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束——给孩子自律的拐杖

自律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对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行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会常表现得自制能力比较弱。

比如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零食,孩子也知道,但当他看到香甜的点心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趁妈妈不在家就拿来吃了,到吃饭时就不能好好吃饭了,如此恶性循环,对身体不利,还会影响生长。前几天,一位海归妈妈跟我讲起她的困扰:

“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我,一直很崇尚西方人的那种教子观念:尊重孩子的意志,让孩子保持个性自由。所以,儿子小宇出生后,我一直给他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他爱玩,我就给他买来各种玩具任他玩个够;他喜欢独处,我从不强迫他去交往;他出门不爱叫人,随他去,干吗要虚伪地和那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呢?

“孩子3岁时,我没让他上幼儿园,主要是担心幼儿园那种整齐划一的生活会妨碍孩子个性的发展。一转眼,孩子该上学了,我想还是让他到学前班适应一下吧。结果没想到,在家里聪明伶俐的孩子到了学前班却成了‘问题儿童’。老师三天两头地向我告状,说他很难与别人相处,还动不动因为与小朋友意见相左而冲动地将文具丢下楼、拿笔插人,甚至破坏教室的桌椅。现在,他吵着说不去学前班了,以后也不想上学了。

“我真不明白,好好的孩子为什么就这么不适应集体生活呢?”

孩子的这类行为并非有意和大人过不去,而是缺乏自律能力的表现。

孩子的自律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做被要求的事情,也许是他们很不情愿去做的;一方面是不去做被禁止的事情,也许是他们非常想要去做的。就像我们发现的那样,孩子对待这两个方面的态度不完全相同。在一项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将若干个1~4岁的儿童置于“被要求”和“被禁止”的情况下。在一间房间里,孩子们被要求将玩具整理好;在另一间房里,孩子们被禁止拿出柜子里有趣的玩具玩。结果表明,孩子更容易遵守“被禁止”的要求。虽然原因不是很清楚,但专家认为,可能是当孩子要说服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们要做更多的心理斗争和思想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积累,孩子的自控能力会不断进步,特别是在1~3岁时期,家长不要过于心急。通常来说,在12个月大时,孩子开始形成一定的约束能力,只是需要家长在旁边提醒和规范。到大约24个月大的时候,即使家长不在身边,他们也可以逐渐按照要求来做事了。大约36个月大时,他们差不多能够揣度家长希望他如何表现的想法,并且按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去做。

自我约束能力的形成是孩子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此时我们就可以对某些行为要求进行过滤,但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转移孩子的需求。一般而言,对孩子进行规范教育,2岁左右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年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口语能力已经得到发展,他们已逐渐懂得大人的语言指导,只要成人的要求合理,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他们在行为上就能遵循,并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行为。

不要误认为约束只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允许”之类的话,还要告诉孩子“可以做……”,这就是引导。对孩子进行约束可以从引导孩子建立符合规范的生活步调开始。例如,从早晨到晚间的生活常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现在该吃饭了”“现在可以玩了”“现在可以做喜欢的事”等。父母在告诉孩子的同时,还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中成长。久而久之,生活步调成为习惯,而且是一种极其令人愉快的习惯。这不但有助于消除许多由吃饭、洗澡以及上床睡觉引起的困难,还可以避免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争斗和争执。

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并非易事,我们是深有体会的,既然了解到这一点,对仍在最初成长阶段的孩子,我们应当更有耐心。有时候,某些事情的诱惑力对他们来说是在太大了,在某些场合他们似乎更难控制自己,如超市、玩具店、礼品屋……这个时候过分地限制,无疑是给他们雪上加霜,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大人的帮助。

还要记得多留意孩子做好的时候,如果我们要求他们不要去做某件事情时,他们遵守得很好,在这个时刻,就应当适当地提出表扬,如此一来,孩子下次就会很愉快地接受我们的要求。 P/QTIrl5ju7VVJfvk8OOvs0GOgl6fATp71dqJ6/QtlfJmwPslFnHfNqxRA7fDt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