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的阀门

释义:

一个国家或是经济体的货币权威机构利用控制货币,来达到影响其他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归纳:

当代货币政策通常依赖于利率(借钱的价格)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来作为控制手段。某一些货币政策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紧缩政策减少货币供给或是升高利率,扩张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或者降低利率。通常,货币政策一般被描述为:激进的-利率被调节为促进经济增长,中性的-保持稳定,从紧的-降低通货膨胀却可能提高失业率。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在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如此众多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人士认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经济大环境因素,企业自身的结构,市场优胜劣汰等诸多原因。除此之外,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不能否认的。

分析认为,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导致房价大幅上涨,再加上股市的大幅飙升,因此政府认为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并造成了现在的通货膨胀,为了紧缩房地产市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多次提高银行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2008年6月25日的时候,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世界最高值——17.5%,央行采取了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手段,这导致国内消费市场前景不明朗,企业普遍贷款较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因此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什么是货币政策呢?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根据经济形势和需求量,货币政策常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两种。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理。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所以,当总需求跟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较显得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采取货币政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货币发行。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5.调整再贴现率。

6.选择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这些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增长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减少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以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反之,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促使贷款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第二、用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的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无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

第三、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货币政策。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低利率有助于鼓励消费,高利率则有利于吸收储蓄。

第四、引导储蓄金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论:

货币政策使用各种措施用以达到或维持特定的政策目标,如抑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或调节进出口,其最终目的是辅助经济增长和保证社会安定。国家的货币政策就像是一只“水龙头”,通过对货币流浪的控制来不断地校正着供需的平衡。 i9FRWRpF459mrBoizgVBNofbvw+yiAr1pQlVTBsfLpBaFIi4GkS3muDu9iLcAY8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