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节俭悖论:欲望是成就财富的因素

18世纪,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群蜜蜂因为向往豪华、奢侈的生活,于是就任意浪费,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就兴旺发达了,整个蜜蜂社会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可是后来,有一只颇有见识的蜜蜂站出来说:“同志们,我们不应该这么大的浪费资源,那多可惜啊!”其余的蜜蜂听了之后,觉得它说的很有道理。从那以后,大家就省吃俭用,这样就少了很多开支。大家因为不需要挣那么多了,所以每天都不需要那么起劲地干活了。不久后,这群蜜蜂因为把习惯改变了,不追求奢侈的生活,反而推崇节俭,这样,这群原本兴旺发达的蜜蜂,却变得一点生气也没有了,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从而使整个蜜蜂社会由兴盛转向了没落。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称为“节俭悖论”。我们都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既然是传统美德,那就不应该产生这个悖论。

为了让人们心服口服,凯恩斯对此给出了经济学解释,他认为从微观意义上来说,如果某个家庭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可以节省开支,增加积蓄,常常能发家致富。但是,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对于经济增长,节俭并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呢?首先,公众的节俭会使社会的总消费支出下降,然后,社会的商品总销量也跟着下降;其次,厂商的生产规模就得缩小,失业的人口就会随着上升,紧接着,失业人口一上升,国民收入就会下降、人民自己可支配的收入也会下降,那么,社会的总消费支出也会跟着下降等。凯恩斯于1931年1月在广播中声明,节俭会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声明:“假如你们储蓄5先令,就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我们由节俭悖论得知:节俭减少支出后,逼迫厂家减少产量,减少劳动力,从而减少收入,最终导致减少储蓄。而储蓄是为我们个人致富铺平道路的,假如整个国家都加大储蓄,那么,将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一片萧条与贫困。

上面的推理看上去不真实、不合情理,但是,如果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发现它合理的地方了。

(1)“过分节流”错过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它看上去好像积累了很多财富,实际上却把“开源”给忽略了。我们靠着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过日子,只可以做到小富即安这种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有时候是要以牺牲生活品质作为代价的。收支缺口最多只能用控制欲望的方法来缩小,但这一缺口却无法填平。

(2)节俭也许可以让我们对眼前的状况心安理得,不求上进,却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我们对目前的消费水平心满意足时,自然不会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挣更多的钱。

(3)对某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反复使用,我们觉得每次都很省钱,可是,如果把它们都加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多么的浪费!在中学时,随身听与MP3已经成了很普遍的东西,可是,大家为了省钱,贵的耳机都舍不得花钱,而是花上十几元钱在地摊上买便宜的。结果是线断个不停,隔段时间更换耳机成了家常便饭。没几年,在便宜耳机上花的钱要比在品牌耳机上花的钱多得多,并且还要忍受很多时候耳机的音效不好或只有一只耳机有声音等状况。像耳机消费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4)投资方面的过分稳健与保守,常常可以从消费上体现出来,如果在个人的投资组合中,积极性的理财产品连一项都没有,那么,想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一天到晚坐等着天上掉馅饼,来完成我们的财富积累,那一般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就算保守投资再有“魅力”。就像足球比赛一样,假如其中的一方全部是后卫,不管他们有多努力,平局就是最好的结局。想要战胜对方,只能指望对方球员把球门踢错。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推崇节俭的社会来讲,把“节俭悖论”的内涵弄明白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在节俭与消费的问题上,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把握住一个度,那是最主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节俭,虽说是美德,但也并不是说不能去消费;但消费也不是过分地浪费。

我们既要大力地提倡理性消费,同时也要理直气壮地反对盲目消费。因为只有扩大消费量,才可以真正地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拉动,使综合国力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刺激国内的消费。

“节俭悖论”同样也适用于个人。过分节俭的人,就只可能会时刻想着怎样去节省钱,而不会想着怎样去进行适当的消费以及进行合理的投资,随着物价的飞快上涨,最终肯定也会成为一只失败的蜜蜂。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进行消费,如果那样就没有剩余的资金去进行其他的投资了,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生活不利。这就需要我们适度地“节俭”,把握好这个度是最关键的! doygxxb0xz6JjuGu/vMx7T7y4CPTol5lYRO4++bRE6Im6N19LcTkQ6ZZHcLL1Z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