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思维力与学习

◎一、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

思维是个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者对观察和记忆的信息,经过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转形、整合和表达等等活动,使我们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由此使学习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脑中更系统化,更具概括性,并通过思维活动加以再组织和应用。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过程必须伴以思维的加入。思维活动的加入,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过程,使我们的学习信息得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效果。通过思维活动的参与,观察得以深入全面,使观察活动更深刻,目的性更强。思维活动的参与,也能够让我们的记忆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持久。因为记忆信息经过思维活动的参与之后,可以与我们大脑中已有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和分析,进行关联贮存,变得更清晰、准确、持久,备用性更强。

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的信息,还需要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组织,进而进行判断、筛选、归类和利用,从而发挥知识的作用,也即是获得学习的结果。在学习中,教师常常强调学生要思考,就是强调思维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思维是人的大脑的固有属性,但是,在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维活动时,每个人的思考结果却不全相同,甚至差异很大,这是由于不同个体的智力条件所导致,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思维力的质量差异所引起的。

因此,一个人的思维力,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思维力的全程参与。

◎二、什么是思维力

对于思维力这个概念,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可能会赋予其不同的解释。在本文中,我们仅从学习的一般含义出发,认为思维力是一个人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智力因素,是进行知识综合、抽象、推理和判断的综合能力,或者说是个人进行正确思考的能力。

构成智力素质的五个要素在智力发展和智力活动方面都具有其特别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智力因素,但是,从智力结构整体来看,可以说思维力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首先,其他智力要素都是为思维力服务的,或提供思维利用的信息(观察力和记忆力),或提供思维活动的条件(想象力和注意力),而思维力则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认识的进一步推进和判断,形成新的见解和决策。虽然思维力必须以其他智力因素为基础,但如果没有思维力,其他智力因素将不具有发挥其作用的意义。其次,智力素质中的其他智力因素,在其作用的时候都需要思维力参与,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例如记忆必须思维参与才能更加有效,因为通过思维的组织关联,贮存的信息才能更持久,更便于忆起。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才,人才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从教育本身的目的性来说,教育应该是知识的教育、思维的教育和精神的教育,而知识的教育只是教育的基础,思维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智慧,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力。

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有思维力的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需要思维力参与才能增加其持久性和备用性;记忆的知识,需要思维力的参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成为活的知识;知识的应用,如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解题作文等等,更是需要思维力的参与才能进行知识的再组织和逻辑表达。所有这些过程,都与我们的思维力紧紧关联。

有人说,人的本质差异不是体力的差异,也不是知识的差异,而是智慧的差异。而智慧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思维力的差异。由此可见思维力在人的素质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三、思维活动的特点

思维是人脑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思维力在发挥作用时的外部表现,是人能够作出推理和判断的依托。思维力好的人,其思维过程是逻辑的,其思维结果是合理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而思维力差的人,其过程将是紊乱和不科学的,其思维的结果也是不合理或者是不现实的。

作为思维力的外部表现方式,不同个体的思维能力会存在差异,但是就思维活动的整体而言,思维活动具有一些共同的属性。

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性。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概括是从事物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过程。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类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性和直接感知的局限性,拓宽了人类的认识范围,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思维的概括性使人们在思考时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作出事物的共性或者特殊性的判断。因为有了思维的概括性,我们才能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揭示那些隐藏着的自然规律,才能发展知识、发展科学,推动文明的进步。

思维具有间接性的属性。思维的间接性就是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思考。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维不仅能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加以反映,也能对原本不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进行思考,还能在认识现实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式的蔓延和扩展,进行假设、想象和解释。思维的间接性使人们能超越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多种属性,拓宽了认知的深度和范围。思维的间接性使人们能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测和判断,能够在蛛丝马迹之中寻找事实发展的真相。

思维具有统一性的属性。思维的统一性是指思维的人类性和普遍性。正常人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是相同的,这是就思维的共同性质而言的。例如思维活动进行的方式如概括和抽象,归纳和演绎等在所有人中是相同的,都具有相同的方式过程。思维具有统一性的特点,是人们可以从事思维方法的研究和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根本所在。

思维具有差异性的属性。思维的差异性不是指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高低的差异,而是指人在思维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具有的差异。思维的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有人说,是西班牙文化孕育了堂吉诃德的思维方式,富于幻想而又充满激情;是丹麦文化孕育了哈姆雷特的思维方式,深邃的沉思和延宕;是德国文化产生了浮士德的思维方式,崇尚理性且富于思辨。人们对这三个典型人物思维差异性的总结,归因于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影响。而我国的思维方式常常倚重于直觉和顿悟,这些方面也具有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子。

思维的差异性也与一个人的专门锻炼有关,例如不同的学科锻炼会在思维方式方面产生差异。有一则笑话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思维的差异性特点。那个笑话说,三个科学家到苏格兰参加会议,在火车上,他们看到山坡上有一只黑色的羊,天文学家首先作出判断:“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物理学家进行了纠正:“不,现在我们所能做的结论只能是苏格兰有一只羊是黑色的。”但数学家不同意,他说:“我们只能说苏格兰有一只羊,它的一个侧面是黑色的。”这就是思维受专门培训的影响而形成差异的最好例子。

思维具有语言性的特性。思维的语言性是指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概念和语言逻辑,思维是依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部言语过程实现的。

以上是思维的一些共同的属性,是从人们所共有的思维的整体上进行的概括,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所共有的特性。但是,思维所具有的共性并不是说每个人所进行的思维都是相同的,更不是说人的思维力是相同的。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力存在着差异,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也有不同,从而表现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正因为思维具有许多共性的特点,才使我们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力培养成为可能。

◎四、思维力有哪些属性

个人在思维力方面的品质表现在其个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等方面。一个人在这些方面表现的特性,可以看作是衡量一个人的思维力水平的品质属性。

思维的品质因素使我们的思维过程能放能收,既能天马行空地进行海阔天高的驰骋,也能环环相扣地进行逻辑演绎,寻根问底。而这些品质属性在不同个体表现的程度差异,形成了人们的思维力的差异。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思维可以从基础条件出发向多个方向扩展。思维的广阔性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相互联系,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人考虑问题能全面兼顾,面面俱到,有的人在思考过程中考虑因素不全面,或者会错漏了重要方面而容易产生不正确的判断,这是来自思维广阔性的差异。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思维的广阔性为思维灵活性提供了条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去确定思考的方向,从而能够更直接更快捷地作出推论和判断。同时,在思考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技巧去进行推测、类比、归纳和演绎等思维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从已有条件和状态出发,从多个可能途径去进行思考,一个途径受到限制时,再思考另一个途径,而不是局限于一个途径进行无为的冥想,这就需要思维的灵活性。我们有时候说某人:“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是说其思维的灵活性差,不会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分析深度,思维的主体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揭示隐含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在于对事物表象的剖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能被表象所蒙蔽。

思维的深刻性程度反映一个人的思维力的洞察力水平。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狂人读史,“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整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当然在小说中这是狂人行为癫狂的特点,但却是鲁迅先生思维深刻性所致,不过是托狂人说出来的读史感悟。字缝里没有字,只是史中所反映的历史的内在本质就是吃人。我们常常会在谈论一些人生认识的时候用到一个字“悟”,这个“悟”是思维力的深刻性所产生的认识效果。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对客观事物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就必须遵循事物的规律和相互联系,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程序进行环环相扣的、步步延伸的思维,才能具体地、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事物。

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力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因素,思维的逻辑性来源于思维过程的逻辑严密性。逻辑严密性差的人,其思维通常是混乱的,思维过程是无序的,思维的推进过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其所得出的思考结论也往往是错误和不可靠的。逻辑性强的人,其思维是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是有序的,思维的推进过程环环相扣,存在必然的联系,因而其思考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古人云:“英雄所见略同”,英雄相同的见解就来源于英雄们在思维逻辑性方面的相同。

思维的独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指每个人思考问题都会具有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表现为个体之间在相同的论据的基础上,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过程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从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其二是指成熟的思维过程都应该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受他人之干扰。虽然他人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思考要有自己的个性,不可人云亦云。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思考者根据自己的依据和判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学科中很多知识和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是前人发现和总结的,难免会受到前人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个人学识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我们的学习就应该超越前人的这些局限性。同时,我们对学科和专业知识的思考和吸收也不能只沿着前人的脚印去走,用他们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要养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地形成自己的学识。许多成就显著的人都具有良好的独立性思维品质,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能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能标新立异,有所建树。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快速性,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思维的敏捷性与思维的逻辑性是统一的,敏捷是在逻辑基础上的敏捷,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为求敏捷而不管对错是不对的。有人认为敏捷的思维具有跳跃式的特点,但是,这种跳跃式也是以思维的逻辑性为前提的,否则将进入无序状态,而思维的无序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思维结论和判断的。

思维的敏捷性应该同时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思维反应的速度,二是思维结果的可靠性。反应速度很快但抓不住问题的要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相反,即使反应较慢,但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对解决问题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要进行智力活动,就必须进行思维,就必须依靠思维力来实施。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人类具有思维力是分不开的。

◎五、影响思维力的因素

思维的几个品质因素在不同的个体中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思维力都存在着高低差异。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则思维迟钝;有的人善于思考问题,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有的人则思维杂乱,没有规则,无法进行合理的推论;这些方面的差异来源于影响思维和形成思维力的品质属性的差异。

记忆力对思维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思维是在已有经验条件下的思维,任何思维和判断都离不开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而记忆力是这些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的重要能力,离开了记忆力,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注意力是人的身心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的意向活动。思维需要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进行推理和判断,这就需要注意力的参与,注意力越强,就越能促进思维力的发展,就越能在错综复杂的状况下进行正确的思维,作出正确的思维判断。

思维还需要直觉的参与,直觉对思维力的影响在于直觉本身就是一种判断的方式。直觉根据对事物的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直觉是一种感觉判断,无须经过严密的思考过程而直接感知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从这一点上说,它似乎与思维的逻辑性存在矛盾。但是,直觉判断并非是完全的无序或者是完全的随意感觉,而是在大脑中存在的众多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综合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很注重直觉判断,他在《创造力与直觉》一书中讨论了《庄子·秋水》关于“知鱼乐”的对话,用以说明直觉的意义。其实,庄子之“知鱼乐”也并非凭空捏造、一味乱想,而是通过快速的从“鱼出游从容”这一现象直接进行判断而来的。但是,直觉并非完全符合逻辑,否则直觉就不是直觉了,它恰恰能够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特别是在缺少逻辑依据的情况下,直觉能为逻辑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分析能力会影响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要素,并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就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有分析,才能充分论证,保证思维的深刻和全面,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个人具有的知识积累能力对思维力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是因为大脑中原有的知识是进行思维的基础条件,对思维起着支撑作用,没有一定量的知识进行支撑,思维过程就无法进行。同时,思维本身必须遵循一定的思考方法和逻辑过程,这也是通过知识积累而获得的,这些知识组成了思维过程本身。要有好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和知识运用的最重要的智力因素。然而,我们很多人在学习中对思维力及其特性却缺乏有效的理解和锻炼,导致思维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了解和发展思维力,从而全面地提高智力的状况和整体水平是理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思维力的提高,可以带动智力其他因素的提高,在我们一生的学习和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BX2LR5b9J381gTrhA1zcs7WYub7jgYtgK9RlgvlWnUykJ9geIBYzJTn+nAJTi8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