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过喜,让身心不堪承受

过度兴奋很容易造成脑部的重负,比如脑溢血的发生就常见于体力或脑力过度。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精神紧张时,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时,大量饮酒、长时间打麻将或睡眠不足时,还有寒冷刺激或沐浴时,都有可能给大脑造成沉重的负担。而在身体疾患的众多诱因中,情绪激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过悲,还是过喜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过于悲伤影响健康,那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兴奋、喜悦不利于健康的说法,很多人却不得而知。

据医学调查发现,每逢节假日,心脏病复发的患者数量就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通过医学家研究发现,其中不少的患者都是因为家庭聚会时,过度兴奋而造成心脏病复发。心脏病发病率在冬季骤然升高的现象,就与各大节日集中与冬天有关。

家庭聚会时,很多人都处于过度兴奋与激动中,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度兴奋很容易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

过度的兴奋,与过度的悲恸一样,都能够把人引入绝境。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过喜伤害健康,那就是“乐极生悲”。对于处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中的人们来说,过度的兴奋离“绝境”往往比过度的悲恸更近。

其实,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人的生理免疫能力有相似之处。心理上遭遇压力的侵袭,就如同身体遭遇病菌入侵一样,而心理的抗御力,就如同人体里的白血球一样。处于正常的状态下,白血球具有相当的抵抗力抵御病菌的入侵,而心理抗御力也能够承受压力的打击。但是过度的兴奋则不同,因为这已经脱离了正常的状态。对于心理长期处于高压的人们来说,突如其来或者极度的兴奋会与被压抑的内心造成强烈的反差,使心理状态犹如从高压舱一下子减压,其引起的后果往往就是灾难性的。

广州有一名50岁的男子突发疾病猝死。根据家属反映,这名男子在事发前一天刚找了份工作,而此前他已失业长达半年之久。医学家诊断发现,他死于太过兴奋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由此可见,高兴也应该有个度。

为了防范生命悲剧的发生,就应该防止过度的兴奋,认识到防止“过喜”与防止“过悲”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及早学会心理释放或稀释的艺术,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时可以通过旅游、交友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情绪,借助于山川的明媚、朋友的温情以宣泄心中的压抑,不让心理垃圾在心中郁积。内心的压力与郁闷及时地得到疏导和释放,这样就可以让心态趋于平和,不至于遇到开心事而过度兴奋,从而大大地缓解的健康危机。

其次,对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自知心理承受力薄弱,可以通过保守方式应对突降的幸运所引发的过度兴奋。有位年轻人的心脏功能欠佳,而且一直以来都遭遇坎坷。他的创造性成果长期没有得到社会认可,于是,他一直都处于痛苦挣扎之中。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获奖通知:他的成果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决定给予巨大的荣誉和巨额的奖励。他很高兴,但是他很明智地想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他意识到自己的身心已经难以承受在奖台上领奖,就决定由他人代替自己去领受那份期待已久的殊荣。他的做法是富有远见的,其中蕴含的健康理念也是高超的。

最后,可以采取情绪相治的方法中和不良情绪。古代有个农夫的儿子中了举,做了大官。消息传到家乡,农夫喜不自禁地大笑起来,没想到,笑着就一直停不下来了。儿子求医,有一个名医去了,对农夫说:“你儿子患病死了”,农夫一听这消息又失声痛哭起来,十多天后,名医又派人对农夫说:“你儿子起死回生了”,那个农夫悲哀倾消,多年之后病好了。这就是情绪治疗法,当过度兴奋的时候,则用悲伤降温,这样可以调整心态,恢复平衡,成就健康。

德国作家亨利·曼写到:“没有比兴奋更接近绝望的了。”这句话不仅仅反应了人生的哲理,也蕴含了身体健康的密码。要健康就要恢复心态的平和,放松身心。 Ser8U3xjdkqglvYmWqgFWln5bbtZyWVCFJQEvPsuH8flQwjmUNEF4Cga+Ctkbg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