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乐意接受批评,虚心接受意见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人在面对别人批评的时候,不能够好好的听取意见,就容易陷入刚愎自用的死胡同。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能够谦虚的接受别人给自己的批评,虚心向人家请教,就会给别人谦虚好学的印象。

这样以来,别人不但乐意帮助你,而且会跟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想要成功的人,一定在面对批评的时候不要动怒,即使你的位置贵为君王,也要经常听取大臣的意见,才能让国家强盛昌隆。

古时候,齐国的君王齐景公很爱喝酒。有一次,他接连喝了七天的酒,他的大臣弦章看见了,就跟齐景公说:“大王,您已连喝七天,为了您的身体,请您赶快戒酒吧。”

齐景公没有说话,但是隔天他就向他的另一位大臣晏子说:“弦章劝我戒酒,可是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我就没有喝酒的乐趣了,但是如果不听他的话,他就要死,怎样才好?”

晏子听了齐景公的说就说:“弦章真实太幸运了,能够遇见像您这样宽厚的仁君,假使他遇到的君王是商殷的纣王,那么他不是早就没命了?”

齐景公听到这样的话笑了起来,不久以后,他真的不再喝酒了。

自己犯了错误,别人给你指出来本来是一件好事,何况现在有很多人根本不会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给别人指出错误来了。

所以,当遇到一个能够直言给自己指出错误的人,是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情。

有句话这样说:虚心竹有低头叶。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乐意接受人家批评的人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如果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又怎么会轻易就接受别人的意见呢。

古代的君王位置尊贵,握有生杀大全,如果他听见大臣说的话不顺耳,可以马上不分缘由的就把大臣给杀了。所以大臣们在君王面前讲话的时候,都要非常小心,更不要说顺便给君王提意见,甚至批评君王的缺点。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还举了历史上的明君尧、舜和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然后说:“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够采纳大臣的意见,那么君王就会知道很多很重要的情况,那么他的亲信想要蒙蔽他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觉得魏征说的很有道理。

隔了几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他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写的东西,觉得这个人不但学问渊博,而且也懂得尧、舜是有道的明君,对桀、纣这样的昏君也很是讨厌,但是他为什么干出很多荒唐的事情来?”

魏征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因为觉得自己很有才气,自视甚高,骄傲自信,所以他也只能嘴上说说尧舜的好话,但是做事情的时候依然按照桀纣的样子做事,这样言行不一就自取灭亡了。”

魏征的话又给了唐太宗一个提示,那就是,君王不应该只是嘴上检讨自己的缺点,还应该做出切实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行。

唐太宗就这样一直能够听取魏征的意见,但是他也有很生气的时候,有时魏征的言辞太过于直白。

唐太宗觉得自己是个君王,而魏征只是自己的臣子,他这样直言犯上是对自己很不尊重的一种表现。但是尽管他很生气,也没有因此而杀魏征,而且还是接受了魏征的意见。

凭着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唐太宗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努力改掉自己做事的毛病,成为了一代明君。

虚心是一种美德,但是很多人却很难养成,因为忠言往往逆耳,有谁会喜欢让人一直指出自己的缺点呢,人都是喜欢听到赞美自己的话。

可是,人的身上都有缺点,有的人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就会很快的进步,反之,对自己很满意,在被人提到自己的缺点时就会很不高兴的人,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YXtz6qfGoKKBuyb/96W3gvJzT6GupvDnXk8OWQOkLBrWrhN9nfde7WvcYjlhJ1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