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天概念

经验论假定,全部的概念派生于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保证其应用的感性直觉。没有相对应的感性刺激就不会有概念,也正是根据这样的刺激,概念必须获得意义。康德认为,这种假设是荒谬的。经验论者混淆了经验和感觉。经验能为概念的应用提供根据,因为它已经包含一个概念,与刚才描述的“综合”一致。感觉或者直觉则不包括概念,也不为判断提供根据。在未经心理活动改造之前,所有感觉都没有心智结构,因此也不能为信仰提供理由。如果我们理解经验,那是因为它们自身已经包括了我们假定从它们之中得出的概念。这些概念从何处而来?不是从直觉而来。因此,知性本身必定含有概念的某种全部要素,来限定它的活动形态。

由此可知,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基本上是正确的。有些概念通过经验是无法给出的,因为它们是在经验中预设的。它们与对世界的每一次理解(这种理解能够呈现为我的)都相关;没有这些概念就没有经验,而仅仅有直觉,从直觉中没有知识可以派生出来。知性的这些“先天概念”规定了判断的基本“形式”。其他的概念可被看成是对它们的“限定”——也就是说,看成是多多少少掺杂着观察和试验因素的特定情形。

康德把这些基本的概念叫做“范畴”,借自亚里士多德曾经使用过(但没有系统使用)的一个类似术语。范畴是我们思维的形式。其中有一个概念是莱布尼茨体系的源头:实体范畴。实体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并且承载着依赖于它的特性。“椅子”这个概念是对一般实体概念的一个特别的、经验性的限定。它只能被已经掌握那个一般概念的人获得,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能够以一种必要的方式来阐释他的经验。另一个范畴受到了休谟怀疑论的攻击,此即因果范畴。分析性论证大部分都涉及实体和因果性观念,因为康德希望我们理解这两个观念。这并不奇怪。然而,他总共给出了十二个范畴,并且很满意地发现它们和传统形而上学的所有争论都相呼应。 lJey25dKmCb3taWnZ6FBmI0lujgPiVlTa0ee1mdniampSstI0nHBTHqaaxl4YI4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