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 曰:“贤贤易色 ;事 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 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尊重的意思。后一个“贤”作名词,指有贤德的人。易色:轻视容貌。此处就夫妻关系而言。

③事:作动词用,侍奉的意思。

④致:奉献。

⑤交:交往。

子夏说:“尊重有才德的贤人,不重女色;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不欺。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的好坏,主要不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的道德修养。这好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并不是看学历,也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他的言谈举止与品质修养。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没有学习过什么,但他能做到孝、忠、信等传统伦理,你能说他没有文化知识,没有道德修养吗?殊不知,他所拥有的这些道德修养,其实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论语故事

三个母亲只有一个儿子

有一天,一位大师和三个母亲坐在村头的一口水井边聊天。这三位母亲很健谈,无意中她们分别谈到了自己的儿子。

第一位母亲说,我的儿子很能干,心灵手巧,不比其他孩子差,我很安心;第二位母亲说,我的儿子很会唱歌,其他孩子没人比他唱得好,我坚信他将来会是个大艺术家的;第三个母亲听了前面两位母亲的话后,不由得低下了头,很腼腆地说,我的儿子很平凡,没什么过人的天赋,我很担心。

大师沉默许久,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三位母亲各自提着一只沉重的水桶,准备回村子做饭招待大师。这时候,三个儿子都跑来了,准备接自己的母亲回家。

第一个儿子,连翻了几个筋斗,博得周围人的一阵喝彩;第二个儿子,唱出的歌声,惟妙惟肖,也赢得连连的掌声;唯有第三个儿子,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跑到母亲跟前,替她把那桶水提回了家。

这时,三个母亲分别问大师:“你觉得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大师笑了笑,没说什么,只问了她们这么一句话:“你们的儿子?可我只看到一个儿子而已。”

书外论语

在这个故事当中,大师看到了三个孩子对待母亲的不同态度。

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人对父母的孝顺态度,不能只有外表的花哨言行,真正的孝顺之道,还必须有付诸行动的爱。孔子所说:“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不正是这样的初衷吗? SHax6oe/BLvVLu8rhmY7NjDd7XYdoKcMdS/1yrzI1KPnz8GYXxFjcvOF/ib8fC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