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凯恩斯主义:指挥大手的智囊

释义:

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归纳:

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

二战爆发前,蔓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929-1933)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在那个时期,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主张推行赤字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以克服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大量失业现象。到40年代,凯恩斯主义风靡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主要依据,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调节社会总需求,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危害,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取得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的势头之后,潜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平衡危机。在60年代末,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应用盛极而衰。

在凯恩斯主义以前,西方经济界普遍的接受一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观点,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一个简单而被动的角色——担任巡警。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依靠市场去解决的更高效率的事情,都不应该去让政府来做。国家机构仅仅执行一些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比如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但是不直接插手经济运行。

但是,历史的事实证明,自由市场导致了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均衡,经济性周期巨大震荡,社会矛盾尖锐。在1929-1933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就是自由经济主义的弊病爆发的结果。因此,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开始阐述自己的学说,他们提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政府不再仅仅扮演着“巡警”的角色,而是要充当一只“看得见的手”,去平衡和调节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跟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相比,凯恩斯主义认为:凡是政府调节比市场提供更好服务的地方,凡是个人没有办法进行平等竞争的事务,都应该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问题。凯恩斯所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可以协调社会总需求的矛盾,制定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重大产业调整。它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就是主张国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遭遇到“凯恩斯主义理论危机”。因为在那时期兴起的新星宏观经济学者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有着严重的缺陷。他们断言,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的基础上;他们主张,应当建立在市场一直出清和经济行为者始终实现最优化的假定基础上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来代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了反击这种论断。于是80年代,便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再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了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在80年代,美国一批中青年经济学者致力于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组成严密的微观经济基础。因为工资和价格黏住性常常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题,因此,他们努力的目的就在于表明这些黏性的微观经济基础。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形成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相对立的局面。 FIYOxIvEaLd9/WvdfEzgRExGKnMdGktFldAAqseICriD8WcfhsZrKbucWgPGi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