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经在他的书里提到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残忍的将军要折磨他们的俘虏,常常把俘虏的手脚绑起来,放在一个不停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让水不停滴在头上。就这样夜以继日滴水,那些水滴滴到头上,就好像是用槌子敲击的声音,最终使那些俘虏神经失常。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故事,而这种折磨人的方法早在西班牙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时期的集中营就已经用过了。其实,这就是一个情绪杀人法。
在生活中,忧虑就好像那些不停往下滴的水,长期忧虑就会使人心神丧失,以至于危害身体健康。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忧虑对于健康的威胁是非常严重的。事实上,现代人的忧虑与这那些俘虏被动折磨而导致的忧虑是不同的。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忧虑大多是由紧张和压抑造成的。
忧虑不仅使人变得愁容满面,让人感到身心疲惫,还会引来疾病的折磨。根据有关的权威报告称,身体的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忧虑而产生的,像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病、胃溃疡、甲状腺病、糖尿病等,都与忧虑有关联。在二战期间,美国大约有30万人死于战场,然而在此期间,美国却有200万人死于心脏病,其中的100万人的心脏病与对战争的忧虑有关,他们总是会从战事想到日趋紧张的生活,因此而烦恼,也因此而忧虑。
在《神经性胃病》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胃溃疡的产生不是因为你吃了什么而导致的,而是因为你忧愁些什么。”事实上,有很多疾病都处于情绪性阴影之中,只不过人们并无觉察而已。胃部不适是情绪性最明显的疾患之一,有不少人都有过因为坏情绪会胃痛的经历。忧虑不仅会使某些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还会直接损害器官。中医认为,忧通于肺。忧愁往往会直接伤害肺部。过度忧虑的人常常患有失眠症。不仅如此,还有些忧虑者还会患上非常难缠的偏头痛。
对于忧虑引起的健康问题,除了改变不好的境遇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会在极度的忧虑中平静下来。忧虑的坏处在于,它不仅破坏人内心的宁静,导致对未来的盲目担心和恐惧感,而且会使人的心态恍惚,专往坏处和危险的方面进行夸张想象,从而失去享受目前生活的自由,失去应对眼前困境的力量。产生忧虑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医学原因,在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症状加重,毒副作用的反应,身体消瘦等都足以使患者忧虑不安;二是环境因素,比如亲友的疏远,经济的负担等担心。
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就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情绪,把忧虑清除出心理。以下是清除忧虑情绪的几个方法:
(1)情绪抽屉。其实,人的情绪有很多种。这时,人可以把生活看成不同的抽屉,把把不同的情绪放进不同抽屉。到了办公室,就打开“工作”的抽屉;回到家,就打开“爱与温柔”的抽屉。这样就可以减少彼此的干扰。对于忙乱的人们来说,抽屉理论有助于情绪的整理、生活的安排,从而达到心态平衡的目的。
(2)善用“瞬间暂停”。在生活中,忧虑往往突如其来,这时,不妨让一切来个“瞬间暂停”。当忧虑来到时,可以到花园中、走廊里去,做做运动,或者远眺,让心灵得到休息。也可以做做深呼吸,让清新的空气缓缓进入身体,促使心情恢复。
(3)不求尽善尽美。如果对生活有尽善尽美的要求,忧虑也就难以避免了,因此,不要事事求完美,而应该多给自己留口气。不要把明天的事情放到今天,形成心理的负担。
(4)用纸笔分享心事。如果忧虑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感到困惑不解或者难以忍受的时候,不妨用笔把把情绪写下来。下完之后,合上笔记本。某一天遇到类似的心情时,可以把过去的记忆翻出来看一遍。
生活有很多的变化,未来有很多的未知,不要因为那些还没有来到的事情而忧虑,也不要为即成的现实而伤心,而应该让自己的心理做好准备,时刻减少情绪失控的机会,维护好身体的健康。
月经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不仅反映了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变化,也反映了经期女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变化。月经周期中无论是性激素,还是垂体促性腺激素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它们将通过一定的神经机制影响着妇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引起一些情绪变化。而情绪变化和紧张也反过来会影响生殖激素的水平,有时甚至会导致排卵抑制和周期紊乱。
一般来说,女性在月经期内情绪不稳,容易急躁和冲动。此时只要有一点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让女性的精神变得紧张起来,从而产生易冲动或抑郁、畏惧等急躁不安。常为一点小事不愉快,发脾气,有时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而说话不客气,尖酸刻薄。
尽管人们知道月经是女性朋友特有的生理现象,也知道女性在经期中的敏感心情,但是对于此时情绪变化与月经的关联却不甚了解。其实,女性经期的变化往往与其情绪有关。
医学专家认为,月经不调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从生物的角度来看,月经周期中含有固定激素的波动而影响情绪的波动。特别是经常服用避孕药的患者,在经期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期待、焦虑、情绪低落等等表现。如果这样的情绪长期存在,就会引起月经不调,而月经不调反过来又影响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病情的恶化。
众所周知,很多女性在月经周期中都存在情绪波动问题,尤其是在月经前和月经期。一般都会有情绪十分低落,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易怒,身体表现则有疲劳、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浮肿等。又有统计结果表明,很大比例的妇女暴力犯罪活动和自杀都发生在经期内。
造成女性此时情绪变化有多方面的因素。从生物学角度看,是由于月经周期中固有的性激素的波动。在经前期、绝经期、产后及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常见抑郁的发生。由此可见,性激素和抑郁二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事实上,有许多证据说明情绪与激素水平的关系。如痛经妇女的心理发展可能不成熟,表现有神经质的性格。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中有70-80%具有情绪障碍和性生活的问题,这都是因为紧张情绪会促进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异常,进而引起血管变化而大量出血。假孕则是更典型的事例,婚后多年未孕的妇女确信自己已怀孕时可见有类似妊娠的闭经、乳房肿胀和早孕反应。这种现象有雌激素的变化因素,而更多的是渴望怀孕和害怕怀孕的矛盾心理所致。
子宫内膜切片或阴道涂片研究发现,经前焦虑病人在经前一周内的雌激素量增高,黄体酮量减少,而经前抑郁病人的黄体酮则略低。由此可见,激素水平对于情绪波动具有一定的作用。
既然已经了解到不良情绪对于经期不利的状态,就应该在经期注意情绪与心态的平衡。在月经期间,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调整身心,比如参加文娱活动,多读些健康类的书刊。同时,可以看一些轻松愉快的影视作品,多和朋友交谈等等,都是保持情绪稳定的好方法。在经期感到疲劳、困倦,全身酸懒体力下降,或者其他不适症状,如腰酸、腹部下坠、乳房胀痛等,应该注意不要思虑过多,也不必为此烦躁,以免症状加重。如果有失眠、兴奋不能入睡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心里躁热等,也属于正常现象。对此,就应该在经期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