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神谷早期对销售资源的争夺

这段历史从1935年神谷加入丰田开始,直到1950年前后。二战后的市场困难,加之劳资争端,导致丰田喜一郎黯然辞职。之后,1950年,在银行财团的压力下,丰田公司一分为二,分为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早期的工作是指丰田公司还没有分为制造和销售两家公司之前。

神谷虽然熟悉美国几家汽车公司的销售策略,但他对下属的销售店采取的却是与美国有所区别的政策。神谷经过思考,提出了“用户第一,销售第二,制造第三”的神谷理论。它的基本想法就是尊重用户,尊重经销商的地位。神谷的这个主张深得销售商支持。于是,神谷轻而易举地从其他公司的零售店中成功地网罗了一批最得力的人才,不断地蚕食竞争对手的销售力量。

神谷加盟丰田的同时,在销售方面,丰田内部已经有了采用经销店销售方式的呼声,这种方式对于汽车销售更为可靠连续。在神谷的提议和力争下,丰田公司决定像福特、通用汽车一样,利用地方资本,利用地方的人才和关系网,采用一县一店的加盟方式。

神谷立即展开建立销售网络的工作,做法很直接,就是一家店一家店地去争取。

他在通用汽车干过,可以直接从以往与日本通用有关系的雪佛兰经销店中挑选出优秀的加盟店。经过游说,1936年1月,原东京雪佛兰的代理店“太洋汽车”成了丰田的二号店。以此为开端,三星、大阪、广岛等有实力的经销店也陆续加入了丰田车的销售行列。7月,丰田又与中国当时的满洲“同和汽车”签订了代理店合约,并让船载运着4辆G1型卡车渡海,成了丰田出口的第一批卡车。神谷将这些销售店组成专门销售丰田汽车的销售网,各按一定地区推销。他到处游说,到1939年丰田公司在日本列岛按一县一店的体制成功地建立了28个销售店,丰田的销售网已初具规模。

在这段时期内,1936年10月31日,丰田依照神谷正太郎的提案成立丰田金融公司作为丰田汽车的分期付款金融公司。也就是说,丰田不仅关注经销商,关注零售商,还关心顾客。为了提高顾客的购买能力,他学习了通用汽车等美国公司的做法,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支持,缓解消费者一次性大笔支出现金的压力,让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顾客可以提前进行汽车消费。

这时,我们不得不回想起丰田喜一郎的远见卓识,把神谷挖过来,就等于把通用在日本的销售体系挖了过来。

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神谷的战略目光,在丰田只生产卡车且数量有限的时候,公司已经着手建立适应大规模销售的经销商体系。这些超前的争夺战略资源的做法为丰田奠定了竞争优势。

1938~1945年,二战爆发,日本对外侵略时期,丰田成了军方的供货者,主要提供军用卡车。无论是丰田喜一郎还是神谷正太郎,都把目光放到了战争之后,他们一直盼望着在大众民用轿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二战结束后,神谷第一时间开始了争夺销售网络的活动,在这种关键资源上,他领先于对手太多。那时丰田的竞争对手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不知道神谷在做些什么。

1945年12月,时任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的赤井久义因为意外的车祸而去世,丰田的高级职员只有神谷正太郎没来参加丧礼。他在忙一件大事。

战争期间,日本实行统治经济,所有的物资都在配给制度下流通,丰田、日产等公司以前的经销商全被合并到“地方汽车配销公司”中。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希望得到日本产业顾问的合作,作为汽车行业代表,神谷与日产的浅原源七两个人被指名为产业顾问。关于日本汽车工业的未来,他们向驻日盟军总司令提出了不少意见。对神谷来说这很幸运,使他抢先得知政策动向,提前知道要取消汽车统一专卖的体制。这类专卖性的销售体系便面临解体。这样,丰田有必要重建自己的销售网。

神谷的应变可以用神速来形容,丰田还能不能制造汽车都没定下来,他就单枪匹马在全国各地穿梭旅行,对所有经销商重复着同样的话:“那么,就请加入丰田的经销网吧。”

各地配销公司的社长,有的原来就是丰田的经销商,还有不少是社长原属日产或五十铃株式会社等。神谷不管他们原属谁家,一律尽力往丰田阵营中拉。那段日子人心惶惶,经销商正感前途茫茫,神谷第一个登门,令他们看到希望。这样,绝大多数配销公司都进入了丰田经销网。

神谷一大圈跑下来,只剩东京和大阪没谈妥。日本不像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大汽车公司都集中在底特律市,日本的汽车公司分散在各地,丰田在名古屋,日产在东京,五十铃在五十铃川。

东京汽车配销公司的社长原是丰田的人,神谷为了抢时间,第一站就没上东京。日产得到神谷在全国各地大建丰田汽车经销网的消息急了眼,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将那位社长策反过去。这是日产占了地势之便。

至于大阪汽车配销公司,社长是日产的人,副社长是丰田的人,双方竭尽全力争了一番,在销售问题上达成了妥协。当丰田出身的副社长过世后,大阪就主要销日产公司的车了。

直到后来,丰田在东京与大阪两地市场的占有率都压不住日产,起因便在此处。可是,在全国市场上,日产就远比不上丰田了,丰田市场占有率超过40%,日产仅为10%。这都是后来的事情。

1946年,为了让地方汽车销售公司对丰田公司有所了解,丰田公司特邀他们到丰田工厂进行参观。神谷对丰田汽车的销售方针做了说明:“美国的汽车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进步,当然是由研究队伍的雄厚等种种原因促成的,但是如果没有经常的改进,汽车就会被淘汰,而要改进就必须经常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销售方针自然而然地应从这方面来考虑。这就是说,有需要才有销售者,有销售者才有生产者。正是因为这样,美国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的销售办法都采取了同制造厂相结合的专卖方式。本公司也想本着这种精神,建立产销直接结合的专门销售方式的销售组织。”

不过,当时,丰田并没有因为抢先建起经销网日子就马上好过起来。毕竟战争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接管,局面混乱,还需要时间恢复购买力,而且生产物资的保障也有问题。但是,当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时,神谷掠夺式争抢经销商的做法就凸显出了价值。

1947年,苦苦挣扎中的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了SA型“丰宝”小轿车,专门做计程车用。和卡车一样,计程车的市场需求量也很大。神谷正太郎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大部分买主能拿出第一期的钱来。令人恼火的是,这些买主将第一期账款付过之后,后面就没了消息。有的人确实是想付但付不出,有的人却是看到别人不付自己也赖着不付。神谷和他的一班手下只好变成讨债人,到处去追钱。公司买零件的流动资金、工人的薪金等,全指望着那一笔笔销售款收回来。

战后四年的时间里,战败混乱局面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日本经济。物资极度紧缺,物价飞涨,恶性通胀率居高不下,在城市里到处可见人们用战火灰烬中仅存的衣物或家具换取一点点大米或山芋等聊以果腹。

为了挽救因通货膨胀而濒于崩溃边缘的经济,日本政府又采取了彻底的通货紧缩政策,所有从复兴金库或城市银行的贷款都被严格禁止。结果造成国内购买力极度低下,对本来就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日本汽车工业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饱受了市场需求锐减和资金周转恶化的双重打击。

丰田也毫不例外地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境。尽管每个月有3.5亿日元的产值,但真正能从市场上回笼的资金有的月份只能勉强达到2亿日元。入不敷出使得公司的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为了填补资金空缺,丰田需要从银行贷款,但可供担保用的资产也所剩无几,没能支撑多久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不足。在当时那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丰田的销售店根本卖不出去汽车,只能守着大量的库存车辆靠发行承兑汇票勉强度日。

终于,丰田连给职工开工资都发生了困难,拖欠工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不得不酝酿裁减人员的计划。1949年4月,丰田爆发了工会组织的罢工。工会坚决反对裁减工人,为此劳资之间开展了无休止的谈判。对公司来说,不缩减生产,不裁减人员,公司就难以为继,所以不肯向工会做出让步。而工人方面则举行示威活动,坚决要求公司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双方僵持不下,劳资争议发展成了长期对抗,这又使得原本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陷入了随时可能破产的危机。要么选择破产,要么选择裁减人员重建公司,劳资双方就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反复彻底的讨论后最终达成协议。工会同意裁员,从职工中招募自愿退职者,将原有的7500名职工裁减到5500名。

为换取银行的融资,丰田喜一郎引咎辞职,该银行财团提出建议,把销售部门从制造部门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一个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其目的在于加强金融力量,销售公司可以独立进行融资。银行财团希望可以清楚地看到制造和销售部门各自的贡献,他们不希望在卖不出汽车的情况下还要大量生产。

1950年前后,可以说是丰田公司最困难的一段时光:公司濒临破产,喜一郎黯然辞职,利三郎也被迫辞职,丰田家族的人让位给外姓人掌管公司。在银行财团的介入下,丰田汽车公司一分为二,分为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和丰田汽车销售公司。

关于丰田公司分为两家公司的背景,这里有必要再补充介绍几句。

当时,日本经济因通货膨胀出现了财政危机。美国顾问道奇主张,日本经济必须自立,要废止企业辅助金制度和美国的经济援助,由日本独立完成收支平衡预算,1949年的财政政策按照道奇路线规划。日本产业界所依赖的金融来源、复兴金融金库的贷款被全面停止。这使得日本进入回归世界经济的轨道,打下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但是,这一政策的短期影响是引起众多企业倒闭,大量裁员,消费者对汽车需求减少,汽车厂家资金周转恶化。像日产、丰田等公司不得不进行调整,大量裁员,丰田连年终奖都难以支付给员工。

在此形势下,喜一郎仍然要一心增强生产能力。在向帝国银行、东海银行等银行财团融资时,银行要求将汽车销售公司分离出去。银行财团提出公司重建政策,规定丰田将生产交由丰田汽车工业公司负责,将销售交由丰田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从而明确融资资金的用途。汽车公司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有时候是因为明明卖不出去汽车却还要强行生产,所以,在淘汰冗员的同时,还需要汽车工业公司只制造与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能力相当数量的汽车。这些措施引起了大罢工,最终导致喜一郎和丰田高层班子集体辞职。

丰田融资的主力为帝国银行和东海银行。帝国银行现为三井住友银行,东海银行现为三菱东京UFJ银行。我们无法估计神谷正太郎在融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当时包括丰田喜一郎、神谷等人在内,高层都为2亿日元的融资到处奔走。一种说法是,神谷抱着最后的期盼赶往帝国银行名古屋分行。

时任分行行长的高梨壮夫起初认为,丰田汽车公司发展步履蹒跚,不如当地的纺织、陶瓷等产业重要。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丰田下属的承包企业已经接近300家。他向帝国银行总裁,被称为“法王”的一万田尚登进行交涉,称“帮助丰田公司并非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中京地区金融、产业的大问题”。得到认可后,高梨召集了帝国银行、东海银行为主力的20多家银行进行了融资座谈会,实现了对丰田的融资。

1950年4月,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分离。两家公司面临的形势依旧困难,就在这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日本的整个地位变了,从战败国被控制的对象,变成了美国面对中国和苏联的桥头堡,要进行朝鲜战争,日本的地位太重要了,日本的全力配合太重要了。日本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变了,刚刚还为接不到订单发愁,结果战争一起,雪片般的军需订单就来了。丰田工业公司总裁石田退三事后回忆,他认为,这对于他个人,对于丰田,都非常幸运。 ITFGOrsP2UJVvdBpVCojTuuYwNExLPImPO5Q3bLW5xJtmTHWOXiHa9/QkqIf4G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