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境地。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能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是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在敌人士气正盛时避而不战,趁敌人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是掌握军心、正确运用士气的方法。困敌可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而对我军因势利导又可变被动为主动,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计谋解析】

以逸待劳出自于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和虚实篇,“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逸:安闲;劳:疲劳。意思是指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养精蓄锐,等敌人疲乏的时候,再给敌人迎头痛击,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是说,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就能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去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引申为,做任何事情,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占据主动,沉着应对外部力量的干扰,都可以说是以逸待劳。

打仗和做事是不同的,做事情讲究的是效益。在战争中,以逸待劳讲的是一个“拖”字。它不是拖着让别人来处理,而是一种权变的手段,使自己不被突然发生的事情弄得手忙脚乱。是使自己在今后占据主动、采取的“拖”的方法,沉着应对,静观事物的变化,然后作出判断。或者主动让对方在拖的这段时间内疲于奔命,磨灭对方的锐气,然后伺机出击,打垮对手。古代战争中,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曹操破袁绍于官渡运用的就是这种计策。

中华武术中也特别讲究以逸待劳的运用。你看两个拳师比武,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不动脑子的就气势汹汹,一开始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往往被先退让者打倒。

在商战中,是以退步赢得时机,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好,自我状态良好,才能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

计名故事>>>

曹刿击退齐军

春秋时期,齐国侵犯鲁国。

鲁国在几年前曾经被齐国打败过,现在听到齐国大军压境,鲁国的国君便慌了,忙问手下的大臣说:“齐国欺人太甚,大家有什么御敌的方法就拿出来吧。”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好久,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这时,有一个大臣说:“我向大王推荐一人,说不定此人有破齐的办法。”

“快说,是谁?”鲁国国君像抓到一根救命草似的,急切地看着那个大臣。“曹刿。”大臣说:“他不在朝堂做官,是隐士。”“那去请他来。”

曹刿来了,鲁王问他:“你有什么破齐的办法?”曹刿说:“现在还不好说,因为战争是变幻莫测的。如果您能给我一个随军参战的机会,或许我能看出齐军的破绽来,然后随机应变,设计破齐。”

鲁国国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答应了曹刿的要求,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做个参谋。心里却仍是七上八下的,很不踏实。

齐军和鲁军在长勺这个地方相遇了。齐军以前赢过鲁军,所以主将很轻敌,看见鲁国国君在军中,便想一鼓作气把鲁国国君抓过来。一时间,齐军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士兵们排山倒海地冲了过来。

鲁国国君慌了,忙令士兵击鼓,出兵应战。曹刿连忙拦住,说:“不可,敌军士气正旺,只能坚守阵地。”鲁侯于是传令,坚守阵地。

齐军冲过来,碰到鲁军铁桶般的防御阵地,没讨到便宜,便又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又再一次发动冲锋。和第一次一样,齐军碰到的还是盾牌和长矛组成的阵地,没法冲进去,只得又退回来。

齐军主帅看了,对部下说:“鲁军胆小如鼠,看来今天是不敢交战了。”部下齐声附和。

齐军主帅又下了第三次冲锋命令。这时齐军嘴里虽然喊叫着,心里却想鲁军是不会出来应战的,感觉这次冲锋像是在玩游戏似的,无须绷紧神经,斗志已经松懈下来。

曹刿听到齐军擂起了第三通鼓,看到齐军队形已乱,便对鲁国国君说:“是时候出击了。”

鲁军憋了很久,听到鼓声,顿时像下山的猛虎冲向齐兵。齐兵没有防备,慌忙招架。结果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鲁国国君见打赢了,高兴得不得了,就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连忙拦住。他跳下战车,看看地上的车马痕迹,又站到车顶看了齐军一会儿,说:“可以放心追。”鲁军乘势把齐军赶回了齐国,缴获了如山的战利品。

鲁国庆祝胜利的酒宴上,鲁国国君好奇地问曹刿:“我不明白,为什么齐军三通鼓后,我军再出击就会赢?”

曹刿说:“历来打仗主要凭的是勇气。第一次擂鼓冲锋时,士气最旺盛。这时如果没有十分把握胜过对方,就应该坚守阵地。第二次擂鼓时,敌人的士气就不如第一次了,斗志也下降了。到了第三次擂鼓,敌人的士气已经衰竭了,战斗力减半。即使喊得厉害,那也是吓唬胆小的。所以我军在敌人士气衰竭时再出击,就能一鼓作气地击败敌人。”

“哦,原来如此。为什么我军胜利了,你却不马上要我军追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兵书常说,兵不厌诈。不马上追击是防备齐军有诈,引诱我军追击。”曹刿接着说:“下车看敌军车辙,到车顶看敌军溃退的迹象,都是为了防备有诈。当我看到齐军一窝蜂地逃跑,车辙杂乱,将士丢盔弃甲,旗帜都东倒西歪的拖在地上跑,我就确信他们是真的逃跑了,因此才敢大胆进军了。”

“先生不愧为一代智者。来!为鲁国的胜利干杯!”鲁国国君高举酒杯,对着曹刿和大臣们说。

计名故事>>>

王翦大破楚军

战国末期,秦国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一开始,秦军锐不可当,接连占领楚国几座城池。不久,秦军却中了楚军的埋伏,损失数万,狼狈逃回秦国。

消息传到咸阳,满城议论纷纷,满朝大臣有主战的,也有休战的,争论得很热闹,秦王想到准备好多年的伐楚计划失败了,很是恼怒。大殿议政时,他问:“朝中还有谁能够为我伐楚?”

有一大臣建议:“对付楚军还需老将王翦。”

王翦因年岁已高,已经告老还乡了。秦王宣召王翦至宫中后,拨给他六十万大军,命令他出兵伐楚。王翦把兵带到秦楚边境驻扎下来,楚国见秦国又来攻打,立即派大军抗敌。

两军对垒,战事一触即发。可是,王翦却毫无进攻的意思,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个长期固守的架势。楚军以为秦军上次被打怕了,不敢进攻了。楚将也急于想击退秦军,经常派人马出来叫阵,可是秦军就是不理。秦楚两军就这样相持了一年多。

秦军军营中,秦王经常派密使来询问战事的进展情况,都被王翦以楚军太强大为理由,给打发回去了。这样秦国的人都以为王翦是在守边,防范楚国进攻。他们都没有料到,这一年来,王翦在军中勉励将士勤操苦练、养精蓄锐,秦军将士人人身强体壮、技艺精进。而楚军的军营里,将士们因战争而绷紧的神经也早已慢慢松懈下来,以为秦军不会再打了,的确是在守边。

一天,楚军主帅召集众将商议,说:“我军与秦军在边境相持一年有余了,秦军避而不战,大家有何看法?”

“这不明摆着吗?我军天天叫骂挑战,他们就是不理,难道不是被我们打怕了吗?”楚军中一大将说。

“将军,我们这样耗着也不是个好办法,再说我们在野外住了一年多了,粮草运转不方便,不如撤回到城里去,让将士们作一下休整。”另外一个将领说道。

“这个主意不错。”众将附和道。

“好吧,我向楚王请示下,看他作怎样的安排。”

楚王很快回复说他们可以撤到城里休整,于是楚军决定东撤。

秦军探子已经探到楚军正在拔营起寨,连忙报告王翦。王翦知道机会来了,他下令击鼓召集将士,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士气高涨,人人如猛虎下山,楚军将士只想回城休息,哪里有防备,勉强一战,就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接连攻下数城。

几年后,秦灭了楚国。 e71NmEuYQzE9Ol4ctRl/XHltzafn/z/7j+RTDHkNedHBZ5A4UgA/FfOUMFxlk6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