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暗示的巨大力量

一个小女孩生长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里,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小女孩与妈妈相依为命。小女孩非常自卑,她从来没有穿过漂亮的衣服,也没有佩戴过什么首饰。就这样,小女孩长到了18岁,在她18岁那年的圣诞节,妈妈给了小女孩20美元,让她为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

她非常高兴,准备去商店为自己买一份礼物,但是她自卑惯了,根本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只是贴着墙角朝商店走去。

一路上,她看见所有人的生活都比自己好,心中不无遗憾地想,我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来、最寒碜的女孩子。看到自己特别心仪的小伙子,她又酸溜溜地想,今天晚上盛大的舞会上,不知道谁会成为他的舞伴呢?

她就这样一路小心翼翼躲着人群来到了商店。一进门,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台上摆着一些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发饰。她看呆了,售货1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在售货1的夸赞下,尽管小女孩觉得16美元的价位有些贵,但还是任由售货1把那朵淡绿色的头花戴在了自己头上。她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突然惊呆了,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

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感觉自己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天使,她陶醉其中,接过售货1找的零钱后,转身便往外跑。在出门的刹那,她与一个老绅士撞了一下,她顾不得回头,只是兴奋地往外跑去。

她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给她的都是惊讶的目光,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谁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欢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说:“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荣幸地请你做我圣诞舞会的舞伴?”

她心花怒放,决定用剩下的4美元再给自己买点东西。于是她又一路兴高彩烈地回到了小店。

刚一进门,她就看见了那个老绅士,老绅士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故事里的女孩身上便出现了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了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都并不鲜见。由此,不少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不得不将这种安慰剂效应考虑进去。例如,医生利用安慰剂来激发病人的“安慰剂效应”—当患者对某种药的疗效坚信不疑时,就可以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安慰剂效应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美国牙医约翰·杜斯在其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牙痛患者来到他的诊所后,会释然地对他说:“一来这里我的感觉就好多了。”这些患者的良好感觉可能出自如下原因:他们觉得马上会有人来处理他们的牙病了,从而情绪便放松了下来;他们像参加了宗教仪式一样,当他们接触到医生的手时,病痛便得以缓解了……实际上,患者所出现的这种现象与安慰剂效应大同小异。

关于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有实验为证。实验者将被试分为四组——A组、B组、C组和D组,其中A组服用一种温和的镇痛药;B组服用色泽形状相似的假药;C组接受针灸治疗;而D组接受的是假装的针灸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四组人1的痛感均得以减轻,四种不同方法的镇痛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镇痛药和针灸的效果并不见得一定比安慰剂或安慰行为更为奏效。

实际上,人类已经有相当悠久的使用安慰剂的历史。早在抗生素发明以前,医生们便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没有任何疗效的粉末,而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从这些粉末中看到了希望,结果,一些病人果然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安慰剂效应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一队战士在阿尔卑斯山的风雪中迷路了,凭借一张地图,他们扎营熬过了风雪,确定了自己的方位,两天后顺利回到营地。当他们讲述着这张非凡的地图的时候,人们却发现,这是一张比利牛斯山的地图;有的小孩子非常胆怯,他的父母便告诉他上天已经偷偷地赐给了他勇气和力量,结果这名胆怯的儿童积极地参与了学校的很多活动,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些从小长在城市的人到了乡村后,他们感觉乡村的泉水十分甘甜,然而他们所喝到的泉水不过是同伴所带来的普通矿泉水。

种种现象表明,积极的自我暗示虽然不会改变外在的客观世界,但对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塑造却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bQJ0cKvjfntoCTtbVMq502KGDJfPJUcoO8pugXJRKLjcZ82KU3jZ0AXCQMK0Kf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