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下至江河海洋树木山川,家里的电器、家具甚至电动玩具等等,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打开来看一看,内部到底隐藏着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那么神奇?于是许多男孩子就像“修理师”一样拆拆这个,修修那个,还整天的问东问西。家长对男孩的这种举动千万不可采取粗暴的态度去遏制,一定要郑重对待,尽量保护和男孩探未知世界的心理。男孩这种好奇的天性是一种渴求知识的“幼芽”,且这株幼芽是十分娇嫩和脆弱的。如果家长能精心呵护、耐心教育、科学地为孩子探索心里“施肥浇水”,“除草灭虫”,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保护不当,就会使探知欲遭到摧残、甚至被扼杀。
家长要与男孩建立和谐、融洽的朋友关系,和男孩一起动手打开电视机看看内部的结构,了解图像是怎么传递的;或者让男孩帮助你修修刹车不灵的自行车,另外还要是男孩敢于在家长面前敞开心扉、无拘无束、毫不保留地把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男孩内心的世界,才能不断培养男孩的创造性。
保护男孩的探知欲要注意开阔男孩的视野,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男孩走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多感受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这样不但可以满足男孩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男孩对未知的探索。
父母要经常为男孩创造探索成功的机会。如经常提些简单的问题让男孩思考,安排些循序渐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动让男孩操作,使男孩从中尝到成功的欢乐。
男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这只是一种无序、自发的本能,仅靠这种好奇心无法系统、准确地观察和探索种种未知的现象并掌握其本质和规律。因此,家长培养并保护孩子的探知欲要有意识从一些比较重要的、特别的、带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如暴雨、雷电、彩虹、季节更替、花开花落等等开始和孩子一起观察、一起探索。
家长还可以将孩子想要了解的现象编成故事、做游戏的形式,通过切身体验体会自然现的奥妙,帮助男孩理解,提高孩子观察力。
爱迪生上了学,但仅仅几个月,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不得不离开校门。回到家里,母亲这样问他:“老师说你是劣等生,你自己以为是吗?你认为羞耻吗”爱迪生回答得很巧妙:“不以为羞耻只是觉得悔恨。”爱迪生接着又说:“可是我想要知道的事,老师一点也不教我,我不想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母亲接过他的话说:“是呀!老师说你是低能儿,但妈妈不这样看。以后,妈妈在家里好好地教你。教你想知道的事,好吗?”母亲已下定了决心自己来教育孩子。从那以后,爱迪生便在妈妈的亲自指导下探索着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世界。
爱迪生的妈妈是位伟大的母,没有因为儿子被学校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她决定自己陪着儿子去了解他感兴趣的一切,把男孩教育好。
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将家里所能利用的一切,摆弄着各种力学仪器,还拆了家里的挂钟研究时间。
一天, 爱迪生看见母鸡正在孵蛋,就问妈妈:“母鸡为什么要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呀?”妈妈说:“哦,母鸡正在孵小鸡呢!”
下午,爱迪生就突然不见了,急得家里人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一个角落找到了他。发现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一问才知道原来爱迪生正在孵小鸡呢!
此外,爱迪生很早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稍微大一点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1岁那年,爱迪生通过无数次的实验,研制出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电报机以及其他实验所需的化学药品和设备,爱迪生不得不开始了工作。在列车上售报,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常常是一边卖报,一边兼做一些小生意,但是只要有空就到图书馆看书。
终于,他攒够了钱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他卖报纸的列车上印刷的。而且同时他用挣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以供自己研究,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这个行李车上的实验室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