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石蚕

室内小池塘刚刚建成,我便迫不及待地为它找来了第一批居民。

这第一批入住的小动物中,有一种叫作石蚕。这些机灵的小虫一般生活在水岸边茂密的芦苇丛中。你时常可以看到它们黏在折断的芦苇枝上随水漂泊,仿佛是浪迹四方的游子。而这位游子却不喜欢随遇而安,每到一处,都必定会带着它舒适精巧的小房子。

它的小房子,在任何一个人看来,都算得上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池塘的水面上总是漂浮着许多由于长年浸泡而腐烂剥落的植物碎屑。而这些漂浮的碎屑,对于石蚕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建筑材料了。

开工伊始,小石蚕便四处搜集这样的碎屑,用牙齿将其撕咬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一展自己灵巧的才干,将加工过的纤维密密地编织成一个刚刚足以容纳自身的小屋。偶尔也有小石蚕另辟蹊径,放弃植物纤维,而采用一些极小的贝壳或谷粒作为建筑材料,将它们错落有致地堆砌起来。这样的小屋对石蚕来说堪称豪宅呢!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石蚕的小屋建造得那么小,仅仅只够容身呢,建造得大一些岂不是会更加舒适?那么你一定还不知道石蚕的秘密吧?其实,石蚕小屋的大小暗藏玄机。它正是依靠合适的小屋以获得随心所欲行动的能力呢!

看看我的小池塘吧,小小的石蚕是多么自在地遨游着啊!它们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又静止不动地浮在那儿,活像一位令人大饱眼福的魔术师!

观察着石蚕的我忽然灵光一现,将一只石蚕从它的小屋中拉了出来,又分别将它与它的小屋投入水中,惊慌失措的石蚕仿佛忘了如何游泳,可怜巴巴地沉入池底。而它的小屋也像一艘被击溃的战舰,冒着一串串密集的气泡,缓缓沉没。这个实验的结果更加激起了我的兴趣。我是多么渴望知晓石蚕浮游的秘密啊!

经过长期的观察,我终于发现:当石蚕想要到水底休憩时,便会一缩身,将自己的小屋塞得满满当当;当它想要浮出水面沐浴阳光时,便倚着一根芦苇梗,将身子稍稍向外舒展些,从而在屋子内部腾出一点点空隙,形成了一个自制的救生圈。正是这点空隙带来的浮力拖着石蚕浮出水面。这个聪明的小家伙正是这样,不断调节“救生圈”的大小来控制自己的沉浮。众所周知,潜水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奇妙而实用的发明之一,也是无数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可远在一千年以前的石蚕也无须任何物理学研究的突破,便掌握了这门自如沉浮的技术。自然的造化总是令我们既新奇又敬畏啊!

石蚕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水中健将。在我的池塘中,我碰巧发现了它另外一个秘密——石蚕竟然是个不那么称职的水手!它一手操纵着自己船一般的小屋,却无法在航行时自由灵活地转向。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责难它。毕竟所有的工作都只能由它露在屋外的那一部分身体来完成。它那一段小小的柔弱的身体,既是舵,也是桨。每次看着它笨拙的动作,我都忍不住想要帮它一把。

石蚕的小屋除了能够当作舒适的居所,旅行的航船,同时也是它们维系生命、抵御强敌的盾牌。我就曾在我那玻璃池塘中见到过这样一幕小小的战争。池塘中有一群水甲虫,趾高气扬地东游西逛,而我则无意中向池塘里洒下了几只石蚕。几只石蚕的来访让那群飞扬跋扈的水甲虫暴怒不已。它们二话不说便冲上前去,死死咬住了石蚕的小屋。来势汹汹的水甲虫们剧烈地晃动着脑袋,非要将可怜的小石蚕咬得粉身碎骨才罢休。躲在小屋里的石蚕见大事不妙,便不慌不忙地使出金蝉脱壳的奇策,一闪身溜出小屋,沉到水底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凶暴的水甲虫才发现自己受尽愚弄,丢下残破的空屋,垂头丧气地游走了。殊不知此时,机智的石蚕早已躲在一边,编织好新的小屋,继续过起了它悠闲的生活。 B063FfLNaUkrjvIQu9zopJODV/byWl3j0O+049i3th4Ra4DicT130D5/jmq7eC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