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讲述了她的烦恼:“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上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只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3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后来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爱情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架。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了,我的心隐隐作痛……”
其实这正是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征兆。孩子在小学阶段,往往需要依从父母,以父母为典范,步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独立意识、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内心世界变得异常丰富,虽然有了独特的想法,但又担心被人视为“幼稚”“可笑”,于是这些想法便成为深藏在他们心中的“隐私”。这是孩子心理日趋成熟的一个标志。
究竟该如何正确教育“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使其走出“精神肥胖”的泥潭呢?
1.父母与长辈的关注
(1)对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行为和心理上进行引导,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宜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让他把心里话说出来,然后家长把自己的观点、经历讲给他听,让孩子自己进行比较。家长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因势利导。
(2)要理解信任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孩子这一想法,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处理,听取、征求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尽可能让他自己去解决。当然,家长也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告诫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应多鼓励和安慰,成功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家长自己有缺点和错误,应勇于承认,尽量改正,使孩子从中得到启迪。
(3)家长应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在孩子发火时,家长应保持冷静。争论激烈时,家长应转移话题或采取冷处理方式,以免孩子萌发对立情绪,使逆反心理更强烈。事后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应心平气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使孩子积极克服爱冲动的毛病。
(4)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于身心的集体活动。让孩子广泛结交朋友,在集体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发展自我意识,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真诚待人的品德。
(5)适当进行放养教育,就是尽量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在组织放养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激励、有制约、有示范、有提示。比如在孩子活动时,给予正面准确的鼓励,就是认定教育。认定教育是人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认定的好坏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取向,甚至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认定时,不要急于下一个硬性结论,应该让孩子从结论里进行选择和思考。
(6)家长要真诚做孩子的大朋友,与他们同欢乐,不要居高临下地说教,而应和风细雨启人心智;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理智依从行为。
2.学校与教师的教育引导
(1)给学生的身心减负减压。学校不能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的素质和教师教学质量,而应切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拓宽人才的培养领域,丰富培养各类人才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区域创新,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作业量,重质轻量,因人制宜。
(2)开展快乐教学。以活泼开放,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公益活动、体育活动和节假日出游为载体,以学校广播、班级电视、多媒体等为阵地,以班级和学校黑板报为自我实现与检验的窗口,把快乐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课程因无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大多流于形式,因而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心理疏导和救治不足,造成一些青少年胆怯、自卑、承受力不强,当他们的心理素质解决不了现实的矛盾冲突时,就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访谈,把培养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作为这个时期的重要一课落到实处。
3.学生个人的调节与适应
(1)多征求、听取父母与长辈的意见。父母与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很丰富,看问题一般来说也比较全面。因此,孩子在遇到了诸如升学、恋爱、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相信父母,要襟怀坦白,勇敢地说出心中的矛盾、困惑与痛苦,请父母帮助分析事情、明辨是非。要多征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选择生活道路、选择朋友、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2)要自尊、自信,不要气馁。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不要因此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吃一堑,长一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使翅膀慢慢丰满起来,从而翱翔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