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则

康德认为每个范畴都与一个原则相对应,这个原则的真实性是在运用中被预设的。原则是范畴的“客观应用规则”(《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161;《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200)。这些原则是先天真理,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指出,如果我们真要去思考的话我们必须怎样思考;在客观方面,它们指出,如果世界是可理解的那么世界必须是怎样的。通过这些原则,范畴“为表象,从而也为本质先天规定了法则”(《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163)。也就是说,它们规定着涉及日常世界和科学观察的先天综合真理。它们不是关于“物自体”的先天真理。对于不参照我们的感知来进行的世界,它们不提供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先天综合知识仅仅是针对“可以成为可能经验之对象的事物”(《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148)。在这个领域,原则陈述了客观和必然的真理,因为范畴“必然地并且先天地与经验的对象相关,其原因是只有通过范畴,经验的对象才能被思考”(《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110)。为“可能经验的对象”所作的限制对康德哲学尤为重要,他反复强调“在可能经验的领域外不存在先天综合原则”(《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248;《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305)。我们必须常常牢记的是:康德希望承认先天知识,但也希望否认莱布尼茨非观察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我有意集中讨论实体和原因这两个范畴。康德把这些与第三个范畴,即共存性或者互相作用相联系。这些概念曾是休谟怀疑论攻击的主要对象。它们也是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关键所在,实体这个概念是他分析的起点;“充足理由律”——康德把它与因果关系相联系(《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200——201;《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246)——是支配他的论证的原则。康德对这些概念的探讨引起了极大而持久的兴趣。他把它们置于客观性问题的核心位置,并在分析过程中表达了他认为什么是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在“经验的类比”这一节中导出了相关的原则;就是在这里,康德给出了关于客观知识本质的一些具有革命性的提示。

图11牛顿的《原理》:关于运动的数学

康德将所有哲学思想划分为四要素和三要素,这让人有些困惑。但是,在论及实体和因果关系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可以解释,康德为什么坚持认为应该有第三个基本的概念和它们相关;也就是说,康德希望他的研究结果与牛顿三大定律相呼应。科学的解释依赖于方法原则:既然在科学探究中已被预设,这些原则就不能再通过科学探究来证明。康德相信,这样的原则会被反映在基本的科学定律中;为这些原则得到承认提供基础,这是形而上学的任务之一。

康德时代的物理学似乎先天地假设存在着普遍的因果关系,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当时的物理学假定,必须解释的是物质经历的变化而不是物质的存在;它还假定守恒定律是必要的,根据这一定律,在所有的变化中某个基本的量始终保持不变。康德认为,正是这些假设引导牛顿形成了他的运动定律。因此,在导出他的原则的过程中,康德便试图确立“作为知性定律的普遍自然定律的有效性”(《未来形而上学引论》,74),并且进一步声称,新天文学的所有基本定律经过反思都可被视做建立在先天有效的原理之上(《未来形而上学引论》,83)。

支持牛顿力学的同时又抨击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这两者混合在一起。康德试图表明因果关系是必然的,不仅是在客体必然处于因果关系中(凡是事件都有原因)这层意义上,而且在它们自身就是一种必然联系这层意义上。

“经验的类比”这一节包含了太多论点,这里无法详细解释。与“分析论”的其他重要段落一样,它们在第二版中都被大幅度重写,对“原理”的实际表述也作了重大调整。但是有两个论点,因为它们后来的重要性,应该被特别提出来。首先,康德认为,对变化的所有解释都要求设定一种不变的实体,用来证明科学中“守恒定律”这一基本定律的有效性。继笛卡尔之后,他的论点为研究科学方法的本质提供了最重要的见解,并且沿着“科学统一性”的现代观念迈出了清晰的一步。根据这个观念的一种看法,在解释每个变化的时候,都涉及一个单一的守恒定律,因此也涉及一种单一的物质(比如能量),其转化定律支配着整个自然界。

其次,康德在第二类比中维护了一个重要的形而上学观点:“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使我们的经验性判断具有客观有效性的条件。”(《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202;《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247)只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世界能够找到因果联系,所以能假定世界是客观的。这是客观性和持续性之间的联系带来的结果:因为事物能持续,所以我能区分它的表象和实在。但是,只有当存在一根因果关系之线把事物的各个时间部分连接起来,事物才能持续。这张桌子现在之所以如其所是,是因为它过去如其所是。客观性对于因果关系的依赖,与因果关系对实体的依赖相类似:我们的因果律能得到运用,只有以事物能持续这个假设为前提。“因果性导向行动这个概念,行动的概念又导向力的概念,力的概念又导向实体的概念。”(《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204)这一点,我们能简单总结如下:我们要探究事物实际上如何,只有通过找出它们看起来如何的原因;我们要发现原因,只有通过假定存在一个包含持续事物的领域。

因此,关于一个独立客体的思想涉及到关于因果性的思想,而在康德看来,因果性是一种必然性。因此,了解关于世界的真理即是了解必然性:了解什么是必然的,原本可能是什么。这个观点与经验论者的观点根本冲突,经验论者认为,自然中没有必然性;也与那些现代理论相悖,现代理论认为,我们对现实形成基本看法时所牵涉的思维过程,比理解必然性和可能性时所牵涉的要简单。

所有这些引人注目的观点都产生于一种企图,即企图对物理世界的客观性给出一种(可被称为)充分“丰富”的表述。任何认真对待康德观点的哲学家都会看到,把客观秩序概念“降解”为单纯的经验概括是何等困难。所以,他会承认,不仅康德所批判的怀疑论令人难以置信,作为怀疑论开端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亦是如此。 7wHszvd9YOEBBuS073ApwC1M+DzelDZjyYmIGQor4tSPq3xotWJ40f7Tn7HkRg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