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

来看一些事例:

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偶尔几次发言不顺利,可能是结巴或者停顿,但是遭到了身边同学们的大声嘲笑,一下子这个痛苦就被钉入心中。以后每每发言她都和这次一样糟糕,而且愈演愈烈。后来的情况是:她在课堂上不能回答任何问题,因为无法出声;出门后不能去商店买东西,因为她无法与销售1进行交流。但是她在私底下与家人朋友之间却不存在这样的障碍。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一个人偶然一次或者几次体会到社交的创伤,但自己事后被当时产生的痛苦所困,经过多次强化暗示后,便有可能对以后类似的痛苦产生习得性无助。

一个学生每次考试都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使得他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一位50多岁的男企业家事业屡次受挫,他不顾一切地趴在一位十几岁少年的肩头放声痛哭。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把一条大狗关进笼子里。然后旁边有人按响蜂鸣器,接着用电击痛苦地刺激它,顿时它就作困兽状,上蹿下跳。多次刺激后,打开笼子,再按响蜂鸣器,此时,还未等电击,大狗便开始在笼子里满地打滚,把本可以趁机逃跑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泰国曼谷的街道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象夫领着大象一路走,一面让大象将象鼻朝路人伸出去,偶尔来点屈膝或摇头摆脑的动作;助手们则在人群中向人们兜售香蕉或甘蔗来喂食大象。旁观的人或出于好心或出于趣味而自掏腰包,因为泰国的古老传统中大象可以带来风调雨顺,甚至有的泰国人仍旧在大象肚子底下走三次来祈求好运。午间气温高的时候,不适合上街工作,象夫和助手们就在空地上用野草搭起了防水布,用长长的链子拴着大象,以免它们在象夫等人打瞌睡时乱走。实际上,除非有人偷,大象一般都不愿意动弹。由于这些大象从小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在街上做卖艺工作,从小就被链子拴得严严实实,逃到无数次也逃不掉后,它们就不再主动地逃脱了,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得出结论:当人或动物经历某种挫折的体验后,在情感和行为上会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习得性的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本没有天生的失败者,之所以认为自己失败,是因后天受挫折的经历“习得”而成的。 PyCZ6sriz4UO0kYs6Tsb9XFgLbowEIBQr19STFxVbmbXE0Z7Nu+bAWSQhyvRKD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