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快乐守恒规则

无论处于哪种社会状态下,都有各种不同的事件验证零和博弈。好像整个世界随时都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零和博弈”。在幽默范畴中,零和博弈又被引申为“快乐守恒规则”——有人高兴,就一定有人失落,换句话说,就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它是二元对立,只会是善或恶、胜或负、生或死。

比如,在股市中就存在着零和博弈,它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赢家收益+融资+交易成本=输家损失+现金分红(等式左边是股市资金的索取者,右边则是股市资金的提供者)。

零和博弈并不只存在于可以算出结果的经济圈内,在其他各种竞争中它表现得更为明显甚至残忍。

中国历代王朝在其传承帝位时,大多会有一番争夺过程,或者经历一段手刃同胞、夷戮子侄的血腥历史。其中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匡义因帝位之争而上演的“玄武门之变”和“烛影斧声”更是广为人知。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嫡位之争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零和博弈”。

“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也有所记载。李渊有3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按照常理,太子李建成应该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可是次子李世民却心生不服,因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认为自己出力最多,而且功绩彪炳,如果让李建成继承帝位,他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他因妒生了杀心。因为想继承帝位,哥哥和弟弟都是心腹之患,如果不除掉他们,让他们得知自己的心意后,势必将自己置于死地,于是,他在心里埋下了弒兄杀弟的种子。

而李建成呢?他自知李世民是有野心的人,虽然看李世民表面上行事低调,但他依然嫉妒弟弟的才能,也怕他觊觎自己的嫡位,因此就想把李世民置于死地。当二人的矛盾激化时,李世民于公元626年7月2日,亲自率领部将尉迟恭等伏兵玄武门,等候李建成入门之后一拥而上,当场用箭把李建成射死,而且开弓之人正是李世民。紧接着尉迟恭开始追杀齐王李元吉,结果李元吉也死在李世民的野心之下。在杀死兄弟后,李世民又把兄弟的儿子都杀死以斩草除根,最后又逼李渊退位。这场弒兄政变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帝位的得来称得上是残忍、血腥的,可以说唐太宗的名字是用残忍换来的,其血腥程度连他自己也不加隐瞒。显然,唐太宗在这场有你没我的博弈中取得了全部胜利,他是笑到最后的人,而他的笑是建立在兄弟的死及父亲的悲伤之上的。

相比较而言,宋朝太宗皇帝的政变则显得疑云密布了。因为宋太宗赵匡义的弒兄篡位疑案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好像这样的事情从未发生一样。不过,《宋史》是依照《实录》编修的,而《实录》里是很难把这段真实的历史留下来的,这未免有伤太宗皇帝的形象。虽然正史上没有记载,但一些笔记却是不会放过这件事的。根据宋人笔记《湘山野录》中的记载,曾有“烛影斧声”事件的全过程。所以后人只好根据传说和常理来挖掘这次政变的过程。

这次政变是在烛影摇红,柱斧戮地中演出的。宋太宗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在“陈桥兵变”后,被其下属扶上帝位,“黄袍加身”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的两个弟弟分别是赵匡义和赵匡美,当时赵匡胤还有德昭和德芳两个皇子。赵匡义登上皇位有3个疑点:第一,为什么赵匡胤没有把帝位传于长子德昭?第二,赵匡义在做了皇帝之后,德昭为什么会死于非命?第三,假如宋朝推行的是“兄终弟及”,而不是父死子传,为什么在赵匡义死后,他的儿子却继位了?由以上这3个疑问可以看出赵匡义的继位是扑朔迷离的,让人想一探究竟。

00更大的疑问则是:赵匡胤死时居然没有召重臣顾命,也没有亲侍在旁,他是在夜间突然暴毙的,身边只有赵匡义一个人,真可以说死得不明不白。不过,据站在远处的宫人描述,这二人曾经发生了一场争论,之后烛影摇晃,紧接着就传出斧杖戮地声。后来,这段话被文莹和尚记到笔记里,也就是前面说的《湘山野录》。赵匡胤不是病死,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却在和弟弟发生争论之后突然死了,可以想一下,赵匡义跑去和赵匡胤争什么呢?想必应该是继位的问题,其目的没有达到,最后就把赵匡胤杀害了。“烛影斧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赵匡义杀死赵匡胤做上皇帝后,为了名正言顺就制造了所谓的“金匮之盟”:在赵匡胤官拜后周的点检节度使时,似乎没有篡位的想法,可是赵匡义则虎视帝位很长时间了,他早就留心身边的机会,借口把握有兵权的赵匡胤弄上龙椅再做打算。他编造了“契丹入寇”的假情报,以得正式的派兵命令,让赵匡胤得以带兵出征。军到陈桥时,他就趁机发起兵变,把一袭黄袍强加在赵匡胤身上。这便是有名的陈桥兵变。也就是说,赵匡胤的皇帝是被赵匡义逼着做的。赵匡义在做皇帝前就和赵匡胤有个秘密协定,第二任皇帝由赵匡胤传位给他,这个协定就是“金匮之盟”。而这张白纸黑字的协议就留在母亲身边,以做日后的证据。而且“金匮之盟”据说是奉太后之命而订的,说宋朝皇帝的继位采用“兄终弟及”的制度,如果谁反对,就是违背朝规,会遭到歧视。于是,这个无人作证的谎话证明了宋太宗继位的合理性。

可若事实如此,也应该假戏真做才是,但赵匡义在死后并没有把帝位传给赵匡美,而是恢复了“父死子传”的传统,当然,为了让继位问题更合理,他早就把有皇位继承权的赵匡美和侄子德昭全部灭口。这怎么能让后人相信赵匡义的帝位是合法得来的呢?

然而赵匡义的所作所为,正符合了快乐守恒规则,用零和博弈来解释赵匡义的行为是再符合不过的。如果他不把对手消灭,自己是无法遂意的,在这场博弈中,赵匡胤是输家,而赵匡义则获得了本该属于赵匡胤的东西。

如今“零和游戏”的观念慢慢被双赢的观念所代替,很多人意识到“利己”也不一定要“损人”,通过双方的合作,完全有可能出现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真正从“零和游戏”过渡到“双赢”的局面,是很不容易的。双方不仅要有真诚合作的勇气,而且还要极力克制自己的“利己”行为,否则“双赢”的局面就只能是个幌子。在生活中,虽不应存害人之心,但也要防备被“零和游戏”吞噬。 fCxSJIbCU+PVe7QjjDE9TR7hrbCbFz4KAjW+xO1QiqNCZ2ba82hwEETUh1Y+qI5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