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暴露定律:适度的自我暴露能获得他人的好感

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位记者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问他:“你哭过吗?”垒球王回答:“哭过,我觉得在情不得已的情况下掉眼泪更像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我们知道,人们一般的观念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是一个迷住千百万观众的体育明星呢!但垒球王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他坦率地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大众。结果观众们更喜欢他这个实实在在的形象了。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相当封闭的。当对方向他们说出心事时,他们却总是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但这种人不一定都是内向的人。有的人话虽然不少,但是从不触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总体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初次见面时待人接物的习惯所决定的,这称为社交性。社交能力强的人善于闲谈,但谈话中未必会涉及根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是由一个人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本意、内心展现给他人所决定的,这称为自我展示性。

这两种类型的开放性通常是完全独立的。有些人社交能力很强,他们可以饶有兴趣地与你谈论国际时事、体育新闻、家长里短,可是从来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你一旦将话题引入略带私密性的问题时,他就会插科打诨,或是一言以蔽之。可见,一个健谈的人,也可能对自身的敏感问题,有相当强的抵触心理。相反,有一些人虽不善言辞,却总希望能向对方袒露心声,反而很快能和别人拉近距离。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和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

当自己处于明处,对方处于暗处,一定不会感到舒服。自己表露情感,对方却讳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一定不会对他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当一个人向你表白内心深处的感受,你可以感到对方:首先信任你,其次想和你达到情感的沟通。这就会一下子拉近你们的距离。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知心朋友比较多,虽然他们外表看起来不是很擅长社交。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多,但都是真诚的。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不知怎么总能有人来帮助他们,而且很慷慨。

而有的人,虽然很擅长社交,甚至在交际场中如鱼得水,但是他们却少有知心朋友。因为他们习惯于说场面话,做表面功夫,交朋友又多又快,感情却都不是很深。因为他们虽然说很多话,但是却很少暴露自己的感情。其实人人都不傻,都能直觉地感到对方对自己是出于需要,还是出于情感而来往。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情感的需要,就好像对食物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情感纽带下结成的关系,要比暂时的利益关系更加牢固。

实际上,人和人情感上多少总会有相通之处。如果你愿意向对方适度袒露,总会发现相互的共同之处,总能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对于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时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赢得一生的友谊。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

当然,“自我暴露”不足虽然不好,过度也是不好的。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做是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而且,你也不一定要说出你的秘密。在不太了解的人面前,我们可以交流一些生活中的并不私密的情感,既给人亲近之感,又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安全。

社交学家提醒你

人和人交往,贵在相知。当你对别人推心置腹、襟怀坦白时,会让对方觉得你的人品可靠,值得交往;此外,你也有与对方深交的愿望,而使对方产生亲近感。坦诚相见,只有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才能使我们交到真正的朋友。 vFCCxovWaf9qgY/MJQUgNkvxdF8dih++gfDLxI+jHgIJYsygVb84un+9OMPZ/+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