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就是民间常说的灶君、灶王爷。灶神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本来只是一位主管饮食的神仙,后来灶神逐渐发展成了一位督察世间善恶的神。
民间的灶神信仰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据说商朝就已经有了灶神一说,到了战国时期,灶神甚至被人们奉为主管家庭和乐平安的五神之一,加以祭祀。
在民间信奉的众神之中,灶神的地位非常高。相传孔子的弟子就曾问过孔子,为什么民间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说法,孔子听后解释说,如果不讨好灶神,灶神就会到天帝那里告状,致使天帝惩罚世人。由此可见,很早以前世人已将灶神视为沟通天地的赏罚之神了。
民间流传的灶神版本甚多,有人说黄帝死后就是灶神,也有人说灶神是一个老妇人,还有人说灶神曾是人间的一名负心浪子,他钻入灶台下死去,就成了灶神。总之,灶神的来历在民间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不过,民间供奉的灶君形象一般为一对老夫妇,他们就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在古代无论贫富贵贱都要祭拜灶神,即使是一朝天子也不例外。人们将灶神像贴在灶台上方的墙上加以供奉。世人对灶神的恭敬程度已达到了罕见的地步,除了要在灶神面前谨言慎行,还要经常拿出上好的供品祭祀灶神。除此之外,灶神的禁忌也很多,例如不能用灶火焚香,不能将利器放在灶台上,更不能击打灶台。
据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回天庭做一年工作汇报的日子,所以人们在这一天要大肆祭拜灶王爷,意图阻止他对天帝胡言乱语,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祭灶”。人们祭祀灶王爷的祭品一般是关东糖和美酒。关东糖又称灶王糖,是用白糖和淀粉发酵而成的,吃到嘴里又黏又甜,人们认为灶神吃了糖,一般就不会在天帝面前说人们的坏话了。即使他还要说,黏黏的关东糖也会将他的嘴糊住,让他“难以启齿”。供奉美酒则是为了让灶王爷喝醉,迷迷糊糊回到天庭的灶王爷自然也就不会向天帝告状了。关于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民间还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因此官家一般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就要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述职了。
送走灶王爷之后,人们还要迎接灶王爷回来。相传灶王爷回到天庭后,要在天上“省亲”一段日子,在正月的时候才会重返人间。至于究竟是正月的哪一天,各地方的说法并不一致,不过一般认为灶王爷最晚不超过正月十五就会回来。为了讨好灶王爷,人们还为他准备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在“接灶”时,人们要在家中供奉新的灶王爷像,并摆上各式果品,焚香祭拜。据说如果有人在“接灶”的时候不认真,就会让灶王爷不高兴,他也会在玉帝那里说此人的坏话。因此人们在接灶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特别恭谨。
其实,古人的灶神信仰是由原始人对火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成的,并非真有灶王爷存在。但封建统治者却利用人们对灶神的信仰,禁锢百姓的思想,束缚百姓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灶神如今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古人信仰门神一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山海经》中记载,上古时期黄帝派了一对名叫神萘、郁垒的神将兄弟主管人间的孤魂野鬼。他们领了差事后,常在一棵桃树下收拾那些在人间做坏事的恶鬼,每次见到恶鬼他们就会将其扔给老虎做食物。后来,人们觉得两兄弟勇猛刚毅,就在桃木板上画下他们二人的相貌,挂在家门上,用以辟邪。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门神信仰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并没有门神的说法,“门神”一词出现在东汉。
在唐朝以前,人们信奉的门神一般只有神萘、郁垒两兄弟。后来门神家族不断壮大,逐渐有了新的成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朝勇将秦琼和尉迟敬德。
据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夜里经常做噩梦,还时常听见鬼魅的叫声。心神不宁的李世民只好将这件事告诉了众位大臣,大将秦琼听后自动请缨要和另一位勇将尉迟敬德一起为李世民驻守宫门。秦琼和尉迟敬德驻守宫门之后,李世民果然不再做噩梦了。但考虑到两位将军的劳苦,李世民就派了画师为两位将军画像,以画像代替他们本人,画像果然起到了相同的效果。此后,民间百姓们也画了许多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贴在自家门前,以求安泰。
门神
神萘、郁垒和秦琼、尉迟敬德在门神中都属于武将门神之列,其实在武将门神之外,还有文官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文官门神就是包拯和文天祥。
包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他办案严明,惩奸除恶,匡扶正义,又因为他面色很黑,看起来甚至比一些武官更威严,从而被后人奉为门神。文天祥也是如此,作为宰相他忠贞不渝、宁死不屈,因而也以文官之相荣登门神行列。
古人对自然有着很深的原始崇拜,他们相信神灵与鬼怪之说,因而门神的主要职能被定为驱鬼避灾。门神作为世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保护神,后人还将一些其他的世俗信仰融合了进去。例如,一些门神的形象逐渐和吉祥神相融合,在保家护院之外又有了吉祥富贵的意义。在此类门神中,祈福门神最典型。祈福门神有时手持牡丹、仙桃等吉祥物,有时直接由文武财神“兼任”。
至今仍有部分地区的人保有这种门神信仰,贴春联、迎门神依旧是新年伊始必做的一件事情。
井神
井神也是一位居家神。因为古人用水多取自于井,民间就逐渐有了井神的说法。井神又称井神童子、井泉童子。在民间信仰中,井神属于水神的行列,虽然井神比起其他水神管辖的水域面积要小得多,但却得到了其他水神很难得到的尊荣。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神已经成了国家祭祀的五神之一。
井神是一种统称,根据所处地区的不同,世人信奉的井神也并不是同一位。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井神的神话故事。相传戏曲节目《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后来就做了洞庭湖的井神。
虽然各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井神,但民间祭祀井神的习俗却大同小异。人们供奉井神与其他的神仙不同,一般不会为他们建庙宇、造塑像,甚至也不在家中供奉他们的画像。人们只在特定的时期为他们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人们会在腊月二十四、除夕和正月十五的时候点蜡烛,烧纸钱祭祀井神。据说大年初一的时候诸神要到凡间视察,所以不能到井中打水。在正月初二第一次打水时要在井边上三炷香,祭拜之后,才能提水回家。除此之外,人们在打了新井后还要举行“接井神”的仪式。由于井神属于居家神,因此娶妻生子之事人们也要向井神“报告”。
在古代,中国人信奉的神仙很多,厕神就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位。所谓的厕神就是古人供奉在茅厕中的神仙。
据说民间供奉的厕神是一位名叫紫姑的女子。相传紫姑是唐代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一个伶人。后来她的丈夫被寿阳太守李景害死,她也被李景纳为了小妾。李景的原配夫人见紫姑貌美十分妒忌,就借机害死了她。人们同情紫姑的遭遇就将她奉为厕神(也有人说紫姑一说只是讹传,真正的厕神是那位被吕后害死的戚夫人)。
后人传说紫姑是正月十五被李景的原配害死的,因此部分地区就有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会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紫姑娃娃,然后妇女们再结伴到厕所外迎接紫姑的到来。有人说在迎紫姑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不然紫姑就不会显灵。也有人在迎紫姑的时候,手拿簸箕,焚香祭拜。相传妇女们在迎到紫姑后,并不与她说别的,而是话家常,占卜问卦。
紫姑虽然作为厕神被世人供奉,但她的职责之广远在司厕之外。
床神是古人最看重的居家神之一。床与灶、井一样都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因此古人逐渐有了床神信仰。
古床
相传床神是一对夫妻,人们称之为床公、床婆。从宋朝开始,床神信仰已经流传开来,不少地区都有祭祀床神的习俗。民间祭祀床神的时间一般为正月十六,除此之外家中遇到婚丧等重大事件也要祭拜床神。传说床公、床婆夫妇两人嗜好不同,床公喜欢喝茶,床婆喜欢喝酒,因此人们在祭祀床神的时候,要同时准备茶、酒两种祭品。在祭祀床神的时候还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点蜡烛,要分别在床头、床尾焚香祭拜等。
古人对待床的态度十分谨慎,相传部分地区的古人还流传着一种名叫“安床”的习俗。所谓“安床”就是在恋人结婚前举行的一种仪式。安床首先要根据恋人的生辰八字和喜神位确定床的摆放位置,然后在晚上的时候让恋人祭拜床神。
据说现在部分地区还保有特殊的铺床、压床、滚床的习俗。新婚夫妇的床必须让长者来铺,并且在铺的时候要依次放上大枣、花生、莲子和桂圆,以借其“早生贵子”的寓意。之后还要从男方亲属中找一个童子睡在这张床上,这就是所谓的压床。滚床就是在结婚当日,让一个小男孩在床上打滚。由此可见,人们对床神的信仰至今仍有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