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圣甲虫

世界上最早关于圣甲虫的记录,出现在六七千年前的古代埃及。在那片尼罗河滋养着的土地上有连绵不绝的肥沃土地。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农民们便开始了一年的辛勤劳作。可每年的此时,田埂上总有一种看似比耕耘着的农民们更忙碌的小昆虫。这种黝黑肥大的昆虫不停地向后推动着一个大圆球,这种奇怪的举动使每个看到它的人都深深地感到不解。

那时候的埃及人总是不禁想象,这圆球也许就是地球的模型,而小昆虫推动着圆球,使它滚动,就象征着天体的运行不息。淳朴的古埃及农民由此便以为这些其貌不扬的小昆虫掌握着他们无法企及的天文学知识,而这些博学的昆虫理所当然是神圣的。于是直到今天,这些小虫一直都被称为“圣甲虫”。

古埃及人还认为,圣甲虫们一定将卵安置在那些圆圆的球当中,所以每只圣甲虫都是从那黑黑的球中诞生的。可事实上,这种圆形的球,不过是圣甲虫的食物而已。这些实心的球中其实并没有卵。而且这些食物对于其他昆虫来说远远算不上可口,因为这球只不过是由路边的垃圾与粪便积攒而成的。

对于小小的圣甲虫来说,要做成这么一个圆球并不简单。圣甲虫的头部前端长着三对牙齿,呈半圆形分列两边。它们平时便使用这件利器挖掘、切割,完成自己初期的工作。它的另一件法宝,是两条强有力的弓形前腿。这对粗壮的长腿外侧还附带着五颗钩状的锯齿。因此,它常常使出这对腿的蛮力,来清除面前的许多障碍物。

圣甲虫用牙齿挖掘,又用强壮的前腿分拣,不一会儿便搜集了许多有用的材料。接着,它便把有价值的东西统统压到身子下面,用四条细细的后腿不停地搓动,使所有材料黏在一起形成圆圆的小球。劳碌的圣甲虫就这样持续地工作着,食物团眼看大了起来,一开始像个小胡桃,继而又堆得有苹果那么大。我曾见到过有贪吃的小家伙,把球堆到足足有拳头那么大。

完成食物球并不是圣甲虫唯一的工作,这些小虫们总是要继续劳碌,把刚刚完成的杰作运送到合适的地方。于是一趟不那么惬意的旅程就此开始了。圣甲虫运送小球的方式很奇怪。首先,它趴在小球上,用后腿紧紧地抓住球面,接着小心翼翼地使自己的头朝向地面,用两条粗壮的前臂支撑在地面上,开始缓缓地行走。与其说是输送食物,这种倒立行走倒更像是一种滑稽的表演。头朝地,看不到前方的圣甲虫凭着感觉缓缓前行,所以它常常会误入歧途,踏上险峻得几乎无法攀爬的斜坡。可圣甲虫的天性中似乎就有着倔强的因子,因此,它从没有任何回避或放弃的念头。它推着沉重的球,小心翼翼地登上陡峭的斜坡,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即使是小小的砾石或枯老的草根也能绊住圣甲虫,使它失去重心,与沉重的球一同滚下斜坡。可屡次失败的圣甲虫越战越勇,十次,二十次,无论怎样艰辛,它总是耐着性子,果断地重新来过。许多时候它终究是能够成功地逾越所有的障碍,偶尔会有仅仅凭借自身力量无论如何也无法克服的障碍,小圣甲虫才会迫不得已绕道而行。

很多时候,圣甲虫表现得像是一种善于合作的动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只圣甲虫工作了许久,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圆球,开始推着球慢慢地离开工作场地。这时,会有一只正在堆积圆球的同类忽然丢下手中的工作,来到滚动的球前方,开始拉动小球,助球的主人一臂之力。多么温馨的场面啊!可令人遗憾的是,那并不是一个忠诚的兄弟或伙伴,而是个狡猾的强盗。要知道做成那么大一个美味需要难以想象的耐力与大量的时间,可偷一个现成的,或是到慷慨的邻居家美餐一顿,却是容易得多了。

有的窃贼自恃强健,对同类滥施武力。这样的贼通常会飞扑上来,将猝不及防的球主人猛然击倒,接着高傲地趴在球的顶部,将两条强壮的前腿横在胸口前,摆出防御的姿态,趁着可怜的球主人刚刚回过身来,又是狠狠一击。可不甘示弱的主人也拿出了自己的倔强劲儿,两只圣甲虫便缠斗在一起。它们扭打着,四只强健的长腿紧紧地搅在一起,冲撞着,摩擦着,激烈得几乎要迸出火花来。终于,坚毅的主人夺回了自己应有的权利,而强盗则落荒而逃,不得不回到工作场地里继续制造属于自己的小球。有几次我还看见为了球的归属,主人与强盗热斗的时候,第三只圣甲虫也出其不意地加入到抢劫的行列中呢!

比起这些强取豪夺的强盗,另外一些骗子们则高明得多。它们会牺牲些许时间,用自己看似热心的行径化解主人的警惕,伺机夺走食物。很多时候,骗子们假装协助自己的猎物越过重重障碍险阻来完成搬运工作。因为头朝下的主人什么也看不见,所以骗子只要摆摆样子,除了趴在球顶看看风景,什么都不用做,也会骗得球主人感恩戴德。当食物球终于运到适合埋藏的地点了,小小的骗子便立刻伪装出一幅累得无以复加的模样,趴在球上像死去一般沉寂。好心的主人不忍心打扰这位好心朋友的休憩,独自开始了新的工程。它用坚硬的头和强健的前臂在软质的泥土上开始开凿,不断地把挖出的沙土抛向脑后。不久,圣甲虫便隐没在自己制造的土穴中。看不见自己的球,掘地的圣甲虫似乎总有些许不放心,于是便不时到地面上观察观察。每次它都看到那劳累的朋友睡得死死的,而食物也安然无恙地堆在那里。于是,圣甲虫除去了戒心,埋头往更深的地下挖去。发现每次主人离开的时间足够久了,佯装熟睡的骗子便一跃而起,推动小球快速逃窜。如果好运的主人正好探出头来,发现了它的偷窃行为,它便马上调换自己的位置,摆出一副无辜的姿态,显示出忠诚的自己发现食物球往斜坡下滚去便不顾劳累力挽狂澜。于是两个貌合神离的伙伴便又把食物搬回到还未完工的土穴边。倘若骗子成功地带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倒霉的主人也只能抹抹满是尘土的脸颊,一切重新来过。圣甲虫这种百折不挠的心态恐怕让许多人都难以望其项背吧!

倘若一切都是顺利的,圣甲虫便能够把食物安稳地储藏起来。这储藏室就是圣甲虫亲自挖掘出来的。从洞口径直往下,直到深处一个窄窄的空间,刚刚够摆放那硕大的食物球。当食物推送进来后,圣甲虫便随手用一些废料堵住自己背后的通道,将自己与食物隔绝在这个地下的密室中。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了,圣甲虫开始背靠着墙壁,彻夜不停地啃食着辛苦运来的食物,而这一过程常常会持续一到两个星期。

我已经说过,古埃及人曾认为圣甲虫是从我刚刚提及的黑圆球中诞生的。而这一点我可以很明确地予以否定,关于圣甲虫产卵与孵化的真实情形,我恰巧亲眼证实过了。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助手,是村里放羊的孩子。这孩子总是在空闲的时候与我一道,兴致勃勃地探究昆虫的奥秘。我还记得那是个六月的周日,孩子大汗淋漓地跑到我这儿来,手里攥着个奇怪的东西。这东西看上去就像个不怎么新鲜的小梨,褐色的外表看上去有些腐朽了。我仔细摸摸,发现这就像一个用泥土捏制的小玩具,坚实又精巧。孩子兴奋地对我说,这里面一定有昆虫的卵。因为之前有个同样的玩意儿在掘地时被打破了,而里面就藏着一个麦粒大小的白色虫卵。

第二天晨曦微露,我便迫不及待地与牧童出发进行考察了。没花多久我们便找到了一个圣甲虫的地穴,因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它们的穴上总是覆盖着一层新鲜的泥土。我的小助手用小刀铲拼命地向泥土深处挖掘着。我则低低地伏在地面上以便仔细地观察是否有细小的东西被挖掘出来。终于,我们在一个被挖开的潮湿土穴中发现了一个精致的梨形土球!这简直是圣甲虫最完美的杰作。我与我的小助手就像是在埃及的帝王陵墓中考察的队员,对着这件奇异的宝物赞叹不已。我们继续搜寻,在另外的土穴中又发现了同样的玩意儿,而这次,成年的母圣甲虫正紧紧地抱住这只梨。用不着怀疑了,这里面一定是圣甲虫的卵了!而后,在那个夏季,我至少发现了上百个这样的虫卵。

这些扁扁的梨,通常是用被人们丢弃在荒郊野外的废料精心堆砌而成的。成年圣甲虫之所以如此精心地选料,是为了给幼虫准备可口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幼虫从卵中孵化,无法为自己寻找食物,因此颇具远见的母亲便预先将孩子包裹在最适宜的食物之中。如此一来刚刚破卵而出的幼虫便能大快朵颐。

圣甲虫将卵安放在梨较扁较小的一端。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生存都无法离开空气。即使是鸟蛋,在坚硬的蛋壳上也密布着细小的孔洞。因此,梨较扁较小的部分正是细心的母亲为幼虫准备的精巧的育婴室。这小房间有着薄薄的墙壁,透气又通风,刚诞生的幼虫能够自由地呼吸,安乐地成长,没有任何其他的忧虑。当幼虫足够强健时,它也能方便地走出母亲建造的庇护所,踏向外面的新世界。

梨稍大的一头有坚硬密闭的外壁,简直无法透气。可母圣甲虫这样的设计却不无道理。它们的地穴实际上燥热无比,在炎热的季节,地穴中的温度有时会达到沸点!所以这里储藏的食物常常会因长期放置而完全失去水分,变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这样坚硬的食物对于初生的幼虫来说无异于最残酷的噩梦,一旦如此,等待它们的便只有饥饿与死亡。炎热的八月里,我就曾见到过不少这样的牺牲者。小幼虫封闭在这个宛如烤炉的小空间里,为了让它们存活下来,母亲便拼命用自己最强健的臂膀挤压梨的外壳,使其形成一层像栗子一般坚硬的外壳,用以与残酷的高温抗衡。经验丰富的家庭主妇总是把面包放在紧闭的煎锅里以在酷热的夏天也能保持新鲜。而老道的圣甲虫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它们用自制的硬锅来储藏家族的面包。

经过详细的观察,我知道了圣甲虫如何为自己的孩子制造这样一只“梨”。

与为自己寻找大餐一样,圣甲虫首先到野外四处奔波,造出一个圆球,再费力地推回地穴附近。当它把沾满细沙与泥土的脏兮兮的食物球推回洞穴之后,真正稀奇的工作便开始了。这位尽职的母亲此时犹如一位艺术家,就地取材,要把带回来的圆球塑造成心目中理想的形象。只见它飞快地挥舞着两条长长的前腿,在球的中间部位划上一道圆环,继而不断地在圆环处来回加工,均匀地施加压力,直到圆环变成深深的沟渠一般,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瓶颈。然后,它在瓶颈一边的小圆球顶端不断施压,使顶部像个火山口一样凹陷进去。它继续向内按压,火山口也逐渐深邃起来,最后看起来便像个小巧的口袋。它把前半个身子探进口袋,将内壁细细地打磨光滑,最后才将卵产在这个令人惊叹的杰作中,用疏松的材料轻轻地将口袋的入口封住。

使用这样的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的塞子封住洞口其实是别有用心的。整个梨状容器的其他部分,圣甲虫妈妈都曾经仔细的用前腿拍打过,既能保湿又足够坚固。只有入口却只是轻轻塞住,不加任何拍打,为的是怕过重的拍打使塞子过于深入,挤压到内部,使幼小的孩子感到痛苦。

卵在梨形容器中只需要七到十天便能孵化成幼虫。这幼虫也许能称得上天赋异禀,刚刚孵化出来便能准确地判断方向。它总是向较厚的那面墙壁吃下去,这样既能填饱肚子,又不会因为把薄薄的墙面弄破而摔出妈妈精心建造的育婴室。不久,这只幼虫就变得肥胖而难看了。透明的皮肤和高高隆起的脊背,如果光线充足,你甚至能透过薄薄的皮肤,清楚地看到它的内脏。

伴随着不断的成长,小家伙变得漂亮起来。它需要经历多次蜕变才能成为成年甲虫的模样。当它第一次蜕皮时,天赐的美丽便慢慢降临在它的身上。薄薄的双翼盘在背部中央,就像一条宽阔的领带;纤细的前臂总是合抱在头部前方。通体呈现着如蜜一般晶莹的黄色的小幼虫,仿佛是用琥珀精心雕琢、价值连城的小物件。这样的状态它差不多总要保持四个星期左右,之后便会再次蜕皮。

小幼虫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次蜕皮。它的色泽也由红白色,渐渐变成名贵檀木般的黝黑光泽。在这段时间里,幼虫的甲胄不断变厚,也不断变硬,直至完全成为成年甲虫的形态。

时至今日,小甲虫都是待在母亲亲手铸造的梨形巢穴中。成年的它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撞开这层墙壁,享受一生中最珍贵的第一缕阳光。可它是否能够成功,却完全听天由命。

小甲虫选择破墙而出的时期,通常是一年之中最为干燥炎热的八月。在这骄阳似火的夏季,若没有天赐的甘霖来湿润这干涸而坚硬的泥土,小甲虫仅凭一己之力无论如何也无法冲破墙壁来到地面。纵然是母亲选择最柔软的材料修筑而成的育婴室,也无法抵御夏日里地下的高温,早已被炙烤成坚硬的砖石。

我之所以如此了解,是因为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我带回一些干燥坚硬的梨形小巢,并放在一个干燥的盒子中。每天我都能听到盒子中传来断断续续的摩擦声。这些尖锐的声音表示,硬壳中的囚徒正在用头与强壮的前臂剐蹭墙壁,试图脱身。可几天过去了,它们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我想要给其中一些小虫稍许的帮助,便用小刀在它们的牢笼上戳开一个小小的洞。可这些小虫并没有因此而在破壁进度上领先于其他没有受惠于我的小虫。

不到两星期,盒中只剩下一片死寂。用尽力量的囚徒们最终无法享受那期待已久的第一缕阳光,带着遗憾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第二次试验略有不同。我将与上次同样坚硬的一些巢穴包裹在湿布中。等到潮湿的气息完全浸透小巢,我才将它们放进塞着木塞的玻璃瓶中。潮湿的小巢不再如砖石一般坚硬。年轻勇敢的甲虫用脚牢牢抓住地面,弓起背不断地撞击湿软的墙壁,最终成功地破壁而出。在这样的试验条件下,甲虫们每次都能安然逃脱困境。

相同的情形当然也在天然环境中上演。当土壤被八月的骄阳灼烧得无比坚硬,小甲虫们便几乎失去了生存的机会。但偶尔的一场阵雨总是能够使坚硬的巢穴回复当初的松软。只有掌握了这样的契机,小甲虫才能挣扎着获得期望中的自由。

刚刚破土而出的小圣甲虫一心接受着阳光的抚慰,无论怎样的美食也无法转移它对阳光的执着。当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感受过阳光的温暖之后,进餐才被摆上它的日程表。不需要任何教导与学习,圣甲虫只是凭借铭刻在基因中的知识做起与前辈同样的工作——做一个食物球,搬运食物,挖掘一个贮藏所,储藏食物,繁衍后代。 3MOYXnZjBu7Faa4inajzjOQzoathos97UcraE8AWZHHYIhjJN2OaKgg4dfgQtiV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