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一个商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只要有钱赚,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即便是垃圾处理,也可以获得高收益。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而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
远在法国旅行的一位犹太商人听到消息后,立即飞往纽约签下合同。他组织工人将废料进行分类,然后把废铜熔化之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并用水泥块和废木料做底座;把废铅、废铝加工成纽约广场图案的钥匙型饰物;最后,他甚至还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了起来,准备出售给花店。
不到3个月的时间,犹太商人让一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的现金。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垃圾、废料的观感就是无用,没有几个人会想到其财富价值,更没有几个人会发现这里面的商机。然而,有心人却能够看到这些。一个智慧的人往往能够把别人眼中的无用之物变成财富。
在沈阳,有个叫王洪怀的拾荒者,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没什么两样,早出晚归,每天从垃圾堆里几分几角地掏。
一天,王洪怀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又花了600元钱在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铝合金。
于是,王洪怀算了一笔账:每个易拉罐重18.5克,5.4万个就是1吨。当时,这种铝合金的市场价每吨在1.4万!1.8万元之间。这样算下来,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多赚六七倍的钱。
王洪怀得知结果之后大喜,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价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0.14元,并把回收价与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捡破烂的同行散发。一周后,他回收了13万个易拉罐,足足两吨半。一年内,他用空易拉罐炼出240多吨铝锭,3年内赚了270多万。
就算是捡垃圾,也要有头脑。由此可见,是否能够致富,不在于生意的好坏,更不在于东西有用与无用,而在于是否有想法。转变思路向来都是生意人的拿手好戏,只要能够转变一下思路,跳出常规的路子,往往可以成就不凡的人生。
当安徽人王清华满心失望地走上上海街头时,看到大都市的繁华,突然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难道自己要去捡垃圾不成?
王清华想到这里便有些气馁了,可是,自己又真的没什么能干的。他转念一想:与其无事可干,还真不如收废品呢。
这么一想,王清华就决定开一家废品回收站。回老家筹措了5000元钱后,王清华夫妇的废品回收站开张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清华看见玻璃厂收碎玻璃的场景。王清华到玻璃厂一打听,知道1吨废玻璃若回收再造,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20%的成本。上海每年产生的废品超过400万吨,其中废玻璃15万吨。
王清华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就在那一年,他靠收碎玻璃就赚了22万元。
此后,王洪怀的资本迅速增加。他发现,废玻璃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香饽饽,大家一窝蜂地来收。他认为,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于是,他成立了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以合同形式约定权利、义务,将分散各地的回收网点统一布局,严格划定经营范围。
谁也没有想到收废品还能开公司,但是王清华做到了。如今,王清华的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公司以回收废玻璃为主,综合回收各类废品,每年收购总量达40多万吨,年销售额在8000万元左右,销售利润650万元,而王清华的资产积累了上亿元,成为同行翘首。
如果有商业意识,废品回收照样可以开公司。在杰出的生意人眼中,没有好与不好的生意,只有赚钱与不赚钱的生意。
有人觉得没什么生意可做,其实,生活中商机无处不在。只要有头脑,有想法,垃圾堆里都能找到大商机。只不过这样的生意实在太冷门,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做而已,而那些能够放下身段的人,却在这个领域里赚足了财富。
所以,生意不分贵贱,只要不违法,有钱赚,那就抓住商机,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