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余窃尝评之:“‘天人之道,未尝不相为用,古之圣贤皆尽心焉。尧钦若昊天,舜齐七政,禹叙九畴,傅说陈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设天地四时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阴阳。孔子欲无言,老聃建之以常无有。’《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道至于此,则鬼神变化,皆不逃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

黄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书简,其意深;虽尧、舜、禹、文、傅说、周公、孔、老,亦无以出此矣。

然则,黄石公知秦之将亡,汉之将兴,故以此《书》授子房。而子房者,岂能尽知其《书》哉!凡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

《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雍齿矣;《书》曰:“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书》曰:“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书》曰:“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矣;《书》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

嗟乎!遗粕弃滓,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汉以来,章句文词之学炽,而知道之士极少。如诸葛亮、王猛、房乔、裴度等辈,虽号为一时贤相,至于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书》所以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也。

离有离无之谓“道”,非有非无之谓“神”,有而无之之谓“圣”,无而有之之谓“贤”。非此四者,虽口诵此《书》,亦不能身行之矣。

《素书》相传是黄石公传于西汉名臣张良的一部传奇著作,又名《钤经》《玉钤经》。作者黄石公为秦汉时代人,是一位精通道家学说的大隐士。除《素书》外,他的另一部著作《三略》,更被奉为中国三大兵书之一。《素书》的体例类似于语录体,流传至今,影响甚广。《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因为历经年代久远,《素书》有很多的版本。比如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

《素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包含很广。有作者本人的人生观,作者认为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重要的处世哲学。明确地告诉读此书的人,要想建立绝代之功,先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这样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一定可以极人臣之位。

作者还阐明了用人原则,他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这些用人之道,都是领导阶级应该掌握的。作者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依据这三个标准来判断人才可不可用。

在个人修养方面,作者说明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不但包含儒家思想,还阐述了道家思想的含义,可谓兼容并蓄。

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治国安邦的见解,比如“短莫短于苟得”、“后令缪前者毁”、“足寒伤心,人怨伤国”、“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这些对于君王治理国家,以及人们参与政治都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还阐述了处世为人的道理,“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对人们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给出的见解言辞恳切。

《素书》自传世以来,最早对其进行注解的,是宋人张商英。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张注释解精当,历来为后人所重视。至清代,又有王氏对《素书》进行点评,更加深了读者对该书的理解。本书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张注和王氏笺,又参考了后人所作“释评”,并结合当下人在生活、官场、职场中的实际情况,旁征博引了丰富的历史故事,进行生动的阐释。《素书》可谓包罗万象,时至今日,再读此书,依然有受益匪浅之感。

——编者 TPm31wctQRXnpd06zuHfRKalM0Qobau7dS8LrqZrB5MshgrLDa1lAJslEvvQX1+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