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胸中有物方可用词准确

福楼拜曾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

语言的“巧”首先在于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一定要摸准对方的心理,然后一针见血地“攻击”,才能使他迅速做出有利于你的反应。

唐文宗时,有个著名诗人叫李涉。

有一次他途经九江遇到强盗拦劫,李涉手无寸铁,眼看就要被擒。面对强悍的大盗,李涉机智地张口吟出一首七绝:“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强盗们听后大喜,于是对他以礼相待,说愿将其放回,只求能把诗留下。

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李涉面对的是与官家为仇的绿林大盗,一语不慎就会招致杀身大祸。

这时李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准确把握了对方的心理:第一,作为绿林好汉,重的是义气,因此李涉首先尊重他们,称他们为“豪客”,并在诗中表示愿意与他们为友,无论何时相见都可以亲密交往,不用“回避”,这就使得这些强盗不好再与他为敌;第二,作为强盗,忌的是一个“贼”字,李涉却用“客”“君”的字眼相称,并且把他们粗暴的拦劫行为说成是“夜知闻”后的善意相访,这就使得强盗不能再与他为敌;第三,作为著名的诗人,他以诗作答,显示了自己的身份,以自己的名声影响强盗们的心理,又在诗中肯定了这些人在世上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身价,如此就借机满足了这些强盗的虚荣心,使他们不能不以礼相待。

这些常被人们歧视的人竟得到如此的尊重,又怎么会加害于他呢?李涉准确地把握了对方的心理,通过用词巧妙的一段诗就使自己转危为安。由此足见他知识的丰富,用词的准确。

锤炼语言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基础功夫。优美生动的语言是由一连串准确生动的词语组织起来的,只有把词用得准确、生动,语言才能吸引人。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得更明确:“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

要找到不可替代的词,并将这个词放到“唯一需要的位置”,这样,所选用的词就是准确、生动的。一旦找到了这样的词,事物的特点自然也就凸现出来了。唯有知识丰富,才能把话说得炉火纯青、生动感人。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描写祥林嫂沦为乞丐时的文字就非常传神:“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里“破”“空”“裂”“抖”都准确地描摹了祥林嫂的形象,如果试图去掉这些字,祥林嫂的乞丐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

常言说“妙语生花”,就是指将常用的语言经过个人的精心组合,使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国藩就曾巧用一词使自己转危为安。曾国藩员愿缘源年创办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于员愿缘缘、员愿缘愿、员愿远园年三攻三败,最后全军覆没。但这个败军之将不仅没有被问罪,反而被加官晋爵,升任两江总督。

当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昏庸,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曾国藩的巧语。他在奏折里写道:“臣为报效朝廷,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终因……”

好一个“屡败屡战”!这一个词竟让他成了国家栋梁、忠国英雄,使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巧言功力。

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国。”可见,说话用词准确的重要。而只有胸中有物才能用词准确、生动,曾国藩正是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底蕴,巧言善辩才让自己的仕途节节攀登。

因此,与人交流时要想用词准确、生动,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锤炼语言。 nUcp+1ccNpCKNt/6vAqY/fdlVhd06rnS7mTLq2G+yZiQgCuatdJbM4iooSaiZJ/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