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美国一位名叫凯利的心理学家为了验证晕轮效应的科学性,以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班级的学生为试验对象,精心设计了一个心理试验:凯利向两个班的同学宣布,因为自己有事会离开一段时间,不过他已经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凯利对第一个班的学生说:“这位研究生是个非常勤奋务实、热情且果断的人。”而在向另一班的同学介绍他时,把其中的“热情”一词变成了“冷漠”,其他介绍完全相同。

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一天的课程下来,第一个班的学生和研究生相处得非常好,他们好像一见如故,学生都愿意和他亲密攀谈;而第二个班的学生对这位研究生却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冷淡回避。

由此可见,两个班的学生对热情和冷漠这两个形容词的反应非常敏感,研究生是同一个人,可是当学生们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判他的时候,这位研究生就分别被罩上了热情和冷漠两种不同色调的晕轮。这种晕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

其实,不只是试验,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常常会以偏概全地对别人进行判断。比如人们习惯从一个人的外貌去判断他在其他方面的成绩:人们常常会觉得漂亮、活泼的孩子更聪明;成绩好的孩子一定在品德方面也优秀;漂亮的女人都是富有教养的;风度翩翩的男人在事业上一定比较成功,家境殷实;看到发脾气的人,一定认为他是个脾气暴躁、难以相处的人;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会“爱屋及乌”,喜欢上和他相关的人或物等。晕轮效应最容易发生在不是很熟悉的人或较感性的人身上。外貌通常是最能产生晕轮效应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晕轮效应还表现在以行为举止判定对方的才能与品德,以服装评判对方的品位和地位,或者以偶尔的行为判定一贯性行为等方面。

人们常常是根据人或事物的某一个特征,便开始对其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这是非常片面的。晕轮效应带给人们认知最大的错误就是容易形成偏见。有时我们因为看到某人或物的某个特征,便开始主观地臆断,牵强附会地推断出其“本质”是好是坏,这种片面性的错误导致了一种情况: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于是也就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熟知这种心理后,我们则应尽量注意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以免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晕轮效应挖个“坑”,让其为自己加分。

李眉是一位刚毕业的专科生,毕业一个月后,她就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有一次,她到一家公司应聘,却发现其他应聘者大多是本科生,甚至还有研究生,她顿时傻了眼。

李眉心想,假如按照正常程序投递简历,自己一定不可能入围。于是,她趁中午招聘人员吃午饭的时候,拿起一张全英文版的报纸在他们面前阅读。李眉的举动果然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他们都被这本彩色画报吸引了,于是探过头来向李眉询问。这时,李眉充分利用自己深厚的口语功底,用流利的英文给招聘人员介绍画报里面的内容。

下午,李眉去投递了简历,招聘人员都对眼前这个擅长英文的女孩很青睐,于是从众多高学历的应聘者中录用了仅有专科学历的李眉。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刻意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就很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从而获得交际上的成功。我们应时刻记住,在人际交往中,也许无意中的一个粗俗的举动,就会让你的形象在别人的眼中大打折扣;也许一个善意的举止,就能让你光彩倍增,在别人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我们应用些心思,给自己带上“优秀”的光环。 xkplama+nxPOql/fNd9bIeQ+KCXll6tAeWA7GIcc2JXgaJmP859TX/LVaIeLlID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