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羽翼未丰时绝不妄动

在《易经》乾卦中,有“潜龙在渊”之语,其意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实力,不可轻举妄动。曾国藩说:“若一味骏快奔放,必有颠踬之时;一向贪图美名,必有大污辱之时。”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或在不足以制胜的情况下出兵,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满时,更不可四处张扬。

对于《易经》中的“潜龙在渊”之语,曾国藩早就注意到了。在他初建湘军时,水陆两军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余人,而太平天国当时却有百万之师。曾国藩如果轻举妄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保存实力,曾国藩曾经有过四次抗旨的行为,甚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吴文镕被太平军击败,而无法相救。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练兵有万余人。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爱将江忠源。可是,江忠源不知深浅,立刻就向朝廷和盘奏出事实,结果惹来咸丰皇帝一连串的征调谕旨。

第一次征调:咸丰三年二月(1853年),太平军进至蕲、黄一带,武汉危急,咸丰帝下旨,命曾国藩率炮船增援湖北。

第二次征调:咸丰三年十二月(1853年),太平军进攻庐州,咸丰帝再次下旨,令曾国藩带兵迅速赴安徽救援。

第三次征调:咸丰四年二月(1854年),太平军袭破黄州大营,清廷再次催促曾国藩带兵赴援武汉。

然而,这三次征调都没有成功,因为曾国藩抗旨不遵!

曾国藩说:“船炮不齐,绝不出征。”在给朋友的信中,曾国藩也说:“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他打定主意:船要精工良木,坚固耐用!炮要不惜重金,全购洋炮。

原来曾国藩深知太平军兵多将广,训练有素,绝非一般的农民起义队伍。若想与之一较高下,没有一支劲旅是不行的。况且当时曾国藩手上仅有陆上兵马,并没有训练水师。而人所共知的是,太平军争雄首先是在水上而不是在陆上。很显然,如果没有炮船和一支得力善战的水军,根本就无法与拥有强大水师的太平军相抗衡。

因此,在奏折中,曾国藩声言:“事势所在,关系至重,有不能草草一出者。”显然,曾国藩把湘军的作用看得很重。

但事实上,清廷下旨令曾国藩赴援各省,并非要他充当主力,只不过是认为湘军可用,令其前去配合清廷的绿营兵作战,以解决兵力不足的困难。

咸丰帝看到曾国藩竟然以“事势所在,关系至重”等语抗旨,大有自恃其重之嫌,很生气,便在曾国藩的奏折上批道:“今览你的奏章,简直以为数省军务一身承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日矜诩自夸,以为天下人才没有超过自己的,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

在咸丰帝眼中,曾国藩好高骛远不过是自我吹嘘罢了。因而,咸丰皇帝再次促其赶紧赴援各省,并对曾国藩说:“你能自担重任,当然不能与畏葸者比,言既出诸你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曾国藩接到谕旨后,仍然拒绝出征,第四次上奏抗旨。

在奏折中,曾国藩陈述船炮未备、兵勇不齐的情况之后,激昂慷慨地表示:“臣自知才智浅薄,惟有愚诚不敢避死而已,至于成败利钝,一无可恃。皇上如果责臣以成效,则臣惶悚无地,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葸不前之罪。”

咸丰帝阅览奏折后,深为曾国藩的忠诚所感动,从此不再催其赴援各省,并以“朱批”安慰他说:“成败利钝固不可逆睹,然汝之心可质天日,非独朕知。”

曾国藩看了“朱批”,不由地流下眼泪。于是,他加快了练兵的速度。

这个世界是凭实力来讲话的,没有实力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因此,一个成大事者必须懂得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在实力不够时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曾国藩为坚持“船炮不齐不出省作战”的原则,甘冒抗旨不遵之罪,由此可见,其为人行事之谨慎,更可见其徐图自强之心。

为了保存实力,等待良机,曾国藩甚至还摈弃了师友的私人情谊。

当湖北出现第一次危急时,他于咸丰谕旨之先,已接到其老师——湖广总督吴文镕求援的信函。长期以来,曾国藩与吴文镕交谊深厚。如今吴文镕紧急求援,无论出于公理还是出于私情,曾国藩都不应不救。

但是,曾国藩接到吴文镕的信函之后并没有立即出兵赴援。不久,太平军西征部队回师西上,吴文镕接连发信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都复函拒绝出兵,并反复说明不能草草出兵的原因。结果,吴文镕兵败自杀。

在曾国藩诸门生中,江忠源办团练最早,最有实战经验,同时也任职最高,最得清政府的信任。曾国藩曾打算练勇万人概交江忠源指挥,完成镇压太平天国的重任,而自己只在后方办理练兵、筹饷等事。当太平军进攻庐州时,江忠源危在旦夕,曾国藩并没有派大军出征救援,仅派刘长佑和江忠率一千新勇由陆路赴援。结果,江忠源也兵败自杀了。

为了赢得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其后的军事胜利打下基础,曾国藩坚持不轻易出战的方针,为此,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江忠源毙命,这无异于砍去曾国藩的左膀右臂。而吴文镕的死对曾国藩打击更甚,他不仅是曾国藩的老师,还是他强有力的后台。若吴文镕在,会处处有人帮他说话,然而,吴文镕兵败身亡,曾国藩就失去了一大靠山。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动摇自己的治军方针,为了保存实力,他绝不轻举妄动。他常常告诫诸将说:“宁可好几个月不开一仗,绝不可以开仗而毫无安排、准备和算计。”正因为坚持此原则,曾国藩才得以保住资本,取得后来的胜利。 Detob68/SGYCN/HAH8sY494z3sMz4ImNMAzxxVxi0Fz31s9Iey5L8EZE3oMKJ7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