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观察力与学习

◎一、观察力的意义

观察力指利用感官感知客观事物而获得认知的能力,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观察力是人一生中获得知识的重要能力,一个人的观察力的好坏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很多科学家对观察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告诫学生,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法国伟大的科学家巴斯德说:“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成不了科学家。”

观察对人们了解和理解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鲁迅曾告诫青年文学爱好者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可见,观察力在人的学习、事业中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有人说:“观察力是智力的眼睛”,强调的就是观察力在智力中的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人的一生中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来自观察,观察是人的一生积累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观察力的高低影响人一生积累知识的数量,影响学习的能力。

◎二、什么是观察力

要了解观察力,就要对观察这个词有深入的了解。在科学方法论中,观察被定义为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过程。心理学则把观察定义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无论从哪一个学科来说,观察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去认知客观事物的行为。但是,观察又不仅仅是利用感官进行简单的感知的过程,它不只是单纯知觉问题,还包含着理解和思辨的成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行动。

观察力就是一个人进行观察的能力,即利用感官去认知客观事物的特征的能力。客观事物的特征,既包括明显的特征,也包括不明显的特征,观察力强的人,除了能观察到那些明显外露的特征之外,还能观察到那些在外部不表现或者表现不明显的特征。

人的观察力有强有弱。在很多推理小说之中,主人公都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能观察到每一个蛛丝马迹。柯南·道尔的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更是设置了两个在观察力上有显著差异的人物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作为对比,来反衬福尔摩斯的观察力。华生医生观察比较粗枝大叶,容易为表面的现象所误导,而福尔摩斯的观察则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往往在细微处发现特别的证据,从而帮助他顺利侦破案子。

笔者在指导学生做研究的时候,也注意到,一些学生观察粗枝大叶,举一漏三,明明存在的明显特征,但你不告诉他的时候他就是观察不到,而有的学生则很细致,可以捕捉到很细微的特征。这是不同个体在观察力方面的差异。

◎三、观察力的品质属性

考察一个人的观察力,可以参考其在事物观察过程中的一些特性来进行,这些特征包括: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精确性、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客观性和观察的全面性。一个人在观察过程中所表现的这些特性,是其观察力的品质属性。观察力的这些品质属性,渗透在个人学习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个人直接获得知识的程度和深度。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行为,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东张西望。具有良好观察力的人,能在观察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并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细致的观察。目的性不强的观察者容易受到被观察到的东西的影响而产生漂移,追寻的路线可能会不断改变,往往是从一个观察目的开始,走到最后却不知道自己的观察有什么目的了。

观察的精确性是指从复杂的现象中观察和发现细节的能力。观察事物要细,不能只是笼统地看个大概,不能只观察整体框架而忽略细节。精确观察是对观察对象的客观的实际的观察,所观察到的结果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对象的情况,不仅需要包括客观对象的特性和细节的质的限定,还要观察其存在的量和程度。

观察的敏锐性是指迅速准确地发现事物本质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观察的敏锐性除了与观察的精确性有关之外,还与个人的判断能力有关,缺乏判断力的人,往往会对一些重要的特征和细节视而不见,轻易放过,或者作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所作的观察如何精确,对观察的目的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你的判断出了差错,所做的一切在逻辑上可能会走向错误。

观察的客观性是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必须是客观的,而不能是经过想象或者意象加工的东西。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有目的的考察过程,要发现的是观察对象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经过自己修饰过的印象。因而,观察的客观性是真正认知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必要保证。我国古代有个笑话叫做“疑人偷斧”,说的是某人把斧子丢了,他发现斧子不见后便怀疑是邻家的男孩偷的。带着这个先入之见,他对邻家男孩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明显地表明他是个偷了斧的人。后来,这人再次上山砍柴的时候把斧子捡了回来,原来是上山砍柴的时候自己不小心弄丢了的。找回斧子之后,他发现邻家男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明显不像偷斧的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观察需要客观,不能有先入之见。

观察的全面性是指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的层次全面地进行事物总体的观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的人总能对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不会漏掉任何细微的特征和细节,既注意局部,也注意观察整体的方方面面。相反,观察能力差的人就不可能对观察对象实施全面的观察,而可能只是笼统地走过场。观察的全面性不仅包括范围的概念,即对观察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还包括深度的概念,即对观察对象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观察,不错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特征和细节。

一个人在这五个方面所表现的观察特性是其观察力的重要属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能力,他们在这五个品质属性上的表现也不相同。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成因,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影响,而且很多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刻意改进和锻炼得到提高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力的这些品质属性对学习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目的性强的人,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学习,更有效地获得知识;敏锐性强的人,在学习中能善于把握事物的重点和规律性,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更易于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升华和内化。

学习的内容不能笼统对待,要细致要全面要深入,要有层次有条理。在学习中,对同一个原理,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刻性不同,这也与个人的观察力有关。

◎四、影响观察力的因素

一个人观察能力的高低以及观察的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因而,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同时,观察的效果还会受到人的其他智力因素、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观察的目的性是确定进行观察的指导因素,进行观察时要明白为什么要开展这个观察,这样,观察才能围绕核心层层展开,层层深入。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不知道为什么观察,自然就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内容,不知道什么内容是有用的。

观察的计划性是围绕观察目的而展开观察行为的操作过程,计划是紧紧地围绕目的制订的,观察计划要考虑观察目的所需要的全面性和观察程度。好的观察计划可以指导观察的循序渐进和全面深入,不合适的计划可能会导致观察挂一漏万,或者只抓住次要的因素而忽视了主要的因素。

智力因素对观察的影响在于智力对观察的主导作用。观察是人进行的观察,所观察到的结果也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过程分析,根据观察的目的进行过滤取舍,并作出判断,这就势必受到智力因素中的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决定观察是否准确,所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经验和知识对观察的影响显然也与思维判断有关,这是因为思维和判断总是以原有的记忆或知识为基础进行的,而这些记忆和知识自然也包括了个人在以前的观察中的经验和体会。一个人在进行观察时,总会不断地与自己大脑中的已有经验进行对比,进行观察结果的取舍,然后再得出观察结论。

观察力是智力系统的重要因素,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因子,提高观察力,就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果。在学习中,要深入了解观察力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能力的自我锻炼和提高,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提高事业发展的潜力。 oCtrX20qy8+gsbhUFp/3kT0FAlCuID4YM6cVI+nS3KlvYOISNhh0GDVj6n1YGUP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