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至而行,顺水推舟

【原典】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注曰:养之有素,及时而动;机不容发,岂容拟议者哉?

王氏曰:“君臣相遇,各有其时。若遇其时,言听事从;立功行正,必至人臣相位。如魏征初事李密之时,不遇明主,不遂其志,不能成名立事;遇唐太宗圣德之君,言听事从,身居相位,名香万古,此乃时至而成功。

事理安危,明之得失;临时而动,遇机会而行。辅佐明君,必施恩布德;理治国事,当以恤军、爱民;其功足高,同于前代贤臣。

不遇明君,隐迹埋名,守分闲居;若是强行谏诤,必伤其身。”

【释评】成功不仅在于自身的德才皆备,更重要的是懂得乘势而行,待时而动。龙虎看到的都是风云,龙无云则成虫,虎无风则类犬。

纵观历史,大凡成功者多数都懂得依据形势,顺水推舟。时机不成熟,他们只会静静等待,绝不会率意妄动。姜太公闲钓于渭水,诸葛亮抱膝于隆中都是最好的例证。但是,一旦时机到来,他们就会当仁不让,改变历史,造福于民。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公孙丑》中有句话:“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意思是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具有大智慧的人,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懂得借力使力,不会做无谓的抵抗,不会用蛮力斗争。这正是:真理有如舟船,时运有如江河。懂得时机,依据事势行动,不仅省力,还可以很快达到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宣王最喜欢寻欢作乐,他生性好斗,喜欢狩猎。他为自己修建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猎场,圈养珍稀动物,不准百姓入猎场半步。圈占这么一个大猎场,需要大量占有耕地。很多失去耕地的老百姓也只能以打猎为生,但是打猎的老百姓又不能进入这个猎场。所以,老百姓怨声载道。

百姓的意见让齐宣王觉得非常不满。四十里的猎场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已经算是首屈一指。齐宣王还是不满意,百姓的不满又让他觉得愤恨,他想:我堂堂一国之君,扩建一个小小的猎场,你们就这样。你们不让我扩建,我偏扩。

有大臣看到齐宣王这个意图,连忙让孟子去劝说齐宣王。如果再不停止扩建,可能会民怨沸腾,到时后悔就晚了。但是孟子却不能这样和齐宣王说,古代有多少帝王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没有看到事实之前,一意孤行的大有人在。齐宣王本来也不是什么明白的人,所以这样直接劝阻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孟子来到齐宣王的大殿,齐宣王问孟子:“听说当年周文王的猎场有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情吗?”

孟子回答:“我听说是有的。”

齐宣王说:“这样说的话,他的猎场算不算大呢?”

孟子回答:“百姓还嫌文王的猎场小呢。”

齐宣王看看左右的大臣,扬声道:“周文王这么大的猎场没有人说什么,我一个猎场才区区四十里,想要扩建还受到百姓的反对,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百姓嫌周文王的猎场小,是因为这猎场他们可以随意出入,和君王一起狩猎。百姓不仅感到荣耀,更多的是感受到君王的一种宽厚和温和。这样的猎场,即使再大,百姓也嫌它小。而我一到齐国就听见很多百姓说,齐国国君的猎场不但要扩建,占用老百姓的耕地,而且还不准百姓入内,凡是擅自进入猎场打猎的人,被发现以后立即处以死刑。这样的猎场即使再小,百姓也嫌它太大了。”

一番话说得齐宣王哑口无言。可以说,孟子很懂得说话的时机,也懂得顺水推舟。在齐宣王看来,自己比周文王也差不到哪里去,周文王的猎场七十里,老百姓没有说什么,自己的猎场四十里,老百姓就怨声载道。他心里不舒服、不痛快,所以决定逆民意,扩建猎场。君王和百姓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这个时候,大臣直言进谏,只能招来齐宣王更大的不满,他可能会进一步落实自己的想法。

孟子的巧妙就在于,他懂得按照齐宣王的思路,让齐宣王自己看到错误的所在。齐宣王自比周文王,拿周文王的猎场作类比,那么就顺着他的思路,让他看到周文王修建猎场是为了造福百姓,而他修建猎场只是为了能够娱乐自己。这种差别就是民乐与民怨的区别了。孟子这样做不但没有得罪齐宣王,还让他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一举两得。

时机总会有的,聪明人可以依据时机,顺水推舟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顺势而行总要比逆势而行省时省力。 CNGKOnICcDZTVPOaLBFGVu2z2XHryGf2epf5P5h7MyV/XZxWDWUyViEqUPAiv4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