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聊斋志异》是非常值得阅读与欣赏的。小时候喜欢读《聊斋志异》,觉得里面有的像神话,有的像童话,有的像传奇故事,也有的像今天的小小说。
《聊斋志异》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据说他是在40岁左右写成的,此后不断进行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志异》成书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发,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现在《聊斋志异》的各种改写本、重编本就达数百种,以《聊斋志异》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近两百部。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是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总之,《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运用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无论如何,《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佳作。
|
偷 桃 |
|
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去参加郡试,正好赶上立春。按照习俗,立春前一日,各个行当的商人们都会用彩带扎成棚架,一路抬着,吹吹打打地来到官府门前,这就叫作“演春”。
那一天,我也跟着朋友去看热闹,隔着好远,就看到官府门前人头攒动,四处都被围得密不透风。我好不容易才钻到了前面,抬头一看,只见公堂上端坐着四位官员,身穿绯红色官服,东西两面对坐着。可惜当时我年纪小,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官。
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卖艺的人,领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小孩,挑着副担子走上公堂,口里还念念有词。但是四周说话声、鼓乐声响成一片,我根本听不清他说些什么。
只看到堂上的几位官员被逗得哈哈大笑,有个穿青衣的衙役对卖艺的人高声吆喝,要他赶快变戏法。
艺人连忙答应,问道:“诸位大人想看什么戏法?”
堂上的官员们相互看看,低声交谈几句后,问:“你最擅长什么?”
艺人回答说:“我善于颠倒生物的季节。”
官员说:“那就变桃子吧。”
艺人恭敬地说了声“遵命”,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把衣服脱下,盖在箱篓上,装出一副很苦恼的样子,说:“大人真是糊涂!现在冰雪还没融化,从哪儿能弄来桃子呀?可我若是不取,又怕大人们发怒,真是左右为难啊!”
他的儿子说:“爹爹既然答应了,又怎么能推辞呢?”
艺人皱眉想了好一阵子,才说:“这时节,在人间哪有桃子可摘?只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四季长春,或许有桃子,看来必须从天上偷桃才行。”
儿子歪着头,问:“天那么高,没有梯子怎么爬上去呢?”
艺人显然是胸有成竹,笑着说:“我有法术。”接着,他打开箱子,取出一捆绳子,大约有几十丈长,拿着一端就朝天空抛去。说来奇怪,这绳子竟然直直地竖在空中,就好像挂在什么东西上。不一会儿,绳子越抛越高,很快就消失在云里。
等手中的绳子全部抛完了,艺人招呼儿子过来,说:“儿啊,为父年老体衰,不中用了,你替我上天走一趟吧。”
儿子接过绳子,一脸的不情愿,埋怨道:“您老也太糊涂了!要我拿着这么细的一根绳子,爬上万丈高空,万一绳子断了,孩儿可就摔得粉身碎骨了!”
艺人摸着儿子的头,哄他:“我已经失口答应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有麻烦你去一趟。儿啊,千万别怕苦。只要偷来桃子,大人一定赏你许多钱,到时候就给你娶个漂亮媳妇,好吗?”
儿子无奈地点点头,攀着绳子,盘旋而上,手每移一下,脚便跟着挪一下,如同蜘蛛沿着丝爬行一般。一会儿,他就渐渐地爬到云霄上层,下面的人再也看不到身影了。
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天上,生怕错过什么好戏。过了很长时间,就见一个碗口大的桃子突然掉了下来,艺人手忙脚乱地接住,扬声道:“大人,桃来啦!”说完,就喜滋滋地将桃捧着献到公堂上。官员们拿着左看右看,也无法分辨真假。
众人正啧啧称奇时,忽然间,绳子坠落到地上,艺人一看,顿时面色灰白,大叫一声不好,惊慌地说:“上面有人砍断了我的绳子,我儿子怎么下得来啊?”
不一会儿,天上又掉下个东西,大家定睛一看,竟然是艺人儿子的头。艺人捧起头大声号哭:“肯定是我儿子偷桃子时,被看园子的人发现了,被砍了头了!”
过了一会儿,艺人儿子的手脚四肢也纷纷掉下来,没有一块完整的。艺人悲痛万分,含着泪把残骸一一拾起来,放入箱子里,合上盖子,伤心地说:“老汉我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整日跟着我走南闯北,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今天他奉大人的命令,到天上偷桃子,谁料到死得这么凄惨!事到如今,我也只能埋了这可怜的孩子。”他走上公堂,跪着哀求道:“我儿子是为了偷桃才断送了性命。诸位大人,如果可怜小人,就帮我安葬他吧,小人来世当牛作马也要报答各位的大恩大德。”
那四位官员又惊又怕,赶忙赏赐银两,想打发他走。艺人接过后缠在腰袋里,走回箱子旁,咚咚敲了两下,喊道:“我的儿,还不快出来叩谢大人们的赏钱。”
话音刚落,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用头抵开箱盖,跳了出来,笑嘻嘻地向堂上磕头,众官员吓得倒抽一口气。众人伸长脖子看过去,那小孩不正是艺人的儿子嘛,手足完好,毫发未伤。
这个戏法实在是太奇妙了,所以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
|
崂 山 道 士 |
|
山东境内有一座崂山,坐落在海边,山上终年常绿,有着各种奇花异草,传说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住着很多仙人。
有个姓王的世家子弟,排行第七,人家就叫他王七。王七从小就痴迷于道术,他一听说崂山有仙人,便迫不及待地收拾行装,匆匆辞别家人,赶去崂山求仙问道。
这一路,王七辛苦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崂山。这果真是座仙山啊!山上树木遮天蔽日,四处弥漫着淡淡的雾霭,脚边狐奔兔跑,头顶还不时传来鸟雀欢快的鸣叫。
可王七却无心欣赏美景,只顾向上攀爬,等登上了山顶,转过一片小树林,就见前面不远处,屹立着一座古朴的道观。道观前古松岑森,后面一道山溪顺流而下,叮咚作响。王七又走近几步,发现松树下一个老道士正盘腿坐在蒲团上,白发垂肩,显得气度不凡。
王七赶忙上前行礼,与他攀谈起来。这老道士谈道论术十分精深玄妙,王七佩服得五体投地,跪下磕头就拜,央求道:“师傅,您收我为徒吧。”
老道士捻着胡须,连连摇头:“你一个富家公子,养尊处优惯了,恐怕吃不了苦啊。”
王七连忙保证:“为了学到仙法,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老道士见他态度坚决,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老道士就把睡意蒙眬的王七叫起来,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师兄们一起进山砍柴。王七恭敬地听从吩咐,扛着斧子进山了。过了一个多月,王七的手脚都磨出了血泡,整日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他实在受不了这种苦,便萌生了回家的念头。
这天晚上,王七干完活回到道观,远远地就听见屋内传来阵阵喧闹声,他一时好奇,便踮着脚尖走到窗下,偷偷向里窥视。只见师父正陪着两位客人饮酒,众弟子环绕在侧,端茶倒水,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这时,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屋子里还没点灯烛。老道士用白纸剪成一个镜子一样的圆形,粘在墙上。顷刻间,白纸就变成了一轮明月,发出炫目的光芒,满室生辉,屋里的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位客人说:“有这样好的月色,我们可不能独自享受,让徒儿们也好好乐乐吧。”说完,就拿起桌上的一壶酒,赏赐给众弟子,让他们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王七暗暗嘀咕:七八个人分一壶酒,哪能个个喝得到?
弟子们四处寻找杯盏,争先恐后地斟酒,生怕轮到自己时酒壶空了。可奇怪的是,酒过几巡,壶中的酒却丝毫不见减少。王七心中暗自称奇。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客人说:“虽然有明月高照,可光喝酒未免太乏味了,为何不把嫦娥请来呢?”
说着,随手将一支筷子向月亮抛去。片刻后,一位仙子从月亮中缓步走出,开始身高还不满一尺,等到了地上就与常人一般高了。仙子腰肢纤细,秀颈颀长,挥舞着衣袖,翩翩地跳起了霓裳羽衣舞,鲜花随着袖子坠落,满座升腾起云烟。舞了片刻,她又唱起歌来,声音清亮悦耳,如同洞箫般响亮。
唱完歌后,仙子像只翩飞的蝴蝶般旋转而上,轻盈地跃上桌子。大家正看得目不转睛时,她突然就消失不见了,还原成刚才的那支筷子。
师父和客人们看到大家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不禁都大笑起来。
一位客人说:“今晚真是开心啊,可惜我不胜酒力,你们到月宫为我饯行好吗?”于是,三人离开酒席,携手步入云端,渐渐进入月中。弟子们凑近一看,只见他们三人坐在一株月桂树下,正相互敬酒,透过皎洁的月光,他们的胡须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如同镜中的人影一样。
又过了一会儿,月亮渐渐昏暗。一个徒弟点了根蜡烛走进来,却发现老道士独自一人坐在桌旁,客人都不见了踪影。但桌上剩菜、果核还在,回头再看看墙上的月亮,只是一张普通的圆纸而已。
老道士缓缓睁开眼,问众徒弟:“大家喝够了吗?”
徒弟们连连说:“够了。”
“既然喝够了,就早早休息,不要误了明天砍柴割草。”弟子们答应了一声,就退了出去。
王七目睹了老道士的高超法术,很是羡慕,便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转眼间又过了一个月,老道士还是只吩咐王七上山砍柴,却不传授一点儿法术。王七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便向师父辞别,说:“弟子走了好几百里路来找您学习法术,就算不能求得长生不老,学到一点儿小小的法术也心满意足了。可过去两三个月了,我每天不过是上山砍柴,一干就是一整天。弟子在家时,可从来没受过这种罪。”
道士笑着说:“我早就说你吃不得苦,现在果然证明了。唉,算了,明天你就下山去吧。”
王七怎么能甘心,连忙拉住师父的袖子,哀求道:“弟子在这里也劳动了几个月,师父就传授点儿小法术,也算我没白来一趟。”
道士沉吟了一会儿,问:“你想学什么?”
王七想了想,说:“我常常见师父不为墙壁所阻,任意穿行,您就把这穿墙术教给我吧。”
道士点头同意了,领着王七走到一堵墙前,把穿墙术的口诀传授给他,叫他念诵。王七刚念完,师傅便手指墙壁,喊道:“过去!”
王七面对厚实的墙壁,瞻前顾后,犹豫了良久,就是不敢上前。
道士说:“你试着往里去。”
王七试探着走过去,等到了墙根边,又止步不进。道士鼓励道:“低头朝里冲,不要害怕!”
王七深吸一口气,向后退了几步,闭上眼猛地向墙壁冲去,到了墙边,就像没有东西阻在前面似的。待他回头一看,自己已经站在墙外了。王七欣喜若狂,赶紧谢过老道士。
道士叮嘱他:“回去以后,不要随意卖弄法术,否则就不灵验了。”
这时,王七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只想着早点回家。第二天一早,道士给了王七一点儿路费,打发他下山去了。
王七一路马不停蹄,没过几天就回到了家乡。他见了乡邻,逢人便自吹遇上了神仙,学到了高明法术,今后任是再坚硬的墙壁也阻拦不了他。
王七的妻子不信,说世上哪有这样玄乎的事。王七便急着展示一番本领,只见他口念咒语,在离墙几尺远处,低头直往里冲。随着“嘣”的一声响,他一头撞到墙壁上,跌了个四脚朝天。
妻子赶忙把他扶起,王七“哎哟哟”地呻吟着,额头上已经鼓起了一个大包,肿块如鸡蛋大。妻子看到他这狼狈的模样,不由讥笑道:“你的穿墙术呢?”
王七羞愧得无地自容,却还不知道自我检讨,一个劲地骂老道士没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