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见如故”更能迅速拉近距离

对于第一次打交道或者不熟的人来讲,双方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外在的言行上,都会显得有些隔膜和拘谨,如果能有人主动、大方地打破这层隔膜,对方也能很快融入进来,即使交谈双方是毫不相干的人,也会产生“一见如故”的良好感受。

比如,生活中经常会有推销员按你的门铃,你问是谁,如果对方说:“送产品或者推销商品。”你就通常会回应一句“不需要”之后,便不再予以理会。但是,有些时候你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推销员推销的东西与你扯不上半点关系,但即使是不见面,只在电话里交谈,你也无论如何都不好意思主动切断电话或者将她居于门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我们不妨来看看下边的这个实例。

一天,王岚独自在家,正当电视演到正精彩的部分时,门铃响了起来。王岚一面不舍地离开沙发走向门口,一面问到:“谁啊?”

对方:“我!”

从门镜望去,是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子。王岚以为是认识但自己想不起来的邻居或者是找老公的同事朋友之类,于是,想都没想就把门打开了。

这时,门外的女孩继续以一种熟络而亲切的口吻说道:“您这门口的瓷砖贴的真漂亮,我这几天正愁我家的装修呢,这下可找到灵感了。”

王岚顿时喜上心头,笑笑问对方:“您有什么事吗?”

“噢,我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周末没事就在家附近的小区转转,看看能不能遇到聊到一块的客户,也顺便宣传下我们的产品……”女孩依旧是一副老熟人的样子侃侃而谈起来。

她们之间的这场谈话足足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从屋外谈到了屋里,最后,以王岚兴高采烈地买下了一套化妆品为结束。

女孩之所以没有被王岚拒之门外,而推销成功的原因,精明之处就在于她的“自来熟”。一开始用一句“我”就将自己摆在了熟人的地位上,才会用唠家常的交谈方式最终赢得好感和信任。

很多时候,这种“一见如故”的交谈方式就是会让我们瓦解自己的理智,很轻易地去相信一个陌生人或者接受一个本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就像你在大街上行走,如果遇到一个发传单的小伙子对你说:“这是我们的宣传彩页,请看一下。”你可能想也不想就会奉上一句:“不要”,或者直接置之不理。但如果对方将语言换成:“姐,能帮忙拿一张吗?”我们就多半会接受。这就是“一见如故”的说话方式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但相信也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惑:推销东西,嘴甜一点,叫的亲切一些自然好办,但假如是两个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人站在一起交谈,太亲切会显得很假。双方也不甚了解,怎么像熟人一样交谈呢?

191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准备参加参议员竞选,在一次宴会上,由于他的知名度比较高,所以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在场的来宾。由于那些宾客都是有一点身份和地位的人,因此没有人愿意去主动凑上前去搭理罗斯福,神情都显得很冷漠。

见到此情此景,罗斯福想出了一个接近这些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交谈的主意。于是,他向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请教:“博士,麻烦你把在我对方就坐的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

向陆思瓦特博士了解了大致情况后,罗斯福就开始以其中的一些信息为依托,像老朋友一样端着酒杯同那些客人一一聊了起来。在交谈的过程中,他又进一步了解到了关于对方的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等很多情况,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交谈的话题,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和他们结下了亲切的友谊。

只要我们肯去花点心思,就不愁了解不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如果你预先就知道自己将要和一位陌生人见面,那么你就要预先向你们共同的朋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打听一下对方的情形。

假如有困难或者突然遇见的人,就可以随便从看到、听到的一点谈起,哪怕是墙上的一幅画、桌子上、窗台上那些装饰,都能成为一个“投石问路”的线索。继而引发更加深入的交谈。但话题最好是与你们双方有关,或者能够把你们联系到一起的,这样显得更亲近、熟络。

其实,要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相通处也并不难。可以通过察颜观色,比如对方的口音、服饰、行为举止来判断对方可能从事的职业或者身份、出生地等等,然后用话来试探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以引发接下来的讨论和交谈。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打开口语交际的局面。如果实在不擅长或懒于去察言观色,直截了当地找共同点也行。比如假如同坐一趟车,就可以问对方:“您这是打算要去哪?”然后顺着对方的回答亲切交谈下去即可。

除此之外,寻找共同点的方法还很多,譬如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等,只要仔细发现,发现共同点不难的,并且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只要把握好交谈的语气和氛围,陌生人无话可讲的局面和彼此间的隔膜和戒备就会被轻易打破,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随之而来了。 Yxhjib3+XHw83LMk1s4BmOW36If7Ht/ufJLElYY46fXoJDq9cbi1ro23H/sf6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