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下面具,做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都说,做人很累。那么多人把生活当成一场戏,在这出漫长的戏里,人们不是做自己,而是在演自己。古时候,相貌俊美的兰陵王为了适应自己军人的角色,带上样子凶恶的面具征战沙场。为了适应社会角色,人们也都有意无意地,戴上了一具顺应环境的面具,以保证自己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

有些人在家里和在外面完全两副面孔,反差极大,人们有时会惊讶地发现,在外面强悍凌厉的女强人,回到家却是温柔似水的贤妻良母。在公众场合的好好先生,在家却是个会打老婆的暴君。这种反差巨大的情况并不是多数,从家里到家外都是一好到底的人要么真是赤诚君子,毫不掩饰,要么就是面具戴得太久,将自己包裹得太严。

实际上,完全不受面具制约,毫不掩饰自己的人几乎没有。人们总是借助面具遮挡起不欲为人所知的一面,让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社会角色的要求。然而,如果过分认同面具而忘却或忽略个性中的其他需要,人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继而陷入一种心理的紧张或失衡状态。

曹女士的丈夫老刘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曹女士本人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双方老人身体都挺健康,孩子聪明可爱,这样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家庭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然而,在知心好友面前,曹女士便不再掩饰自己的失落,常常郁郁寡欢。

好友说曹女士身在福中不知福,衣食无忧不说,身居高位的丈夫也没有像时下很多成功男人那样在外面拈花惹草。

“他要是真的外面有人倒还正常多了。他除了对他的官衔儿感兴趣,其他的一切都不能让他提起精神。他还自吹是什么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我看是伪君子,有病!”丈夫的刻板无趣让曹女士恨之入骨。

“当个副总,整天事事儿的,下了班也端着个架子,把对付外人那一套用来应付家人。好不容易有机会全家一起出去玩,他一点儿玩兴也没有,好像陪老婆孩子笑笑闹闹就有失身份似的,处处谨慎,刻板得要死。年轻时他也不是这个样子呀!怎么这些年混出点名堂了,人就变得这么没劲了呢?”

曹女士想不明白,她的先生怎么会从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青年变成一个了无生趣、只醉心于当官的人。在社会上打拼的过程中,老刘渐渐学会了端起架子,戴上面具做人。然而,老刘对为顺应社会环境而戴上的面具过分认同,并将之带入到了家庭生活中,一起生活的家人并不能接受他远离了本心的那副面具,导致夫妻的感情生活亮起了红灯。

针对这样的情况,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人格面具理论。 他指出,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通常情况下,为了追求在外部世界的成功,人们都努力地想戴上社会标准所规定的“成功者”的帽子。成功能够给人带来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很多的副产品。同时,成功也会给人带来不胜负荷的内心压力。弗拉姆“成功导致抑郁”的断言固然失之偏颇,但是,过于看重成功本身,或者过度沉湎于成功带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则往往会排斥压抑个体生命中其他人格特性的发展。比如说,对感情生活的投入,对美与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业余爱好的培养等。常常为了顾及身份,掩藏了自己的本性。这样的人,在荣格的理论中,被称为“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

人一旦受到人格面具支配,就势必要陷入一种心理紧张或失衡状态。这样的人总是较为偏执,也让人感觉乏味、呆板。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描绘的安娜的丈夫卡列宁的形象,正是这类人的典型:刻板、冷漠、官气十足。面具过度包裹了他们的心,不仅使他们自己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使他们的家人感觉痛苦和压抑。

急于追求成功的人,常常会忘记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一旦揭开他们的“面具”,就能发现,面具下是一颗孤独的心,外部世界的成功不能阻止他们在内心的战场上连连败退。想要摘掉面具,自由呼吸,就必须要从“做回自己”这个核心入手,按照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去生活。

有一首古诗:

痴心做处人人爱,

冷眼观时个个嫌,

觑破关头邪念息,

一生出处自安恬。

一般人容易走两个极端,很难恰如其分的把握自己。世事纷繁,人事复杂,做人不可能一路左右逢源,也不能一味的八面玲珑。在世俗圈子里痴心于表演,人会活得不真实、不轻松、不自在;而不理世俗,远离人间烟火,清高处世,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幻想。我们要活得自在逍遥,只有自然地做真实的自己。

摘掉面具,做真实的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最好的方法就是时刻保持内心的警醒,祛除执念,不迷失自己。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觑破关头”,摒除邪念,保持心境安然舒畅,心宽福自来。 4IicVJp7C5Ao81wa825yxMca8SuVhpKEYnQndohxvIHeQusO5cylkY1h/8s9G+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