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足乃是大智慧

人都会有欲望,而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虽然有欲望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欲望是个无底洞,如果纵欲过度很可能自取灭亡。一个人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跟自己是否知足有很大关联。心不知足,天底下所有的名利都填不满自己欲望的口袋;心若知足,则幸福就会充满自己的生活。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清朝张英曾在《聪训斋语》中写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一生功名卓著的曾国藩也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由此可见,知足之重要。

知足不仅是修身之道,更是自保之术。曾国藩一生功名卓著,而不堕其功,就在于他善于从“知足”两个字上下工夫。

在给儿子的《忮求诗二首》中,曾国藩写道:“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顶戴。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意思是说,富贵时要求有千乘车,尊贵时追求万顶戴,没有得到又要求迅速赏给,得到后又求永久占有。这两句诗描写出世人的不足之心。

曾氏兄弟平定叛乱,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咸丰皇帝曾有过金口玉言:“攻下金陵者王之。”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荃攻下南京城,太平天国覆灭,但清政府爽约,不仅湘军上下愤愤难平,发出“兔死狗烹”之叹,就连满清权贵也认为两宫吝啬,不合罪罚功赏之义。

对于朝廷的爽约行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更是牢骚频发,郁结成疾。然而,曾国藩并没有愤怒,反而约束下属、规劝兄弟,极力地避免他们与朝廷发生冲突。

在九弟曾国荃生日时,曾国藩给他赠诗数首,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此诗表达了曾国藩知足、淡定的心境,同时,他清醒地认识到不知足者的危险。他认为:“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之必缺。”他在日记中还写道:“人生才力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一粒耳!知天地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天地之大而吾所历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知足淡定,不争不伐,曾国藩知行合一,说到做到。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才能保住自己的功名与地位,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名利心太重,会让自己急功近利,而忘记了藏在底下的危险;做人太盛气凌人,就会招人怨尤,一举足便会有障碍,这些行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屑做的。

一个不能将名利思想彻底拔除的人,即使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最后还是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泽播于四海甚至遗留给千秋万世,其影响往往也只能是花哨的表演。

追求荣华富贵,没有知足,将会越来越委顿,各种祸害往往也会纷至沓来。而知足者则能涵养精神,并且远祸避害。“知足”并不否定“取”与“得”,“知足”是说“取”、“得”有道,“取”、“得”有度。

古语云:天道忌盈。曾国藩很欣赏这句话,他认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多使,做人更不能事事求全。他说:“我曾经考察《易》道,研究其中的盈虚消长之理,从中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缺陷!太阳到了中天就会西斜,月亮满了就会亏缺,天有孤虚,地有东南陷落的时候,从来没有十全十美没有缺陷的东西。小人常常求全,而一旦得了全,吝与凶就会随之而来。如果别人常缺而一个人常全,天道屈伸的规律,会如此不公平吗?”

曾国藩很喜欢古人的“花未全开月未圆”7个字,认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他主张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到了晚年时渐渐可以收场。

曾国藩做人知足,为后世所敬佩。梁启超曾有一句话评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这一评语是极为得当的。做人最难的不是进取,而是收敛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的道理。

当你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你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不知足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祸患,而知足则能让人心态平和,让人感受到幸福。 QIUvfbfBESMYw4r7wBnY5ATC8zVBjzwCj1i3VtABJduaK3QbpctL9TiWyvsw0v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