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Experience of Wine
|
一瓶红酒的诞生,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家女儿的成长,在经历了出生、长大、情窦初开之后,最后会披上大红的嫁衣嫁为人妻。而任何一种红酒,在经过了发酵、陈酿和调配之后,也都要走向装瓶这一最终步骤。如同出嫁的红罗裳一样,千万不要小看那看似平淡无奇的玻璃酒瓶,这里面的秘密,即使跟神奇的橡木桶比起来也不遑多让,红酒“别墅”的故事,分外精彩。
最开始没有玻璃的时候,红酒是用陶罐装的。这种罐子的材质跟东方的酒坛基本没什么两样,但造型上却更像一个阔口大花瓶。为了防震,人们还会在陶罐外面编一层藤条筐当缓冲。古时候的腓尼基人就是用这种陶罐装满红酒或者橄榄油,划着船把生意做到了整个地中海,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文明标志。然而用陶罐装酒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保质期很短,因为陶器是有一定透气性的,红酒在运输过程中还会继续跟空气接触进行氧化,一旦时间长了就会泛着醋一样的酸味,这让商人们十分伤脑筋。
后来随着玻璃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来是奢侈品的玻璃器皿渐渐变得大众化,因为能有效隔绝空气,从19世纪初开始,商人们开始纷纷选用玻璃器皿来灌装红酒。最初器皿的形状还是残存了一些陶罐的影子,并不是现在常见的细长颈部的玻璃瓶,而是千奇百怪的大肚子玻璃罐。后来酿酒师发现,酒在密封完整的玻璃瓶中还可以走一段完美的熟化过程,而显然在这个熟化过程中水平放置是最好的,于是玻璃瓶子逐渐由开始的圆肚形演化成了今天的又细又长的瓶型。
玻璃酒瓶的使用迄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一开始的时候因为瓶子都是手工吹制的,制造公差不好掌握,所以每一个酒瓶的尺寸和容积都是不同的。这也没办法,工匠们只要把瓶子大小控制在大概的容量就好,买酒的人也不会特意去在意这瓶多那瓶少的细枝末节。
而到了工业化的20世纪,由于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的标准化要求,机器量化生产成为可能,红酒酒瓶也渐渐形成了一些规格化的要求。比如一般的标准红酒酒瓶容量都必须是750毫升,也有容量是标准瓶一半的所谓1/2标准瓶, 375毫升,其他的除了德国人偏好用700毫升的红酒酒瓶之外,基本在市场上见不到了。
一般红酒酒瓶灌装完成后会先用软木塞堵住,然后用以纸、塑料、锡合金等材质制成的瓶封封口,气泡酒会额外再用铁丝罩住木塞并缠绕在瓶口。而有时候瓶封的颜色,也会代表不同的酒,以勃艮第酒为例,有些酒商会以黄色瓶封代表白葡萄酒,红色瓶封代表红葡萄酒。
如果仔细观察一瓶红酒,我们会发现除了阿尔萨斯地区之外,酒瓶底都会有一个凹洞,这也是有其独特作用的。凹洞会让酒在直立的时候把熟化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聚集在凹槽的底部,这样不管是换瓶作业还是倒酒,都会把渣滓控制住,不至于导致酒液的混浊。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瓶底凹不凹均不会影响酒质,也与品质没有关系,但凹底瓶通常会暗示这瓶酒可以被陈放。因为现在的酿酒技术,可将杂质过滤得很干净,所以有很多酒商会用平底酒瓶来包装,以节省包装体积及运费,因为瓶底凹度愈深,瓶子就愈高,包装体积也会增大许多。但也有酒商反过来将一般日常饮用的餐酒用深的凹底瓶来包装,使酒留给人一种好的形象以促进销售,因为深的凹底瓶,瓶子会比较高,而一般人都是比较喜欢高挑的“身材”,因此会给人一种“这就是高级葡萄酒”的感觉(其实是错觉)。但是凹底瓶对气泡酒(尤其是香槟),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真正能决定酒瓶外观的,往往是产地,这是一个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传统。不同地区的红酒,往往都有独特的酒瓶外观和形状,尤其在法国,这一般被人们当成“金科玉律”遵守。而酒瓶的造型特点也反过来揭示了该地红酒的特点,所以酒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挑选红酒的辨识物。
举例来说,波尔多型(波尔多地区出产)沉淀物多,必须使用醒酒瓶,所以瓶肩宽挺。暗绿色的装红酒,淡绿色的装不甜的白葡萄酒,无色透明的装甜的白葡萄酒。此种酒瓶被昵称为“英格丽·褒曼”。而勃艮第型(勃艮第地区出产)瓶肩平滑,从瓶颈到瓶身下滑逐渐膨胀,主要是淡绿色系。此种酒瓶被昵称为“玛丽莲·梦露”。这两大美女命名的红酒瓶的款识几乎就是法国顶级红酒的代名词。
还有一个极具特点的就是香槟地区型,因为是起泡酒,所以制造的玻璃厚重,大多数是以暗绿色为主。而瓶子的外观则类似于勃艮第型。其他诸如阿尔萨斯型属于细长轻巧型,颜色是较浅的暗绿色。普罗旺斯型则在酒瓶中央变细成蜂腰形,都是非常有特色的。
德国人的700毫升酒瓶也非常有特点,这种被称为“霍克瓶”的红酒酒瓶又高又细,呈棕色。它还有一种变体为绿色的叫作“摩泽尔瓶”。德国的传统规则是莱茵葡萄酒装入棕色瓶,而摩泽尔酒则装入绿色瓶。大部分阿尔萨斯产的葡萄酒的酒瓶与霍克瓶形状相似。但要注意:这种酒瓶并不一定反映其内部葡萄酒的种类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