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使功不如使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不会有能一辈子都不做错事的。对待那引起曾经犯过错误的员工,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对他们求全责备。

其实,领导者放手让优秀人才去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出现闪失。因此,领导者就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可能出现的过错,对那些过错应当以一种客观的心态去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各种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去理解和原谅员工。领导者应当明白,优秀人才都会犯的过错,别的人包括自己在内恐怕也难以避免。因此,领导者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全盘否定。

让我们来看看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如何对待下属的过错的。

有一次,一名信息部经理因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导致了公司决策的失误。对于该信息部经理所犯的这种严重错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完全有理由将其开除,但是松下并没有急于做出最终的处理意见,而是分析了两种可能的情况:

一种可能是这名经理本身并不称职,已不宜于再继续担任这个职务;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好马失蹄”,由于一时的大意而出现的判断错误。如果是第二种可能,将他撤职就是一种对人才不负责任的态度,有可能会毁掉一个人才。

从公司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现在将这位经理撤职,由谁来接替这一职务空缺呢?由于目前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将会影响到公司的日常运营,其他部门的工作也不能有序进行,这将对公司造成损失。

在经过一番综合思考后,松下在自己的办公室接见了这位经理,告诉他将亲自对这次事件做出处理,同时告诉他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处理意见,一切要等过一段时间后再说。

此后一段时间,这名经理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了弥补上次失误造成的损失,他多次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事实证明,这名经理是称职的,上次的失误纯属意外。

不久,松下先生又把这名经理叫了过去,表扬了他近期的业绩,并且提出要给予奖励。说完这些后,松下先生话锋一转,提到了上次的失误应该受到处罚,一直还没有处理,所以,这一次就将功抵过,既不处分,也不奖励。

松下先生的这种处理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能让公司的整体运营照常进行,同时又使包括这名经理在内的全体员工心服口服。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大王。有一次,他和他的助手们辛苦了一昼夜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得来的成果。他要把这个电灯泡送到楼上试验室去。一名刚来不久的学徒从爱迪生手中接过灯泡,一步一步走上楼梯,他小心翼翼地,生怕灯泡会从自己的手里掉落到地上。他越想精神越紧张,以至于连手都开始发抖了,在走到楼梯顶端了,灯泡不幸掉到了地上,摔碎了。

这名学徒很恐慌,但爱迪生并没有责备他。过了几天后,爱迪生又制作了一个灯泡,他把送灯泡到楼上试验室去的任务仍然交给了这个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顺利完成了任务。事后,有人问爱迪生:”您已经原谅了他上次的失误,为什么在这一次还让他送灯泡?”爱迪生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原谅要落到实际行动上,绝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而已。”

实践表明,一个人的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只有在身心放松和和谐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领导者过分严格监管,员工们便始终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很难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唐朝时的李靖更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李靖曾经打算要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差点要被李渊处死,幸亏得到李世民的相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先后诛灭萧铣、辅公佑。获悉捷报后,李渊高兴地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贞观年间,李世民派李靖领军抵御突厥。李靖不负重托,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被封为战功天下第一。

可见,领导者要学会”使功不如使过”。大胆地使用有过错的员工,往往会收到很好的,因为员工在犯过过错后,必定心生愧疚,此时得到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必然会更加倍的感激,同时痛悔自己的过错,并且期望能拼命工作,建立功勋,以弥补曾犯下的过失。

实践也表明,与那些有功劳的员工相比较,有过错的员工常常更愿意接受困难的工作,因为他更迫切地需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实际上,使用有过错的人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力量之强大,足可以使他一跃而起,创造出不同一般的非凡业绩。

同时,对于有过错的人才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领导能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当他们因为犯下的错误,遭受来自同事和社会的歧视与冷落后,这种对机会渴望就更为迫切。因此,一旦有领导者愿意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感激涕零,同时倍加珍惜,在工作中进发出超乎平常的热情,愿意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去工作,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当然,”使功不如使过”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不能适用于任何人。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功无过并且水平又高的人,当然是企业的骨干力量。我们这里分析”使功不如使过”是为了说明有过错的人更需要领导者放手使用。一旦领导者做到这一点,过错对那些优秀的人才而言,便不会只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会成为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 vyH4XNwYrYnICKx64VoLSCuPLkYaO3Z1I0bVdk/DA0EOBEHoWqXpcPoS6TMYWt1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