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帕累托最优:对资源的最佳配置

春秋时期,鲁国有很多人在其他国家做奴隶,因为鲁国很弱小。鲁国国君为了振兴国力,发布了一条法律:假如鲁国人遇见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的同胞,可先赎回这个奴隶,赎金在回国后由国家给予报销。

子贡是孔子的一位学生,家里还算富有,他经常把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并且事后也不去找国君报销赎金。子贡自己觉得不错,心里十分得意,因为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在执行老师的“仁”。

没过多久,这件事被老师孔子知道了,反而把子贡训斥了一顿:“我知道,你有钱,不缺钱花,你现在自己拿钱去赎人,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但是你在追求高尚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如果以后,当别人再在国外碰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对自己是否该去赎人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呢?因为他要是去赎了人,回国后,如果不去找国君报销赎金,那么自己就会亏损一笔大钱;如果去找国君报销赎金,那么他又会被别人嘲笑。如此一来,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如果再被他们看到,就会假装没看见,你的这种行为不就正好成了阻碍解救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根源了吗?因此,你的赎金必须去找国君报销!”子贡听完老师的这一席话,顿时觉得羞愧万分。

还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位学生把掉进河里的遇难者救上了岸。为了表示谢意,被救的人把一头牛送给了孔子的这位学生,这位学生收下了牛。学生的这一行为被孔子称赞不已,因为这样就会激发并鼓励更多的人去做这种好事。

孔子的这种行为正符合了经济学原理,他的这两件事,正好把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准则体现出来了。帕累托效率准则就是经济的效率体现在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不是已经被充分利用了,若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了,要想再做改善,就只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是曾经被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针对资源的最佳配置提出来的。

“帕累托最优”这个理念的提出,是帕累托最伟大的成就。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一旦进入这种理想状态,你要想有所得,就必须让别人有所失,你的所得是以别人的失去为代价的。也就是说,想要使自己的境况变好,就必须要使别人的处境变坏。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理想王国”是帕累托的一个最优。反之,假如某个人的处境还可以在不损害其他人的情况下得到改善,那么,我们就能认为没有充分利用资源,这样,帕累托最优也就没有实现。

根据帕累托的说法,如果社会资源配置的状况属最佳的、最有效率的,那么,这种资源的配置已经到了任何调整都没有可能在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的基础上,使任意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如果社会资源配置的状况属最差的、最没有效率的,那么,这种资源的配置即使做任何的重新调整,都会使某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会使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情况变坏。

其实鲁国以前的制度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自告奋勇地把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赎回来。但是,当子贡做出这些改变后,很有可能使人们产生消极的态度,进而使鲁国现有的制度出现问题。

帕累托效率准则应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合理利用。当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你只要保持,就能创造出效益的最大化。 lXX3ZiES9P6egP4YD/MZot5RKbPaXJR31b9PwlRYhNpv1Xn0ei9T5USFJy4MN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