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说道:“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热则气泻,恐则气下,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任由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说明了内心变化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过忧伤身,过喜伤心”的健康谚语,这种充满中国味道的医学智慧,就来自于中医。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等七情,并且七情与人体个器官相通。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中医指出,如果七情太过,就会五脏,因此民间早有“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的说法。如果七情不调,疾病就容易侵害人的身心。

(1)喜则气缓。一般来说,喜悦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有益身心。可是万事都有一个度,如果喜悦过度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喜伤心”,即突如其来的“惊喜”给人带来的健康危险。由于暴喜会强烈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导致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血液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这种喜悦超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高血压、心脏病等,有的甚至会出现血管破裂、心脏骤停。

《黄帝内经》所讲的“喜则气缓”,意为“兴奋则内气涣散”。有人是被吓死的,有人是高兴死的。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由于大喜而致精神失常的好例子。而宋朝名将牛皋听说杀了金国大将金兀术之后,也因为过于兴奋以至于大笑而亡。根据医学调查发现,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在犯病之前过度高兴的经历比较多。实际上,这就是因为过喜导致内气涣散所致。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同时也给了人们健康的提醒和指导。比如现在社会上提倡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而不建议仅在逢年过节时候回家探亲,就是考虑到“喜则气缓”的医学道理。

(2)恐则气下。而“恐则气下”在生活中的实例并不少见,我们都听说过,有人被吓得尿裤子,就是因为惊吓使内气快速下行所致。中医流行着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孕妇要生了,却一直生不下来,家人没办法只好赶紧请来一个名医。名医到了现场,迅速了解了情况后,微一沉吟,突然抓起一把铜钱往墙上一摔,那边的妇女就把孩子生下来了。于是,有人就问名医其中的奥妙。名医开玩笑解释说,人不都是为了抓钱来到世上吗,肚子里的孩子一听见钱声,自然就出来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恐则气下”的原理。孕妇一听见哗啦一响,吓了一跳,气往下行,把孩子给推出来了。

如果惊恐过度,对于身体是非常不利的。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在一次对死囚执行死刑的过程中,他们把死囚固定在椅子上,然后告诉他,要割破他的手腕,让他流血而死。接着他们蒙上死囚的眼睛,并在他手腕处划一下(其实并没有划破),然后在静静的刑房里作出血滴在接血水的水桶里的音效。结果一段时间后,死囚死了。由此可见,这种默默的心理威胁多所产生的恐惧对于人生老病死的影响之大。

(3)怒则气逆。过喜会导致内气涣散,而过怒则会引起内气上冲于脑,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有脑梗类的人发怒,很容易因为怒气上冲,导致头晕目眩、难以呼吸,有的还会吐血,甚至使脑血管破裂。

如果愤怒过甚而产生了较严重的不良后果时,可以采取十宣放血的方法缓解。具体方法是把这十个手指尖用针挑破,把血挤出来。这就能够缓释一下头部的压力。这是一个宣气急救的办法。

(4)悲则气消。内经所言“悲则气消”,意思是说如果过分悲伤的话,气就可以往下消沉。所以,人们能看到悲伤之人往往会出现短气无力的现象,比如痛哭之后,往往会全身乏力,此时抵抗力也会下降。

(5)思则气结。如果思虑过度的话,内气就会凝聚而不畅通,导致身体不适。一般来说,多思多虑的人脾胃容易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好。

(6)忧则气乱。忧则气乱,讲的就是忧愁会导致内气紊乱,尤其对胃肾脏不利。

总而言之,百病生于气,并非无稽之谈,不仅有其科学的医学道理,而且在生活中也有诸多的例子可以证明其立论并非虚妄。人体内气多与情绪及心理变化有关,明代龚廷贤在《劝善良方》中亦有言道:“夫气其平谓之疾,则气失之偏者亦谓之疾。”因此,调和内气尤其不能忽视情绪及生活心态的调整。 GSQGmHEf3235W+aNnJ9BtaFVA6L/LwAhKdcmkX1cwIQ7/chwDHXi7e5fKwGihX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