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吉祥神

在众多仙家神灵之中,中国人对吉祥神的推崇最明显。在古代,几乎每家每户都要供奉财神和福、禄、寿三星,在他们看来,福、禄、寿、财是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必不可少的吉祥征兆。除此之外,中国古人还很重视功名,因而文曲星和武曲星也成了人们经常祭拜的吉祥神。

◎福、禄、寿三星

在中国古代,福星、禄星和寿星经常同时出现在人们口中并称福、禄、寿三星。三星报喜更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吉祥象征,为此福、禄、寿还成了经久不衰的艺术主题。

有学者说,古代人对福、禄、寿三星的推崇,既体现出了他们对日月星辰的原始自然崇拜,也展现了历史的进步,即人们由自然神灵崇拜转向了人物神灵崇拜的过程。

福星

福星

从古书中可以得知,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对匮乏。在面对一些难以解答的天象时,他们在感到畏惧的同时常为其增添神秘色彩。其中木星就被古人称为岁星,他们认为只要木星降临,即可为人们带来福气,于是,木星又被人们称为福星。这种说法自西汉以来就一直广为流传,直到道教盛行之后,才衍生出新的福星传说。

据说唐朝年间,道州出了很多侏儒,唐德宗觉得侏儒异于常人,很有意思,就要求道州每年为宫中供奉侏儒取乐。后来有一个名叫阳城的人出任道州刺史后,觉得皇上的行为不合礼法、有辱国体,就大胆谏言请求废除了这项供奉。道州的百姓被阳城的行为感动,遂将阳城奉为道州的福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道家的大肆宣扬,阳城逐渐成为天下百姓笃信的福星。

到了元、明两朝,民间关于福星的传言越来越神奇,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天官赐福”的说法。天官就是道教中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的紫微大帝,据说紫微大帝也是一位能够为世人降福的福星。他的扮相很像朝中的官员,身穿红色蟒袍,脚蹬黑色官靴,手持如意金钩,慈眉善目,仙气十足。据说有的天官旁边还有童子相伴,童子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五个,他们大多手捧有吉祥寓意的花果。

在民间传说中,天上的神仙各司其职,如果人们心中的愿望能够通过合适的神得以表达,往往不会选择福神作为祭拜对象。

但福星相比其他神仙却是一位能力很强的神,几乎世间所有的好运都可借福神而获得。因此,福星成了专治“疑难杂症”的神仙,当别的神仙无法解决问题时,大家就会选择祭拜福神。因此福神也成了最有“群众基础”的吉祥神。

中国人对福星的尊敬时至今日依旧有所体现。中国农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福”字,以此寄托人们渴求自家福运绵长、幸福安康的愿望。大家在贴“福”字的时候,一般都会倒着贴,有时候还要让自己的小孩故意在门外喊上两声:“福倒了”,因为他们相信倒贴“福”字有“福神来到”、“福神降临”的美好寓意。

禄星

中国古人向来重视功名,这一点在众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即可窥见。为此,在人们臆想的仙界之中就出现了一位主管功名利禄的神,即禄星。人们对禄星的崇拜与福星相似,也是由原始的星辰崇拜演化而来。禄星也是人们常说的“文昌星”。据《史记·天官书》记载,北斗七星正上方有六颗星,由它们组成了文昌宫,其中第六颗就是古人崇拜的禄星。

人们对禄星的崇拜自西汉即已开始,但那时禄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低,其职能也并不清晰。禄星成为世人心中的主宰星是隋唐开科取士之后的事情,随着读书考取功名的人越来越多,禄星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其职能 禄星也固定在了功名利禄方面。禄星除了是士人、举子们竞相追捧的吉祥神外,也是世间崇拜文才的普通百姓供奉的文神。

后来人们逐渐将禄星人格化,出现了禄神。但民间有关禄神的形象有诸多版本流传,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梓潼地区的禄神张亚子,他就是后人常说的“文昌帝君”。

据传,张亚子其实是由历史人物附会而成的,梓潼百姓将当地的梓潼神张亚子和东晋时期自封为“蜀王”的张育附会成一个人,奉其为梓潼神张亚子,并将张育的事迹渲染成了“张亚子”的传说。张亚子本来是梓潼的地方神,他在中国范围内的走红则得益于唐朝皇帝的推崇。据说,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外逃途经此地时曾经做过一个神奇的梦,在梦中他巧遇梓潼神张亚子,后来玄宗做了太上皇,他就将张亚子追封为丞相。史书记载,唐僖宗即位后也曾来过此地,对于这位受到唐玄宗礼遇的神仙,僖宗不敢怠慢,亲自祭祀之后又追封为济顺王。此后张亚子一炮而红,逐渐成了天下百姓崇拜的文昌帝君。

到了宋代,文昌星的形象又有所转变。在民间传说中,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就是受到了新一任禄神的庇护,才得以科场高中、扬名天下。

据说在苏轼和弟弟苏辙出生前,父亲苏洵曾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他见到了一个举弓射天的怪人,怪人向天上射了两下后,飘然离去。苏洵一直不解这个梦的意思,直到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同时高中进士,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出现在他梦里的怪人就是人们常说的送子神仙——张仙。

当时的人们相信这个张仙不仅能够给人送子,而且可以助人取得功名,玄机就在他的那把弓箭上。古人相信那些能够金榜题名的人都是天上的星官转世而成,但天帝专门派遣了天狗控制星官的行为,所以世间很少有人能够金榜题名。传说张仙为了帮助世人就用自己的弓箭射伤天狗,让星官们重新下界为人。古人对此深信不疑,由此张仙成了新一任的禄神。

不过,民间对张仙的形象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人说他就是后蜀貌比潘安的亡国皇帝孟昶(chānɡ),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得道成仙善射箭的道士。因而在民间禄神的形象就是一个身穿大红袍,头戴官帽的白面书生模样,有时候禄神骑在一只鹿上,有时候禄神怀抱婴儿,取其送子与晋升之意。

古人对禄神的崇拜十分虔诚,除了每年在文昌帝君诞辰时要到文昌庙中祭拜,还经常将这种崇拜融入到各种民间艺术之中。据说古人在各种节日时还会表演一种名叫“跳加官”的节目,其中主角的扮相就是民间流传的禄神模样,大红袍,白面具,口里还念念有词道:“升官发财,加官晋爵。”除此之外,禄神也是民间年画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题材。在一些年画上禄神身边还有两个小童,传说禄神主管天下人考取功名之事,为了防止出现泄题等舞弊事件,他挑选的这两个随侍童子,一个哑、一个聋。除了正统的文昌帝君和送子张仙之外,“鹿”因为谐音“禄”,也被视为能给人们带来功名利禄的吉祥物,因此它也常出现在年画中。

相关链接:魁星

除了禄星,魁星有“夺魁”之意,也是人们祭拜的对象,不过其影响力与知名度比禄星要小。魁星也是天上的星宿,有人说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就是魁星,也有人说魁星是北斗七星之中最远的那颗。在古代神话故事中,魁星被人们视为掌管文运的星官,据说他也是文昌帝君的侍从。

民间对魁星的崇拜起源于宋朝,如今仍有些地方保有为祭奠魁星而建成的魁星阁。在魁星阁中,魁星的形象与其他的吉祥神不同,他不仅面貌丑陋,头上长角,还拖着一条瘸腿,比起神仙反倒更像民间传说中的鬼。魁星手中还拿着一支朱红色的大毛笔,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朱笔,据说这支笔是专门为了金榜题名用的。由于魁星瘸了一条腿,人们还在他的瘸腿下面铸造了一只名叫鳌的海龟,从此以后科举高中又有了“独占鳌头”的说法。

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魁星的传说。相传魁星本是古代的一个读书人,他聪明伶俐,学富五车,但由于面貌丑陋又有残疾在身,竟然多次高中后又被革除功名。几次之后,他不甘心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过关斩将,竟然走到了最后一关——殿试。在殿试时,皇帝见到他丑陋的外貌和奇怪的走路姿势,十分不满,就问他怎么这个样子还来考取功名。魁星睿智地回答说,自己的脸预示着“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而瘸腿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上听了觉得魁星的确颇有文才,但还想再出题考考他,就说:“你说说天下间谁的文采最佳。”魁星听了不慌不忙地答道:“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听后哈哈大笑,就让魁星做了状元。

此后魁星与文昌帝君一样深受读书人崇敬,世代受人供奉。

寿星

福与禄固然重要,而人活一世最基本的保障还是身体安康,对寿的渴求从普通百姓到王公贵胄乃至以“天子”相称的皇帝都是一样的。因而古人在福星、禄星之外又杜撰出了一个寿星。

寿星

寿星也是天上星宿,它的亮度极高,是古人能够看见的第二亮的恒星,其亮度仅次于天狼星。这颗恒星处于南极上方,于是古人将其称为“南极老人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了一座寿星祠,寿星逐渐演化成了人格化的神仙,民间称其为南极仙翁、寿老。据传寿星原是封建国家掌管国运兴衰的大神,到了明朝才废除了这项祭祀,使寿老成为民间供奉的主掌人寿的仙家。在民间传说中,寿星的形象一般为长脸、大耳、高突额头,且身材矮小,手上捧着灵芝或仙桃的老人。

据说,寿星的身世十分离奇,他的母亲怀胎达83年才生出了他,而且他一出生就是老头的相貌,不仅驼背而且白发苍苍更甚其母。相传寿星本来没有高高的脑门,是因为和孔子打赌输了,被弹了脑门,才变成了后人见到的模样。

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的传说,现代的学者们认为寿星之所以会以大脑门形象示人主要与道教有关。在道教中,仙鹤和蟠桃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仙鹤头部突起,蟠桃本就是又圆又突的,因此寿星也就有了那突兀的大脑门。

除了寿星的大脑门,他手上的手杖也极具特色。关于寿星手杖的来源,有人说与汉明帝有关。《汉书》中说,在汉明帝举行祭祀寿星的盛典上,曾将全国70岁以上的老人汇集在一起同乐,汉明帝还赐给他们每人一柄刻着斑鸠鸟的手杖,这种手杖在当时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赐予手杖即是赋予特权,其中也表达了对寿星的尊崇。随着时光的流逝,寿星在国家祭祀中的地位下降,这种斑鸠鸟手杖也被桃木手杖所取代,其权力的意味逐渐淡化,不过手杖一直是寿星形象中的重要元素,后来人们将寿星手杖视为益寿延年的吉祥宝物。《西游记》中还将这柄手杖说成是能够降妖除魔的仙杖,是元始天尊赐给寿星的礼物。

在民间故事和年画中,寿星身边有时还会跟着两名弟子,即金鹿和白鹤,它们也是良善长寿的吉祥物。

中国人自古就有养生求寿的习俗,寿星作为主管人寿之神,自然得到了不同凡响的礼遇。在老人过寿的时候要在家中的显要位置贴上寿星挂画和“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寿联,同时还要吃寿桃和长寿面。家境富裕的人家还会请来戏班子为老人唱“祝寿戏”。虽然现在很多习俗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中国人对寿星的崇拜依然有所遗留。比如人们常将过生日的人称为“寿星”即是如此。

相关链接:麻姑

麻姑也是中国的一位神话人物,她与寿星都是民间祈求长寿时祭拜的神仙,被人们称为女寿星。不过与寿星的白发苍苍相比,麻姑则是以貌美的少女形象著称于世。据说她三次目睹东海由沧海变成桑田的过程,自己却丝毫未见衰老。“麻姑献寿”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关于麻姑的传奇。故事中说麻姑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带着自己酿造的灵芝草酒与众仙齐聚天庭,为西王母祝寿。在古代,《麻姑献寿图》是为妇女祝寿必备的礼物。

◎财神

中国人对财神的崇拜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人在家中或店铺中供奉财神。其实,“财神”在中国并非特指某一个神仙,而是众多仙神的统称。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财神分为正财神、偏财神和准财神,正财神中又分为文财神、武财神两类。

正财神——赵公明

财神赵公明

在众多的财神之中影响力最大、最受人敬仰的就是赵公明即玄坛真君。赵公明属于武财神一类,但人们一般称呼他为正财神或月财神。据说,赵公明法力高强,身为财神却能呼风唤雨、惩奸除恶、消灾解难,因而受到了百姓的一致拥戴。目前粤港等地民众对这位正财神的崇拜依旧很虔诚。

在神话故事中,赵公明其实并非财神出身。据传赵公明本是玉帝麾下的一位武将,其职责与黑白无常相似,主要是负责勾魂取命。随着时代变迁,神话故事中赵公明的权限也增大了,但他依旧只是一位世人惧怕的凶神恶煞。直到明朝,赵公明才得以摆脱凶神之列,成为享誉后世的一代财神。后人还为他“配”上了两个侍从即“招财”和“进宝”二童子。

武财神——关羽

关羽擒将图

除了赵公明之外,关羽也是受世人敬仰的武财神。关羽作为三国时代的一员猛将,在民间声誉极高关公甚至被古人附会成一。位全能的神仙,他不仅是武神也是行业神甚至还成了一位武财神。民间传说关公能够为人驱祸避灾、治病救人,甚至还可以助人金榜题名、保护商贾。因此很多商贾将关公视为忠义、公平的象征,祭奠关公请求庇佑。有人猜测关羽被奉为财神可能与他生前不因金钱投靠曹操的事迹有关。

文财神——财帛星君、范蠡、比干

相传财帛星君就是天上的太白金星,其职责就是掌管世间的全部财富。比起身着戎装,手持银鞭,一派威严的黑脸武财神,锦衣玉带,手捧金元宝的财帛星君相貌和蔼可亲,得到了世人的喜爱。于是,很多人都在家中供奉这位文财神。

世人供奉的文财神众多,历史人物范蠡也是其中一位。范蠡又称陶朱公,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大夫,同时也是后人称颂的大商贾。范蠡年轻时曾辅佐越王勾践,后来他辞官经商。范蠡生财有道,将自己的产业经营得井井有条。他常仗义疏财,从来不做愚蠢的守财奴,于是后人将他也奉为文财神。

与范蠡同为文财神的还有在历史上被商纣挖心而亡的忠臣比干。民间传说比干在被纣王挖心之前吃了一种神奇的灵药,因而并没有死。他离开了残暴不仁的商纣王,到民间为世人广布钱财。古人普遍认为由于比干没有了心,也就没有了私情,所以一定公正廉明,就将比干当成财神世代供奉。此外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天上的众神怜悯比干悲惨的遭遇,就册封他做了人间的文财神。

偏财神——五路神和利市仙官

在正财神之外,民间也有一类财神被称为偏财神。这类财神在民间传说中相比正财神法力和官位都要小得多。比较有名的偏财神是五路神和利市仙官。

偏财并非是指通过旁门左道获得的不义之财,而是指四面八方的“远”财。传说五路财神为五个结拜兄弟,其中中路神其实不能算是偏财神,因为他就是正财神赵公明,其他人才是分列四方的偏财神。据说这四路神仙分别是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和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因而人们常将五路财神一起祭拜,祈求尽享天下之财。

民间除了有五路财神之说,还有一种关于利市仙官的说法。据说所有的大财神身边都会跟随着一些小财神,这些小财神是大财神的侍从,但也具有散财的能力。其实五路财神中的姚少司就是最有名气的利市仙官。民间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姚少司本是正财神赵公明的弟子,后来得到了姜子牙的点化,被封为纳福财神。

民间对偏财神的祭祀也比较普遍,尤其是那些在外经商的人。

准财神——刘海蟾

准财神不同于声望很大的正财神和偏财神,它专指那些未得到财神封号但又被世人作为财神供奉之人。

准财神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刘海蟾。史书中记载,刘海蟾原名刘海,是道士出身,曾拜吕洞宾为师,后来改名为刘玄英,号“海蟾子”。他之所以能够被人们以财神相称,主要是因为古人非常崇敬蟾蜍这种动物,并笃信金蟾吐钱之说。

据说刘海收服了一只世间罕见的三足金蟾,他带着金蟾云游四方,每到一地就逗弄金蟾,致使它吐出大量的钱财,接济当地的贫苦百姓。人们感恩于他为百姓做的好事,就将他奉为准财神。

如今很多商家都在店铺中摆设金蟾即是此故。

有关财神的习俗

财神虽然在民间香火旺盛,但有人说财神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供奉的神,如果穷人供奉财神是不能得到庇佑的,相传这与一个故事有关。据说很久以前,财神庙里并非只有一个财神爷,还有一位财神娘娘。后来财神娘娘对一个乞丐起了恻隐之心,将财神爷送给她的定情信物即一对耳环施舍给了他。财神爷知道后勃然大怒,就将财神娘娘休掉了。从此,财神庙里没有了财神娘娘的踪迹,千百年来穷人供奉财神也再未曾灵验。

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财神的习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每年正月初五的“迎财神”。据说财神爷是一位懒散的神仙,他平时都待在仙界,只有到了每年正月初五才下凡一回,因此家家户户在正月初五这一天都要在门口摆上供桌,放上各种供品,燃放鞭炮,恭迎他的到来。也有人说,迎财神从除夕就已经开始了,因为除夕要吃饺子,而饺子的形状与金元宝相似,所以除夕吃饺子就被人们看成是财神下凡送元宝。

除了“迎财神”的习俗外,民间还有“送财神”的说法。“送财神”的一般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每年春节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拿着财神年画走街串巷上门兜售。遇到这些上门“送财神”的人,为了图一个“财神到了”的好兆头,大家都会欣然买下。

作为世俗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幸福指标,钱财成了中国人求神拜佛时的一种强烈愿望。因而关于各路财神的传说和民间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除了上述的财神外,民间还有其他一些具有财神性质的仙神,如佛教中主管钱财的多闻天王、善财童子以及江西等地盛行的五显财神等。

◎文曲星与武曲星

文曲星与武曲星都是星宿的名称。人们认为文曲星就是北斗星中的第四颗星,它主管着天下人的功名,不过与禄星不同,它更倾向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方面的成就。在古代人信奉的阴阳五行中,文曲星属阴水,是一个强调应变与智慧的星宿。民间流传的文曲星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范仲淹、包拯等人。武曲星在阴阳五行中属阴金,是财富和勇气的象征。还有人将武曲星称为寡宿星,特点是孤寡倔犟,缺乏变通,武曲星的代表人物是周武王、狄青等人。

古人认为天下间有文采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而那些勇武刚毅的人则是武曲星“下凡”。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的故事。相传北宋仁宗皇帝是赤脚大仙转世投胎而生,在他下凡之前,玉帝向他许诺会派遣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辅佐他。因此他一出生就大声啼哭,催促玉帝赶快让二星君下界。玉帝被他烦得不行,就让文曲星和武曲星赶快到南斗星君那里去取脸谱投胎。

文曲星和武曲星奉命到了南斗星君那里,却发现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正在对弈,根本不理会他们。文曲星见状直接从南斗星君的乾坤袋中拿了一个脸谱就投胎去了。武曲星却一直静静地等到南斗星君与北斗星君结束了一局才对他说出了事情始末,南斗星君听后想给他拿一个武士脸谱,但在乾坤袋中翻找了半天却发现只剩下一个文士脸谱了,没有办法武曲星只好拿着文士脸谱下界投胎了。

据说文曲星下凡投胎后成了后来的开封府尹包拯,武曲星下凡则是大将军狄青。但由于他们两人拿错了脸谱,包拯虽为文官却生了一张黑面,因而备受父母的嫌弃。据说包拯为皇上和皇后伴游都要带上面纱以防吓到娘娘。而狄青作为武将却长成一个俊秀的书生模样,为了威慑敌人,每次上战场的时候他都要效仿兰陵王戴上一副青面獠牙的假面具。 ycfoFbZ58fv14aBC/uZEPwwKFpPo/1P9+7lcMEVeauC4wNK9oRP70/94GpD8uH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