

原来,阿二见上海混不出世面,就决定去闯闯世界。他见有人去闯关东,所以上星期没同任何人打招呼,独个登上了去大连的船。想不到,船靠了青岛后,黄海上刮起了暴风,船就在青岛避风。阿二上岸后,见青岛不错,就决定先在青岛闯闯。关东闯不成闯了山东。阿二在信中说,青岛这地方好混。目前,他正在一家木行内当伙计。

杜月笙一夜辗转,等到鸡鸣头遍,披衣起身。他用冷水一洗脸,顿时脑清目明。心想:“我何不像阿二一样,到外头去混混,去闯世界去!”想到这里,杜月笙决定歇业一天,到城隍庙去求城隍老爷指点迷津。

大清早杜月笙就赶到了城隍庙,抢烧了一炷头香,祈求城隍老爷保佑发达。烧完香,他去湖心亭喝茶吃点心,然后在老城隍庙内游玩一阵。当他再次走到庙门口时,只看到庙前有一个拆字摊,摊前人头挤攒,围着一大群人,生意极好。他又见摊旁挂着一幅名幡,上书三个字:张半仙。

“嗬!好气派。其他拆字摊都号称某铁嘴某铜嘴的,他却自称半仙,可见他的算命本领非同一般!”杜月笙心中不由一动,“何不请这位半仙先生指点我的前程呢?”于是,他挤到摊前,从半仙的纸签中摸出两个纸卷,看也没看就递给张半仙。

这位张半仙半闭着眼,接过纸卷,慢声慢气地问:“先生要求何事?”

“先生,我要出门做生意,请问何方吉利,何方不利,前程如何?”

张半仙将卷子打开,看了两眼纸卷中的字,然后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突然,半仙圆睁双眼,大叫一声:“出门东北方,必有贵人帮。好自为之,前途无量。”

杜月笙听了喜出望外,赶忙摸出一块银元,双手捧给半仙,说了声“多谢”,然后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但是,一回到家中,杜月笙又犯起愁来,老大的一个东北方该往何处呢?到底东北方向的哪一个地方才是有贵人帮呢?他左思右想,突然想到了青岛。这正是东北方向,好友阿二又在那里,到了那儿又有个照应。主意已定,杜月笙也顾不得休息,赶快到轮船码头购买去青岛的船票,又匆匆打点行李,一直忙到半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了床,快步向码头走去,稍待了一会儿,就登船去青岛了。

到达青岛后,杜月笙找到了好友。虽然前后不到半个月,此时,阿二已在这家木行中当账房先生了,大有一番管家风度。阿二见好友来到,格外高兴,答应介绍他在木行中做工。

阿二将杜月笙引荐给老板。老板见他清秀灵活,很是高兴。交谈之后,老板又觉得他口齿伶俐,反应又快,是块搞推销的料,当下就聘他为木行的推销员。

杜月笙高兴极了,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因为他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和一副精明而灵活的头脑。结果,杜月笙由于他推销有方,钻营有术,为老板不断扩充地盘,承揽了一大批新建洋房所需之材。木行的生意日渐兴隆,老板对杜月笙更是另眼相待,视为心腹之人,言听计从,业务上的事全由他一人说了算。

这个木行老板也是个精明人,但就是有一个缺点——贪色。姨太太有六七房,其中七房姨太二十刚出头,知书达礼,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老板最宠她。她也操纵着木行的大权。 VU72bauAguWQXocBPHvzz8Yg9ZGVAVVDAxZBvKRhVlIQF20Bg209P/cddJK5ta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