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情不好犯口腔疾病

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保证,是延长人的健康寿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口腔疾病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相当高,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口腔问题。据统计,大约每10万人当中,约有30%的人患有轻重不一的口臭、口腔溃疡疾病。口臭、口腔溃疡疾病对人的社交及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并因此产生了众多的心理问题。有的人平时十分注意饮食结构,注意口腔卫生和牙病防治,可还是阻挡不了口腔疾病的侵袭。对此,很多人都大惑不解。其实,影响口腔健康的因素不仅是口腔卫生及饮食营养,还有一个常被人们忽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情绪问题。不良情绪往往会引起口腔疾病,破坏口腔健康。

1.情绪不佳——口臭的重要原因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却往往为人所忽视,那就是不良情绪。心理医生发现很多有心理困扰的病人都有一种特殊的口臭。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随着这些心理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与治疗,口臭也随之减轻了。心理学家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会导致口臭,而良好的情绪能够缓解口腔问题。

其实,关于口臭与情绪的关系,古代中医学就有所见。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劳心味厚之人口臭。”其中提到的“劳心”都指的是人的不良情绪状态。现代科学也通过实验证实,情绪郁闷或患有抑郁症的人,体内会产生某些毒素,由于其中一部分毒素会通过呼吸道排出,因而造成口臭或形成其他异味。医学家还发现,不同的心理障碍患者,呼出的气味也有不同,因此,现代医学还把口臭归入心身疾病的范围中,认为不良的心境是导致口臭的重要原因。

对于口臭的防与治,除了要注意饭后和睡前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用芳香爽口剂之外,最重要的是做到去除病因。因此,不仅要治疗有关的器质性疾病,同时也要重视心理方面的疏导,努力改善情绪,调整心态。只有尽量保持通达、乐观的精神状态,避免发生抑郁症等心理障碍,才能更彻底地消除口臭。

2.不良情绪引发的心因性牙痛

陈女士有一阵子感觉左上牙剧痛,试过很多治疗办法,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能去医院诊治,然而,奇怪的是经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炎症及其他异常。后来医生偶然听到她说起曾与顾客发生口角的事情,就详细的向她了解了事情的始末。而就在陈女士口角之后数小时,左上牙就开始轻微疼痛,后来逐渐加重。根据陈女士的情况,医生作出了诊断:心因性牙痛。医生通过针刺和暗示性的治疗方法对陈女士进行治疗,3次后就痊愈。

陈女士所患的心因性牙痛,其实就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牙痛,其主要特点是:痛点会移动,疼痛与神经的分支不相一致,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此症往往是由诸如抑郁、悲伤、焦虑、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

美国学者曾经对牙病与情绪关系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有80%的牙病患者都曾长期处于愤愤不平或紧张的情绪中。据调查显示,那些克制感情冲动的人,大多有咬牙或磨牙症,而经常发怒或抑郁的人比较容易患上周期性牙龈和牙齿疼痛。我国心理学家也曾对150例牙痛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三成以上的牙痛患者属于心因性的。

一般来说,情绪波动持续时间越长,心因性牙痛发病率越高,故而心因性牙痛的发病率主要集中在18~30岁的年龄段,而且心因性牙痛患者中,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这应该与女性情绪特点有关。根据科学家研究报告表明,情绪之所以会引起牙痛,是由于消极情绪会使人的血液黏度和血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3.坏心情导致复发性口疮

作为人体的一个敏感器官,口腔健康本来就是保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的人精神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受到不良刺激,导致口腔黏膜上出现水疱,而且这种水疱很快会破溃,从而形成疼痛的溃疡点。一般来说,此症经过7~10天,心情平复后自可痊愈,但是如果情绪不佳则会再次发作,医学上称之为复发性口疮。

4.长期精神紧张易引发龋齿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易患龋齿。这是因为情绪紧张的人分泌的唾液量比情绪稳定的人要少,因此不能很好地清洁牙齿,给细菌繁殖留下了可乘之机。另外,人的唾液能缓冲口腔内的酸类物质,如果口腔中的分泌量减少,对酸类物质的缓冲作用也会减弱,而酸类作用也就会增强,这就为龋齿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应该改变情绪紧张的状况,让内心保持稳定。

5.情绪消极造成精神性口苦

口苦并不一定就是味觉发苦,而是味觉发生异常,包括淡、涩、酸、辣、麻等,其中以味觉发苦的现象比较常见,故称之为口苦。精神性口苦,又称为情绪性口苦,主要是指在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出现或加重的口苦现象。根据医学专家调查,口苦患者中有60%为精神性口苦。由此可见,良好情绪对于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6.口腔疾病的预防

治疗口腔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数方法都很难完全控制复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方法往往忽视了造成口腔问题的心理因素所致。

因此,要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并且防止复发,首先要从心理因素入手,保持心态平衡,凡事乐观开朗,避免精神伤害。在此前提下,做到一些几点:

(1)坚持经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2)少吃烧烤、油炸食物,避免黏膜损伤;

(3)多吃蔬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

(4)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5)要做到预防口腔疾病,就应做好定期检查: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最好每6个月1次,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②定期进行洁治,即洗牙,医生用特殊器械清除牙石,每年1次;③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时机。 pTFkiaesKmOsGpfHXzojDMkcHnV5LdDD+tEV5jK3DxLlEPXeWFVVMzeaxo/O5a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