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注曰: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
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王氏曰:“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伦之序。”
【释评】自古“礼”就是规范道德和行为的准则,无论是小到一个家庭还是大到一个国家,每个人言行都需要涉及到礼。国家、团体因为有了礼,才有了规范,小家庭因为有了礼,才有了和睦和亲切感。人们的安居乐业离不开礼,家人的团结和睦离不开礼,可见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尊礼,大到朝野上下的领导,小到平民百姓,动静视听,进退休止,都能遵照礼去做,社会生活自然可以井然有序地展开,人们的关系才能和谐融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礼”这个字的本意也就是人伦道德规范,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如果人人能按照人伦道德规范去做,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产生放荡怪癖、邪恶腐败的不良现象。
我国古代社会把道、德、仁、义、礼这五大要素作为上层建筑的主体。古代的许多经济思想家,虽然不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然而却一致把伦理道德、礼仪法规作为天道的演化。古代思想家懂得“礼”这个字的深层含义,所以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礼字当先。古代有很多礼字当先的名士,因为懂得礼的重要性,所以即使自己权高位重,也可以收敛锋芒,以礼待人。
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一向以贤德闻名,对于自己的门客,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也从来不敢以富贵向别人自夸。因此方圆几千里的人才都来投奔,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一次,信陵君正与魏王博弈,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魏王立即停止下棋,欲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信陵君拦阻说:“是赵王出来打猎,不是入侵我国。”说完,又神情自若地与魏王下棋。魏王却惊恐不安,已无心再和信陵君下棋。不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真的是在打猎,不是入侵。魏王大为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信陵君说:“我的门客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的人,他们总是向我报告赵王的活动,所以我能知道。” 魏国有个隐居的人,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信陵君前往拜访侯生,想馈赠一份厚礼。但是侯生不肯接受,说:“我洁身自好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信陵君设筵席大会宾客,都已坐好,他才带领随从的车骑,空着左边的上座,亲自去接侯生。侯生理理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信陵君空出的上手座位。信陵君亲自握着马缰,驾马车时也很小心恭敬。侯生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中做屠户,希望您能驾车陪我去拜访他。”信陵君驾着车来到集市中,侯生下车,见到他的朋友朱亥。侯生站着跟朋友说了很久的话,但是在说话的时候却暗暗观察信陵君的脸色。他发现,信陵君脸上的神色一直温和,丝毫没有一点不耐烦。这时候,信陵君的家中聚集了魏国的将相宗室,满堂宾客都等待着他回来饮酒。而信陵君正手执缰绳恭敬地等待着侯生。信陵君的随从看不惯,都在暗暗地骂侯生。侯生见信陵君始终面不改色,就辞别朱亥上车。到了信陵君家,信陵君引着侯生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了他,并且极力赞美他,又起立为侯生敬酒。信陵君的举动让宾客无不惊异,侯生从此便成为信陵君的上客。侯生对信陵君说:“我所拜访的屠者朱亥是个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隐身在屠户间。”信陵君听到侯生这样说,就多次去看望朱亥,但是朱亥却从不曾答谢信陵君。
有一次,秦兵包围邯郸,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国都城很快就被攻下,谁敢救赵,等到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只好命令晋鄙军不要轻举妄动。平原君责怪信陵君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信陵君就算不愿意救邯郸,难道也不救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魏王始终不听。信陵君便决定带一百多辆车骑去赵,跟秦军拼杀。路过夷门,遇见侯生,侯生却说因为自己年老而不能跟随信陵君出征。信陵君已经走出了一段路,但是因为有点气愤,而且心中也很好奇侯生为什么这样对自己,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生悄悄对他说只要能够偷到魏王调动晋鄙的兵符,就能够使赵国得救。信陵君依照侯生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侯生又让信陵君带上自己的朋友朱亥,在晋鄙不想交出兵权的时候,朱亥就用锤子将晋鄙打死,并率兵八万进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内外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面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如果因为自己有了成就,有了名气,就在别人面前居功自傲,态度嚣张,那么最终会因为别人的嫉妒遭到打击。而那些懂得藏锋敛锐的人,才能带着自己的成就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