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男孩在骨子里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的梦想都是成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争强好胜对男孩来说是件好事,这可以让他们更加上进。所以父母应该鼓励男孩有好胜心理,满足他们成为“小霸王”的愿望。同时,父母还可以培养男孩的好胜心理。
父母应该知道男孩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这种心理和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有关,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为男孩创造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如果男孩比较小,可以在男孩起床的时候让他们和妈妈比叠被子或刷牙等小事,大一点的男孩可以让他们多和小朋友学习或玩游戏,用竞赛的形式让男孩和小伙伴们比赛,如比比谁赢分多,比比谁跑得快等,当男孩赢得比赛的时候,父母应该对男孩进行夸奖。这些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游戏,却可以让男孩的好胜心一点点增强。
同时,父母还要加强对男孩自信心的培养,如果男孩有了自信,他们就愿意参加各种竞争项目,父母要善于观察男孩,并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帮男孩找到他们的潜能所在。当男孩在某个地方取得成功的时候,父母要鼓励男孩的成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男孩在考试中夺得不错的成绩时,父母应该积极地夸奖他们,并适时地激励他参加其他竞赛项目,这时男孩通常会欣然同意,并为之付出努力。但并不是男孩的每次努力都会取得成绩,当男孩在竞赛中失利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出言讽刺或伤害男孩的自尊,这样会让他们失去向前走的信心,当他们受到打击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男孩找出失败的原因,并用以往的成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让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在下一次竞争中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只有拥有这种好胜心理的男孩才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然并不是每个男孩都能将这种好胜心理运用好,有时男孩会有好胜过头的现象发生。
洋洋上小学五年级了,但他的脾气不太好,总是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还经常把东西打碎,为此老师把洋洋的父母请到学样谈话多次。但洋洋并没有因为父母的责骂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洋洋的父母都担心孩子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管教日后会让孩子在社会上难以立足,但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洋洋。
其实洋洋欺负同学的行为也是一种歪曲的好胜心理的体现,他希望同学都臣服于他,听命于他,并且以错误的方式希望引起成人的关注。根据美国一项对男孩的调查发现,对竞争较强烈的项目十分喜爱的男孩在赛场外也有过分好胜的现象,这些男孩比其他男孩更容易与人发生争执。这与他们参加的运动及周围的人给予的过分关注有关,当他们的行为受到鼓励时,他们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甚至把好胜的心理用到赛场之外以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有这种心理的男孩好胜心就太重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为世人所接受的,也不明白自己已经伤害到别人。对待这样的男孩,父母应该给他们灌输正确的好胜思想,不要把与同学打架看成是男孩追求胜利的体现,不要对他们放任不管,要把“赢”就是一切的思想从男孩的脑中去除,否则他们就会把暴力的行为当成是追求胜利的方法。父母要多向男孩灌输尊重别人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当他们有约束自己的行为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夸奖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