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 玉 |
|
广平有个姓冯的老人,他和儿子相如都是秀才。冯父年近六十,性格正直刚强,但不善于治家理财,自从老伴和儿媳相继离世后,家就渐渐败落了。
一天晚上,月色皎洁,相如独自坐在院中欣赏夜景。忽然见邻院有个女子在墙头上探望,模样长得很美,正笑盈盈地看着自己。相如向她招手,女子既不过来,也不离开。再三叫她,才从梯子上翻墙过来。
相如问她姓名。女子说:“我是你的邻居,名叫红玉。”相如很喜欢红玉,就和她定下百年相好的誓约,红玉羞答答地点头同意了。从此之后,她每天晚上都翻墙过来,和相如幽会。这样夜夜来往,持续了大半年。
有天夜里,冯父起来上厕所,忽然听到儿子房间里传来阵阵笑语声,觉得很奇怪,就悄悄走上前一看,只见相如正和一个女子亲热地说笑着。老人不禁勃然大怒,把相如叫出来,指着他大骂道:“畜生,看你干的好事。咱们家都这样落魄了,你还不想着刻苦学习,竟然如此放荡!”
相如羞愧不已,连忙跪下承认错误,哭着说:“孩儿知道悔改了。”
老人依旧气愤难平,又扭头指着红玉呵斥道:“女子不守规矩,坏了自己的名节也就罢了,还要连累别人。到时候事情败露,丢脸的可不止我们一家。”说完,一拂袖子,怒气冲冲地走了。
红玉低着头默默流泪,过一会儿才哽咽道:“你父亲这样责备我,我实在是没脸再来见你了,看来我俩的缘分尽了。”相如舍不得她,连忙挽留道:“父亲在,我不能做主。如果你真对我有情,就忍辱相爱吧。”
红玉坚决不肯:“我们既无媒妁之言,又无父母之命,偷偷摸摸地来往,怎么可能白头偕老?我知道邻村有个好姑娘,她是你的良配,你去她家求婚吧。”
相如告诉她,恐怕家里贫困,无钱娶妻。
红玉说:“明天晚上等我,我替你想办法。”
第二天夜晚,红玉果然来了,还带着四十两银子,对相如说:“离这儿六十里,有个吴村。村子里有个姓卫的女子,今年十八岁,因为家里人要的聘礼太高,至今都没有许配人家。你多带些钱去求婚,他们家一定会答应的。”说完,红玉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相如找了个机会,跟父亲说自己想娶卫家的女儿,但红玉赠银的事隐瞒不提。冯父因为拿不出彩礼,不让他去。相如婉言劝说:“先试试吧。”冯父看他坚持,也就只好同意了。
相如借来了仆人和马车,一路浩浩荡荡地来到卫家。卫老汉是个庄稼人,他早就听说相如出自书香门第,又看他仪表堂堂,心里早就同意结亲了。但是考虑到聘礼,所以一直没明确表态。
相如看他吞吞吐吐的样子,知道他是想要钱,便把四十两银子全都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卫老汉看着白花花的银锭,顿时眉开眼笑,请来邻居做媒人,把这门亲事定了下来。过了会儿,卫家女儿扶着母亲从帐后走出来。相如略微看了几眼,见她虽然衣着普通,但是模样娟秀,不由暗暗高兴。相如与卫家定好婚期,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骗父亲说:“卫家喜爱我们门第清高,不要聘金。”冯父听了,自然是十分高兴。
到了约定的日子,卫家果然吹吹打打地把女儿送来了。结婚后,新媳妇勤俭能干,又贤惠孝顺,过了两年,她又生下一个男孩儿,取名为福儿,一家人生活得更加美满了。
这一年的清明节,夫妻俩抱着儿子去扫墓,回来的路上,与一个乡绅迎面相遇。这乡绅姓宋,曾经做过御史,因为贪污受贿被罢官了,回到家乡后,更是飞扬跋扈,整日为非作歹。他一看到美貌的相如妻子,顿时就生了邪念,贼眉鼠目地不时偷瞄几眼。
等相如夫妇走过去了,宋乡绅连忙拉住一个路人,问道:“那个美貌的小娘子是谁?”
乡人说:“是冯家的媳妇。”
宋乡绅心想,冯家家贫,只要多给些钱,肯定会动摇的。于是,他叫仆人去试探相如的口风。
相如一听,气得脸色铁青,但一想到宋家权势,只能咬了咬牙,硬生生按捺住满腔怒火,婉言拒绝这一无理要求。相如打发走宋家仆人后,回到里屋,把这事告诉了父亲。冯父听了,登时火冒三丈,冲出家门,追上宋家仆人,指天画地一顿痛骂。
仆人被骂得抱头鼠窜,灰溜溜地回到宋府。宋乡绅恼羞成怒,暗暗想,一定要给冯家父子一点颜色瞧瞧。他派了一批打手闯入冯家,这些打手一个个凶神恶煞,“咣”地踹开冯家大门,揪住冯家父子,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还把屋子里的东西都砸得粉碎。相如的妻子一见情势不好,披散着头发跑出来,大声哭喊救命。打手们趁势架起她,抢了人便扬长而去。
邻居们听到动静,赶来一看,就见相如父子被打得遍体鳞伤,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福儿在房里哇哇啼哭。邻居们连忙把父子俩扶进房间,放在床上。过了一天,相如拄着棍子勉强能够下地行走,但父亲受了重伤,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久就吐血而亡。
相如伏在父亲身上放声痛哭,悲愤无比,发誓要报仇雪恨。他抱着儿子去官府告状,只可恨官官相护,下至县衙,上至巡抚,谁都不肯替他申冤。不久,他听说妻子被抢到宋家后,无论宋乡绅如何威逼利诱,宁死不愿受凌辱,一天趁人不备,自杀了。
相如越发伤悲,满腹怨恨无处申诉,常常想拦路行刺宋乡绅,但一怕他的随从多,二则担心儿子无人照看。左思右想,都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一天,家里来了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他一见相如,就开口问道:“你有杀父夺妻之恨,难道不想报仇吗?”
相如从来不认识这个人,便怀疑他是宋家的探子,含含糊糊地应付了几句。
大汉看他这副模样,登时雷霆大怒,虎目圆睁,厉声说道:“我原以为你是个君子,今天才知道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说完,转身就走。
相如这才明白,这大汉是来帮助自己的,连忙跪下挽留:“壮士请留步,我刚才是怕宋家人套我话。现在我跟您说实话吧,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雪恨,只是担心孩子太小,无人照顾,所以才迟迟没有动手。壮士是个侠义之人,能不能代我抚养福儿,解除我的后顾之忧?”
大汉昂然说道:“照料小孩是女人干的事,我做不了,你还是自己照料吧。报仇的事就交给我好了。”
相如听了,感激得连连磕头,大汉并不受拜,转身大步走了出去。相如追上去问:“请问壮士高姓大名?”
大汉头也不回,扬声说:“用不着。事情办不成,别怨我,办成了,也不用你谢。”大汉走后,相如立即收拾细软,抱着孩子向郊外逃去。
当天晚上,月黑风高,除了几声模糊的打更声,四下一片寂静。突然,在宋家的墙头上出现了一个黑影,他形如鬼魅,倏地跃向宋宅。片刻后,就听见房间里传来几声闷哼声。再过了一会儿,这黑影又越过高墙,很快就消失在了暗夜中。
第二天,宋家仆人久久不见主人起床,打开房门一见,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只见宋乡绅和他的两个儿子都倒在血泊中,早就断气了。仆人跌跌撞撞地跑到县衙报官,一口咬定是相如杀的。县官连忙下令逮捕相如,衙役上门一查,早就人去楼空了。于是,县官更加确信相如是畏罪潜逃,加派人手四处搜索。
到了晚上,一帮衙役寻到郊外南山,远远地听到有小孩的哭声,寻声找去,果然找到了相如父子。衙役不由分说,上前把相如绑了个结实,就要押回县衙。福儿受了惊吓,哭得更大声了,几个衙役听着心烦,从相如怀中一把抢过孩子,随手就丢弃在草地上。相如又气又急,挣扎着要去抱孩子,却被衙役恶狠狠地推开,他们大声呵斥着,拽着相如向前拖行。相如踉踉跄跄地走着,不时扭头呼唤福儿。福儿趴伏在地上,伸长小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相如被押回县衙后,县令立即升堂审讯,厉声问道:“冯相如,你为何杀人?”
相如连连叫屈:“大人,冤枉啊。宋家人是晚上被杀的,我白天就出去了,而且手里还抱着孩子,怎么能翻墙杀人呢?”
县令冷笑道:“既然没杀人,那为何要逃走?”相如一时答不上来。县令见此,便判定相如是杀人凶手,命人将他关入囚牢。
相如无可奈何,只能最后央求道:“小人死不足惜,可我的孩子是无辜的,还望大人怜惜,派人把他找回来。”
县令呵斥道:“你杀了宋家两个儿子,你的儿子正好给人偿命。你有什么好叫屈的。”
这天夜里,县令刚刚睡下,半梦半醒间,突然听到有什么东西“嗤”的一声插入床板,他吓得大声号叫,把全家人都惊醒了。家人飞奔过来,点上蜡烛,凑近一看,只见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插入床板一寸多深,仆人想要把它拔出来,用尽力气也撼不动半分。县令看着那匕首,只觉得遍体冰凉,赶忙命令仆人四处搜索。
仆人们手拿木棍,在屋里屋外找寻一番,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人,县令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的性命重要,反正宋家人都死光了,不值得为他们做替死鬼。第二天,县官就呈文上司,给相如开脱罪名,把他释放了。
相如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家,又饿又累,正想找点吃的,却发现米缸里没有丁点儿粮食了。他垂头丧气地坐在桌前,独自面对一盏孤灯,更觉得凄凉寂寞。想到大仇得报,心中欢喜,但转而想到全家人都被害了,就悲痛难忍,经常在无人处失声痛哭。
半年后,缉捕凶手的禁令解除了,相如就请求县令把妻子的尸骨判还给他,选了个日子重新安葬。安葬完后,相如回到家,精疲力竭地躺在床上,想到亲人都不在了,只觉得生无所恋。
正当他伤痛欲绝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咚咚敲门,凝神细听,似乎还有逗弄小孩的声音。他连忙爬起来,从门缝一看,似乎是个女子。相如狐疑地打开门,门刚开了一个小缝,就听到那女子问道:“大仇已报,你的身体还好吗?”
这声音十分熟稔,可仓促间,一时又想不起是谁。相如掌灯一看,竟然是红玉。她还拉着一个小孩,那小孩害怕地抱住红玉的腿,藏着小脸咯咯笑着,就是不愿意见人。
相如突然间见到故人,一时百感交集,还来不及说什么,就抱住红玉呜呜哭泣起来。红玉安慰了他一会儿,把孩子推到他跟前,低头说:“福儿,你忘记你父亲了吗?”
小孩依恋地牵着红玉的衣袖,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相如。相如细细一看,这不是福儿吗?他又惊又喜,连忙问红玉是怎么回事。
红玉说:“其实,我不是邻家女子,而是狐仙。你被捕的那天晚上,我刚好路过南山,就见福儿趴在地上号啕大哭,便抱去抚养。如今,听说你大仇已报,特地送来让你们父子团聚的。”相如感激不尽,含着泪对红玉深深一拜。
第二天天未亮,红玉就起床了,对相如说:“我要走了。”相如拉着她,哭得抬不起头。
红玉急忙安抚他:“我骗你玩呢,你也信?现在你家刚刚受了这么大的打击,我怎么会离开呢?”接着,她就撸起袖子,拔除完院子里的野草,又打扫干净屋子,干起活来像个男子。相如担心家里贫困,没法养活三口人。红玉便宽慰他:“你只管专心读书,家里事不用操心。”她拿出私房钱租了几十亩田,雇人耕作;还买了一架织布机,纺线织布;就连修补房屋这样的重活也亲力亲为,整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村里人看到红玉这么贤惠,也很乐意帮助她。不到半年,她就把里外整理得井井有条,家里渐渐富裕起来。不久,相如又考中了举人,一家人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