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志怪小说。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人。纪昀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乾隆十九年中甲戌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任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福建学政、翰林院侍读、贵州都匀知府、《四库全书》总纂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兵部侍郎、内阁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

《阅微草堂笔记》全书二十四卷。从66岁到75岁,纪昀断断续续写了十年,在朝廷值班的办公室或者暂住地,在跟随皇帝出京的路途中,纪昀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书。提起《阅微草堂笔记》的写作,纪昀曾淡淡地说,因为编纂《四库全书》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闲暇时间多了,于是开始动笔,随手写来。《阅微草堂笔记》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过的、道听途说的各种新奇故事,包括奇闻轶事、风土人情、京师风尚、边地民俗、文人世界,以及官场的种种见闻、自己和亲友的家庭轶事。全书约1200则故事,每一则故事前,纪昀都认真标明了出处,以显示这些故事并非虚构。在这些作者号称的“原生态”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对鬼怪的态度,对家庭关系、主仆矛盾的看法;可以窥见“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为官之道,做人技巧,处世哲学。

纪昀以一个高官的身份,絮谈民间的家长里短,似乎显得好事;在书里,他怒斥腐儒,讥讽高官,嘲笑和责骂屠夫、奴仆一类的人,似乎又表现得小家子气十足;其实,这些文字标志着一个儒者当时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式微时期的儒者,纪昀对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怀着深深的焦虑,感觉到沉重的责任感,因而作品浸染了浓烈的伦理色彩,试图以此唤醒人们在生活中遵循既定的伦理规则;纪昀再三强调,自己是为了对民众进行伦理教化,才顺应当时民众的阅读需求,写了这样一本书。因而,《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宗旨是希望读者通过道德自律回归上古那样的理想世界。儒学既有上层的官方匡世之学,又有下层的为民请命之学,儒学伦理以其贴近世俗的特点融进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在这一点出发评价《阅微草堂笔记》,此书堪称是儒学伦理的普及教本。

纪昀创作目的首先在于劝世。他把作品的劝诫、教化这种社会功用看得很重。他居高临下,站在当政者的立场上,从“上以风化下”的角度感化下民,并警诫“下愚”,“驯天下之强梗”;他还试图使含冤受屈者“怨尤都泯”。对于他的作品能够传世,纪昀似乎并未怀疑,因此,《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些真实的人物故事,作者希望作为正史的补充。因为是正常任职以外的副产品,因此《阅微草堂笔记》也有一些笔调轻松的记载。

《阅微草堂笔记》完成后,在当时,一度“洛阳纸贵”,受到热烈追捧。由于历史的原因,《阅微草堂笔记》在建国后一度未能进入大众的视野。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阅微草堂笔记》的历史价值,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推出有关纪昀的通俗读物,甚至小学课本、各类职业准入考试也开始将《阅微草堂笔记》的相关内容纳入选题范围,彰显了作品的现代价值。

本书原文以北平盛氏刻嘉庆五年庚申(1800)本为底本,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郑开禧序本为参校本,除个别如果改成简体就影响原意的文字,全书一律采用简体、新式标点;译文以直译为主,部分文字意译。全书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对开排版,为读者提供阅读最方便的文本,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原典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经典的无穷魅力。囿于本人的水平,译注难免有疏漏或谬误,希望得到读者和方家的教正。

韩希明
2014年9月 MOlzNVwEk2Tskci600m9mh4jsy3RYSKZCxsj65GFR0sihP7ipCqKPBdpMJoz3M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