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苦中作乐,化尴尬为微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有名的悍妇,她经常辱骂丈夫。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在楼下教授门徒,忽然听到“轰轰”的跺楼板的声音,那是他的妻子抱怨他教得太久而动了雷霆之怒。苏格拉底未加理会,继续教课,这更加惹恼了妻子。于是,妻子一气之下将一盆脏水从楼上朝苏格拉底泼去,苏格拉底立刻被淋成了落汤鸡。学生们都满含歉意地安慰老师,为他擦干身上的水。苏格拉底却抹了一把脸,胸有成竹地说:“我就知道,响雷过后必有大雨。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于是,一场冲突便化作了一场玩笑。

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样一位妻子。苏格拉底回答道:“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

身处困境,如果一味地陷于痛苦中,往往于事无补,在这个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学会苦中作乐,化尴尬为微笑。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当一位身患绝症、鬓发斑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蹒跚地走上台,艰难地就座后,看到这样一个虚弱的老人,主持人很为他的身体担心,便问道:“您经常去看医生吗?”“当然,我必须经常去,因为病人必须常去看医生,这样医生才能活下去。”一句话就把台下的人们逗乐了。

主持人接着问:“您常吃药吗?”“不,我常把药扔掉,因为我也要活下去。”老人妙语连珠,引得台下笑声不断,大家都为老人的乐观精神和机智语言喝彩。

从痛苦中剥离出来的幽默是乐观心态的体现,佛说,人活在世上,吃苦是注定的。人的一生中总会面临各种困境,例如贫穷、苦难、疾病等,面对那些生活赐予的累累伤疤,与其忧愁自弃,倒不如学会苦中作乐。人人都有笑的权利,只要放下心灵的负累,其实苦中作乐也是一种享受。

美国有一位传奇教练,名叫佩迈尔,他带领的篮球队曾获得了39次国内比赛冠军。在蝉联29次冠军后,他的球队遭到了空前的惨败。比赛一结束,很多记者蜂拥而至,记者们问他对这次失败作何感想,没想到佩迈尔面带微笑,幽默地说:“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争夺冠军,背上再也没有冠军的包袱了。”

面对失败,佩迈尔没有灰心,而是将哀伤化为笑声,将笑声化为力量,这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也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失败中也能幽自己一默。

苦中作乐的幽默需要急智的头脑,佩迈尔的回答不但幽默,而且具有哲学性,正是这种哲学修养帮助他看清了事物的反面,他在冠军的称号中看到了沉重的包袱,而一次失败则使他获得了从零开始的轻松感,所以,他能够辩证地看待失败,为实现下一次的成功做好准备。

一般来说,现实越是严峻,就越难以产生幽默,当然也难以发出笑声,在这种情况下的幽默,人们更喜欢称之为“黑色幽默”,因为这样的幽默其实需要很大的气魄。即使是面临死亡,也没忘记幽死神一默,这样的人物,古今中外也大有人在。

英国冒险家亚历山大·布莱克韦尔的命运十分坎坷,他曾因办印刷厂失败而被判入狱,后来又被牵连进一桩神秘的阴谋案,最后被判斩首。

临刑时,当法官宣布对布莱克韦尔执行死刑时,布莱克韦尔走到了铡刀前,把头偏着搁在了砧板上。这时,刽子手说他把头摆错了位置,于是布莱克韦尔抱歉地欠了欠身体,对刽子手幽默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被砍头,难免会出点差错,请你原谅。”这样的幽默回答难免让人有点毛骨悚然,与此相似的,清代文人金圣叹的故事更让人感慨唏嘘。

金圣叹因“哭庙案”的牵连而被判死刑,“哭庙案”是清初诸生为了抗议贪赃枉法的县令而进行的“抗粮哭庙(即孔庙)”活动。

在被执行死刑前,金圣叹好不容易买通了狱卒,极力说服他同意将自己的一封遗书偷送出狱。狱卒出于怜悯与同情,踌躇再三后终于答应了。但狱卒由于害怕,出于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他还是忍不住将金圣叹的信私下拆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话:“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死无憾矣!”

两个时辰后,金圣叹被绑缚刑场斩决。临终前,他饮酒自若,且饮且言:“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刀起刀下,“咔嚓”一声,金圣叹人头落地。这时从金圣叹两耳一边滚出一个纸团。监斩官捡起来一看,一个纸团上写着“好”字,一个纸团上写着“痛”字。

金圣叹的死亡很沉重,除去过人的才气和意志外,他苦中作乐的幽默让人感到越发的沉重。金圣叹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不仅在死亡面前表现得十分旷达,还用一种幽默的隐喻来告诉自己的亲人——“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其中的隐喻或许是:当你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掺在一起,然后用心地体悟它的另一面,你就有可能获得另一种人生体验。

这种“黑色幽默”溶可笑与恐怖于一体,反差如此强烈,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幽默可以超越生死,对待死亡,仍能保持幽默的人其实很多,这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墓志铭。如果翻阅资料,你会发现,一些名人的墓志铭常常写得很有趣,例如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而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就一句话:“恕我不起来了!”其实,除了这些名人的幽默,普通人苦中作乐的幽默方式更令人动容。在英美等国家,你随便走进一座墓园,都可以从林立的墓碑上读到几则令你莞尔一笑的墓志铭。

例如,最常见的一种墓志铭是用死者的身份和职业作文章。在英国某地区,牙医约翰·凡朗的墓碑上写着:“我一辈子都花在为人填补蛀牙上,现在这个墓穴得由我自己填进去啦。”

还有一个钟表匠的墓志铭这样写着:“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斯,他将回到造物者手中,彻底清洗修复后,上好发条,行走在另一个世界。”

有的墓志铭上写的是当事人的死因。在美国某墓园里,有一块碑上写着:“这里躺着我们的安娜,她是被香蕉害死的,错不在水果本身,而是有人乱丢香蕉皮。”

有对父母为夭折的婴儿写的墓志铭也颇令人玩味:“墓碑下是我们的小宝贝,他既不哭也不闹,只活了21天,花掉我们40块钱。”而有对夫妻这样为他们出生两周便夭折的孩子写道:“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还有的碑文写道:“骄傲而又矜持的玛莎,总是神圣不可侵犯,她拒绝给予男人的,现在都给了蛆虫。”

在这些看似幽默风趣的墓志铭里饱含着深刻的人类情感,也透露着一种苦中作乐的豁达心态。这是一种精神,可以释放痛苦,宣泄悲伤,甚至让灵魂有了寄托的地方。既然人生中的苦难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与其痛苦地自怨自艾,倒不如就此擦干泪水,乐观一些、幽默一些,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困境。 gRsBKV2fKJkr+6LWtWo80aQHag0B39hFLEn2Vhl8pmITTFeFvzBv3S4IyLD863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