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管理者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绝大多数的办法,都是强行压制负面情绪。但是一个人经常压制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很容易身心疲惫,甚至可能使负面情绪集中爆发。即是说,强行压制情绪,并不是长远的办法。因此,管理者应该选择更好的情绪问题解决之道。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便是其中的一个好办法。苏轼达观自适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榜样。

苏轼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文、词、书法、绘画方面也成就极高。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诗称“北宋第一人”,词开“豪放派一脉”,书法又称“北宋四大家”之首。在文学各领域,他都有着了不起的成就。但苏轼的伟大,不只在文学艺术上,更体现在人生观的启示上。因为苏轼是一个旷达坚毅,具有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人。

公元1079年,中国爆发了一次文字狱,这就是文化史上十分著名的“乌台诗案”,而倒霉的人就是苏轼。

话说官差来拿苏轼时,苏轼表现还挺淡定的,他很坦率地说:“我知道自己开罪了朝廷,死不足惜,不过请让我回家一趟,给家人告个别。”

苏轼回到家,全家大哭。苏轼却笑了,还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真宗时代,皇帝访求大儒。有人推荐杨朴,但杨朴不愿意。当时皇帝问您会作诗吗?杨朴忙答,臣不会。杨朴不想做官,便努力掩饰才学。皇帝又问,您来的时候,您的朋友们赠了几首诗给您?杨朴回答,他们没有赠诗给他,我老婆倒是作了一首。皇帝一听兴趣来了,便问,做得什么诗,念来听听?杨朴便一字一句地念:更休落魄贪酒杯,且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家人听了故事,不禁笑了起来,心里稍微安乐了点儿。

随之,苏轼就被关进了监狱。虽然身入监狱,但他仍然能够坦然处之。无论在什么境地,什么心态下,他都能倒头就睡。

相传在苏轼被拘押的期间,皇帝曾派出一名亲信到监狱中一探虚实,看看苏轼是不是心中有鬼,是不是在诽谤攻击朝政。那名亲信到了监狱一看,发现苏轼每天都睡得很踏实,鼾声如雷,一觉睡到天亮。回去他就向皇帝汇报:苏轼每天受审之后,都能倒头就睡,整夜打鼾,心中没鬼,才能如此坦然。可谁又能想到,其实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做好被杀头的准备,还写了两首绝命诗交代后事呢。

后来,绝命诗送给皇帝御览,竟然感动了皇帝。最终皇帝决定从轻发落,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不过,这还没有完呢。据统计,苏轼一生中担任过30个官位,竟然遭贬17次,甚至被贬到极为边远之地——海南。

在当时,海南岛是很艰苦的地方,而且离汴京极远。尽管如此,苏轼也没有悲观,反而更加乐观。有一次,苏轼背着一个大瓢,穿着木屐,披着蓑衣,在田野里一边走一边唱歌。有个老太太看到了,就感叹:“想当年的贵人,现在却要和我们一样过农民生活,荣华富贵多么像一场春梦啊!”苏轼亲切地称老太太为“春梦婆”,并写了不少好诗文。

苏轼的一生是乐观坚毅的一生,如此乐观,有其性情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其信仰。信仰的力量的巨大的,无穷的。苏轼之所以会遭到贬斥,和其坦承直言、不避忌讳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并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有大局观,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有爱民、亲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并一直将之贯彻始终。

苏轼之所以数次贬谪,依然坦然以对,就在于他的思想信仰里充满了力量,这让他觉得自己所做是自己该做的,不愧于天地。

通过苏轼的事迹,您学到了什么呢?不外乎这么几点:

第一,培养自己的性情,做人开朗大方一点儿,特别是面对大伙儿时,不要总是伴着一副脸。

第二,树立自己的信仰,明确自己的责任。从政的管理者,就要想着多为老百姓做点事儿,最起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商的人士,则要想到社会责任,最起码要想到自己手下这批人。总而言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无愧于心。

第三,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乐观的人能够做到镇定从容,不慌不乱,换个角度看问题,最终“东边不亮西边亮”。苏轼宦海浮沉,几度春秋,依然受到人们的爱戴,不是因为他的文笔诗词,而是因为他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和智慧。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苏轼的这首《定风波》,领略一下那种坦然乐观的精神魅力和风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dY3GgMoegMj7KGyIjmsEXxXh6JvM7vNdvAVdUmoVEaiuCTnSf3tZObZkK2HvEqK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