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永不放弃自己的责任

每一个西点军人都明白:责任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荣誉。无论环境多么艰险,无论情况多么糟糕,责任依旧是西点人永不放弃的荣誉,就是这种荣誉铸就了太多的西点勇士。

纳尔逊毕业于西点军校,1870年他参加海军,21岁时便升为上尉。在1894年的一次海战中,纳尔逊上尉不幸失去了右眼;1896年他被晋升为分舰队司令,次年授予海军少将军衔。但是又一次不幸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不久后的一次战役中他又失去了右臂。为此他不得不复员返乡。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不能就此将自己的这一职责丢弃,于是就在同年,他又申请重返军队,并在此时他被晋升为海军中将。

1898年10月21日,在纳尔逊将军的率领下,美军在古巴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大败法西联合舰队,最终粉碎了西班牙入侵美国的计划。但是在这场战役中,纳尔逊将军不幸遇难,为国英勇献身,但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依然是“感谢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职责”。

纳尔逊习惯在战争中祈祷,祈祷他率领的海军能够以人道方式对待敌人,希望以人道方式获胜,这样可以区分于别国。他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当击中敌方的战舰后,他曾两次下令停止继续炮击,他是在践行人道主义,认为已经被击中的战舰已经丧失了其战斗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残酷的战争中,他的人道主义却没有换来敌方的人道,当敌方战舰近距离靠近纳尔逊所在的战舰时,从敌舰尾桅顶部开出的枪击中了纳尔逊的肩膀,但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前胸也中了枪,鲜血不断地涌出。

医务人员紧急救治,但却无济于事,纳尔逊将军中了致命伤。纳尔逊将军非常清楚自己的状况,他知道自己回天无术了,于是就将外科医务人员打发出去了,他不想再让他继续做一些无谓的事,他更想在最后时刻将自己想说的话对一些真正能够帮到他的人说出来。他留下了哈定舰长和内科医生毕提。但是哈定舰长在不停地鼓励纳尔逊将军,说医生可以挽救他的性命,纳尔逊将军轻轻地摇摇头,示意已经没用了。毕提医生握着他的手,问他是不是很痛。纳尔逊将军说:“是的,我非常痛,痛得我恨不得马上死掉。虽然希望可以再多活一会儿。”

纳尔逊将哈定舰长叫到身边,很费力地低声对他说:“不要把我丢到大海里,如果可以的话,将我带回到我父母的墓地旁边吧,我想我应该陪着他们。除非总统有什么其他的想法。”然后,他又用低微的声音对哈定说:“请帮我关照亲爱的汉密尔顿夫人,哈定,你可以做到的,不是吗?哈定,吻我。”

哈定跪下去吻了纳尔逊将军的脸。“感谢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职责!”哈尔逊将军说话越来越困难了,但他一直在重复着这最后的一句话,一直到他尔逊将军英勇地为国捐躯。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哈尔逊将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重复着“感谢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职责!”没错,这位优秀的西点军人用生命诠释了职责的神圣含义。

这个世界上不缺乏拥有超人智慧的人,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获得了成功;这个世界上也不缺乏拥有伟大才能的人,但终生落魄的人却为数不少。那成功的人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不管其种族、心胸、性格、性别是不是有关联,总之有一个重要的特质是他们共同拥有的,这就是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

在西点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学员因迟到了一分钟而被开除校籍的事。之所以他被开除西点,并不是因为他迟到了一分钟,而是他为这一分钟找出了逃避责任的借口。西点军校绝对不允许西点学员有任何推卸责任的行为。不管你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不管你违反了怎样的校规,也不管你对纪律的违反严重与否,都要勇敢地承担,勇敢地接受惩罚。任何对错误找出的借口都被认为是推卸责任,错就是错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使你再找出亿万理由,依然不能改变被惩罚的事实。

在面对当时雄霸欧洲而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时,受命于与拿破仑交战的威廉顿将军说:“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履行我的责任,除此之外我既不会做、也不能做任何贪图享乐的事情。”虽然当时拿破仑势不可挡,但是威廉顿将军并没有找任何借口来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对责任的忠守,让他最终打败了拿破仑,同时也结束了拿破仑的辉煌历史。威廉顿将军如此,西点学员也是如此。西点军人无论执行的是何种任务,无论面对的是怎样艰巨的困难,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绝不会推托自己的责任。他们非常清楚,责任就是荣誉,忠守责任就是在维护最高荣誉。西点军校历来都将是不是敢于承担责任,是不是本身有很强的责任感,作为真正勇士的评判标准,这比战死沙场更加光荣。

西点坚信,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里我们也要说,没有责任感的男人不是好男人。因此还是男孩子的我们,要重视责任,要敢于承担责任,像西点学员那样永不放弃我们的肩负的责任。 33nTIpEb5wNLpVY1CGWFjZbMTVyOs+IMf7jkkYPaZtzM3MyI+Z0RDzX6PWnC2WB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