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是一枝独秀的。

在他之前,一个名叫孙武的军事奇才已经去世了;而在他之后,另一个名叫孙膑的军事奇才还没有出生。

在孙武和孙膑之间的两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以无与伦比的作战才能,遮盖了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所有军事家的光芒。

他的名字叫吴起。

他的性格是矛盾的,他的心理是多变的。他既有大将的雄才,又有小人的心计。在他的身上,光明磊落与猥琐卑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善良正直与邪恶奸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盖世才能与阴暗弱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很难想象,吴起的身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吴起的心中一半是汹涌的热情,一半是寒冷的冰霜。用今天的话来说,吴起有人格分裂症。

他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道义,没有原则,他的心中只有功名利禄。他很像千年后一本名叫《水浒传》的书籍中所写的青面兽杨志一样。

这样的人非常可怕,因为他们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他们表面一套,背后却又是一套。这样的人能够建立不世的功勋,却又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这样的人既能够成为圣人,也能够成为魔鬼,而魔鬼和圣人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一念之差。

吴起谁也不爱,包括他的亲人朋友,甚至包括他自己,他爱的只有功名。

吴起是一个富二代,他出生在春秋时代的卫国,拥有万贯家产。

拥有万贯家产的吴起不满足做一名富二代,他要拜将封侯。一个成功的男人,仅有票子是不够的,还要有位子。有了票子不一定能够买来位子,而有了位子则一定会有票子。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里,官本位思想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骨髓里。再有钱的富翁,见到当官的也会矮三分。

少年吴起开始周游列国,寻找一个当官的位子。那时候出国不需要办理护照,只需要博尔特那样的一副腿脚就行了。因为在春秋时期,交通极为不便,大多数路程都需要靠腿脚行走。

吴起在春秋时代寂静的土路上风尘仆仆地行走着,走出了胡须,走出了皱纹,磨穿了脚板,磨破了行囊,却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当官的位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穷困潦倒的吴起只好回到家中。

出门打工,混得不好了,就不要回来;混得不好了,却跑回来,注定不会过上平静的生活,注定了会有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

吴起气昂昂地出门求官,却灰溜溜地铩羽而归,村中有人笑话他没出息,他一怒之下,杀死了同村三十多个人。吴起的凶残暴戾和心胸狭窄,由此可见。

吴起有严重的性格缺陷。这些性格缺陷,也决定了他一生波折坎坷。

因为无法忍受别人的几句戏谑,吴起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个人。一对三十,保持全胜,吴起既性格暴戾,又武功高强。

三十多条命案在身,吴起无法待在家乡,只能背起行囊,开始新一轮的打工流浪生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无数打工者背井离乡,是为城乡二元对立的生活所迫,而战国时代的吴起离乡背井,是为了升官发财。

而且,吴起想要得到的官职不是小官,而是大得不得了的官职。临行前,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吴起咬着自己的手背,对母亲发狠说:“我出去后做不了宰相大将,就永远不回来。”用今天打工者的话来说,就是:“混得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打工者的混得好,只是小赚一笔,改变贫穷落后的家庭局面,而吴起的混得好,却是要位极人臣。

任何一个听到吴起临别赠言的人,都会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可是,吴起的白日梦却真的实现了。

“励志哥”吴起开始了自己的第二轮寻梦之旅。

吴起没学历没文凭,没后台没背景,没有从业经验没有阅历资历,却要当大官,那种困难的程度,不亚于教大象绣花,赶着骆驼穿针眼。

吴起发誓一步登天,就要登天,则必须有登天梯。

登天梯在哪里?登天梯在诸子百家手中。

春秋时代,群雄并起,各家学说,并立不悖。诸子百家为了博取功名利禄,纷纷走上了毛遂自荐的征途,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诸侯君王,为君王出谋划策,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目的,往大处说叫政治抱负,往小处说就是荣华富贵。

诸子百家,主要有十大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按照知名度来排列,计有: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等。

吴起盯上了儒家,儒家学说成为他跨入仕途的敲门砖。

当时,孔子已经去世,诸子百家中,比较有名的几个人中,就有孔子的弟子曾子,于是吴起拜曾子为师。吴起相信,自己有了曾子弟子这面金字招牌,就能够畅通无阻,进入仕途。

吴起无疑是很聪明的,他知道名师出高徒的道理。他要跟着曾子学儒学。

“跟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官场更是如此,跟对了人,就会平步青云;跟错了人,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曾子宣讲的是儒家学说,儒家的思想是治理天下,而不是攻伐天下。儒家的学说是文治,而不是武功。如果吴起能够跟着曾子一直学下去,他可能会成为某一个诸侯国治理国家的宰相,而不是战国时代赫赫武功的战将。

可是,命运很会开玩笑,命运的安排让吴起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吴起跟着曾子学习不久,母亲便去世了。在古代,父母去世是一件大事,当儿子的必须回到家中,守孝三年。三年内,不得嫁娶,不得娱乐。三年内,当儿子的中心工作,就是愁眉苦脸地守在家中,面对父母的灵位。

可是,吴起为了尽快学到儒家精髓,尽快进入仕途做官,不愿意回到家中为母亲守丧。

吴起的做法,令师傅曾子很不满意。儒家学说讲究忠孝礼义,而吴起的这种行为就是不孝,对父母不孝,焉能对国家忠心,对国家不忠,则与叛逆无异。于是,吴起被赶出了曾子的学馆,他的宰相梦戛然而止。

命运在这里发生了逆转,一个儒家传人从历史的舞台上隐去了,一个军事奇才却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冉冉升起了。

偶然改变了吴起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

尽管没有从曾子的学馆毕业,尽管没有拿到曾子颁发的毕业文凭,但是在曾子的学馆里上过课,这就足够了。在曾子学馆上过课的吴起,足以拥有证明自己身份的资本。

因为有了在曾子学馆学习的经历,吴起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鲁国的军队里打工。

吴起从鲁国的下级军官干起,依靠过人的能力,一步步得到升迁。在这期间,他结婚了,妻子是一名齐国人。

吴起心中始终燃烧着噼啪作响的熊熊大火,他要出将入相,他要位极人臣,可是,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里,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人想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

吴起苦苦地等待着机会,机会终于等来了,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一年,齐国攻打鲁国,吴起认为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来到了,就踊跃报名出战。他的一番说辞颇得鲁国国君的欢心,鲁国国君就准备拜吴起为将,出击齐军。

可是,就在吴起信心满棚地准备出任将军的时候,有人向国君打小报告,说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吴起与齐军交战,只怕会怀有二心。鲁国国君将捧着剑印的双手,硬生生地收了回去。

吴起心中感到极大的失落,他独自走上了回家的道路。在路上,他作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杀妻。

吴起的齐国妻子倒下去了,变成了吴起踏上仕途的第一个台阶。吴起擦干净手中的血迹,踩着妻子还散发着余热的身体,从鲁君手中接过了代表权力的剑印。

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怜的齐国女,就这样在一片血泊中香消玉殒。恋着你弓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受尽了世上千般苦,你全不念三载共枕如云如雨,一片恩情化作粪土……后世的人们,每次说起吴起,都会说到这个可怜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齐国女。

有野心的男人是有魅力的,有野心的男人又是非常可怕的。

吴起用妻子的鲜血染红了头盔上的红缨,也用妻子的尸体表达了与齐国势不两立的态度。鲁国国君大为感动,立马拜吴起为将军。

杀妻封将后的吴起,迎来了自己在战场上的处子秀。他带着并不强大的鲁国士兵,反攻异常强大的齐国士兵。已经深入鲁国境内数百公里的齐军,抬起穿着草鞋的脚,恶狠狠地踢向实力明显处于劣势的鲁军,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脚趾鲜血直流,他们踢在了生硬的石头上。

吴起带着鲁军大举反击,他们像挥舞着皮鞭的放羊娃一样;脚趾流血的齐军狼狈逃窜,他们像躲避皮鞭的羊群一样。

一场预料之中的胜利,变成了大溃败。齐军以狼奔豕突的姿势,退出了鲁国。

春秋时代的百战将星吴起,像美国职业联赛中的林书豪一样,以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成绩,震惊四座,开始了自己气贯长虹的职业生涯,让所有怀疑他的人,眼镜和眼珠子都啪啪掉落一地。

然而,大破齐军的吴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外来打工者吴起的惊人战绩,让老于世故的正式工鲁国贵族们羡慕嫉妒恨。他们的作战才能虽远远不及吴起,然而搬弄是非的才能却是吴起远远不及的。

在鲁国正式工贵族的地位远远高于临时工,正式工要排挤吴起这样的临时工,就像用扇子驱赶蚊虫一样轻松而随意。

鲁国贵族们向鲁国国君说:“吴起心胸狭窄,心狠手辣,早先杀死了乡邻三十多人,最近又杀了他的妻子,一个连乡邻妻子都敢杀的人,还有谁不敢杀?我们国家养这么一个人,就相当于养了一只虎。”

鲁国国君觉得很有道理。

贵族们继续说:“这次吴起侥幸打了胜仗,但是给鲁国带来了灾祸。我们鲁国地域狭小,仁义治国,才得以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这次吴起打了胜仗,大国们肯定不服气,早晚要找我们交手,我们鲁国早晚要被别人吞并。”

鲁国国君听了倒吸一口冷气。

贵族们接着说:“吴起是卫国人,而现在却在我们鲁国打工,卫国听说了,肯定不高兴。卫国不高兴,我们就结怨于卫国。与其结怨于卫国,不如趁早把吴起赶走。”

鲁国国君听后,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将吴起赶出鲁国。

吴起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在鲁国尘土飞扬的大道上,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悲哀。天高地迥,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吴起像溺水的人一样,想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而抓到的却是满手苍凉。

我不能在才华上打败你,就在道德上打败你。有了道德污点的吴起,不得不又一次走上了流浪之途。

天地虽大,可哪里才是一个打工仔的容身之所?

失业后的吴起,开始了新一轮的找工作。很多公司的墙上都写着这样两句话威胁员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可是,吴起的工作一直很努力,他为了工作,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然而造化弄人,史上工作最努力的吴起,却被工作无情地抛弃了。

吴起开始痛苦地反思,认为被解聘的错误,不在自己,而在鲁国国君。无能的不是自己,而是鲁国国君。他被解聘的原因,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鲁国国君没有脑子。既然错误不在自己,干吗要用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

上一次找工作,找到了一个昏庸无能的老板。下一次找工作,一定要找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老板。

可是,当今世界上,谁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老板呢?

当时这片东方古国的土地,被分裂为几十个诸侯国,几十个诸侯国中,又有九个大国。后来史书中记载的战国七雄,此时才初露端倪。

要去就去大公司,要找就找大老板。

九个诸侯国中,鲁元公昏庸无能,秦灵公凶残暴戾,郑儒公好大喜功,宋昭公懦弱胆怯,楚简王是非不分,齐宣公民怨沸腾,燕泯公胸无大志,卫怀公只图自保,唯有魏文侯是个另类。

在九个大国中,魏国的处境最为尴尬,形势最为不利,国力最为薄弱。魏国山多地少,生活苦焦,吕梁山在其北,中条山在其南,王屋山在其东,黄河在其西。这样狭窄逼仄的区域,严重影响到了魏国的发展壮大。一河之隔的秦国,常常派兵侵入魏国,抢掠一番后,满载而归。

魏文侯上任三年,隐忍不发。他像一头狮子一样,默默地观察着周边的形势,计算着出击的最佳时间,他有一颗狮子般的心。

从第四年开始,魏文侯开始了一连串大刀阔斧的运作,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使魏国逐步走上富强之路;任用乐羊攻打中山国,扩大了魏国的地盘;任用西门豹治理邺城,兴修水利,使魏国农业增产增收。

李悝、乐羊、西门豹等这些帮助魏国一步步强大起来的文臣武官,都和吴起一样来自于下层社会。下层社会的他们今天走上了成功,成为吴起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别人能成功,我吴起也能成功。

能够重用这些社会底层人士的国君,一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国君,他一定能够忍别人之所不能忍,谋别人之所不能谋,这样的国君,即使不是明君,也至少是有识之君。

来自社会底层的吴起,决定去魏国碰碰运气。

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春秋战国时代的常胜将军吴起开始登上了战争前台。

这注定是被后世牢记的一天,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战国时代的历史将重新书写。

这注定是被人们常常提起的一天,因为这一天风云际会,魏国的顶尖人物都在史册中留下了印记。

这一天,吴起来到了魏国宫殿,特意穿上了宽宽大大的儒家服装,他想向魏文侯暗示,他不但是当世能够击败强大齐军的为数不多的将领,还是孔子的第三代传人。他不但有着高超的指挥艺术,还有着渊博的学识。

吴起太渴望建功立业了,太希望找到一个明主了。为了这一天,他准备了很久。他像被关在铁笼中的狮子一样,太需要在草原上驰骋,在月光下长啸了。

吴起需要把握这次机会,他知道这次机会的重要性。

然而,魏文侯看到吴起,却表现得很冷淡,他知道吴起是为何而来,也听过吴起击败强齐的故事,他想考查吴起的能力,就故意对吴起说:“我对打仗的事情不感兴趣。”

兴致盎然的吴起被迎头泼了一瓢冷水,然而,却并不甘心离去,他对魏文侯说:“您这句话违背了自己的心意。”

魏文侯问:“何以见得?”

吴起侃侃而谈:“我自从进入魏国后,就听说您时时令人制作皮革,涂上红漆,熨上图案;命人制作武器,长戟足有两丈四,短戟也有一丈二。如果用这样的皮革做衣服,冬天不保暖,夏天不凉爽;如果用这样的武器去打猎,长戟太笨重,短戟不轻便。不知道您要这些东西做什么用?”

魏文侯说:“就算是用来打仗,又怎么了?”

吴起说:“你有皮甲,还有大戟,然而却不要会使用它们的人。你让不会使用它们的人,拿着这些武器去作战,就像驱赶小鸡与野猫搏斗,小狗与老虎搏斗一样,他们虽然意志坚定,却只能自蹈死地。以前,成桑国不修兵甲,幻想仁义对敌,很快就亡国;有扈国不讲战术,只讲蛮勇,也遭到灭亡。有鉴于此,贤明的国君一定对内仁义治国,对外积极备战,这才是立国之本。”

魏文侯心有所动,偷偷地询问身边的宰相李悝:“吴起这个人怎么样?”

李悝说:“吴起贪图功名,人又好色,这是他的缺点,但是此人指挥才能极高,即使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司马穰苴,是姜尚之后非常有名的军事家。

于是,魏文侯设宴招待吴起,拜吴起为将军。吴起贪图功名,可以给他职位;吴起爱慕女色,可以送他美女。吴起的长处是指挥作战,魏文侯只要用他这一点长处,就足够了。

至此,吴起开始谱写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华彩乐章。

魏文侯命吴起镇守西河,牵制西面的秦国。

吴起上任后,干了两件非常漂亮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他在魏国建立了完善的奖惩制度;第二件,他在魏军中组建了战斗力超强的魏武卒。

魏武卒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军人,是那时候的特种部队,魏武卒中的每个人都是许三多,其作战能力无人匹敌,每个人都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魏武卒是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武装。

吴起经常和魏文侯讨论兵法,他认为,一个将领要能够打胜仗,最基本的要求是言必信,行必果,奖有功,罚有过,言行一致,奖罚分明。唯有这样,将领才能在军队中树立权威,将领有了权威,士卒才能一切行动听指挥。

有一次,吴起在南门外竖立了一根表杆,他悬赏说,谁能够把这根表杆推倒,就任命他做长大夫。集市上的人围观窃笑,因为将这根表杆推倒,并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怎么说也不可能因此当上长大夫。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吴起的恶作剧。

在大家议论纷纷之际,有人觉得不管真假,试试无妨,便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推倒了表杆,并去求见吴起。吴起立即兑现诺言,任命这个人为长大夫。所有人都惊愕万分,肠子都悔青了。

吴起说:“我言出必行,绝不说谎。”

吴起的这个故事,以后在秦国的都城咸阳,被商鞅借鉴。

不久,吴起的言出必行在战斗中收到了奇效。

秦国在魏国的西河地区有一块飞地,像一根钉子一样楔入了魏国的版图。秦军在这块飞地上建立了岗哨,密切关注和监视着魏军的一举一动,魏文侯多次想派军队拔掉这颗钉子,又担心会给秦军造成大举进攻的口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作战都是很讲究原因的,一定要师出有名。尽管大家整天打打闹闹,但都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既然魏军不能出头,那么吴起就派老百姓出面,让魏国的老百姓将这颗眼中钉肉中刺拔掉。

吴起对百姓们说:“如果拔掉了那个秦军岗哨,每人奖赏一百两黄金。”吴起相信在利益的驱动下,会有人前去冒险。古人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马克思说,只要有十倍的利润,商人就敢冒杀头的危险。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一伙农夫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靠近了秦军的岗哨,然后大喊一声,冲了进去,杀死了大部分秦军,只有少部分侥幸逃脱。

逃到秦国的秦军向秦王报告了岗亭丢失的具体经过,而且外交人员也证实了当天夜晚拔掉秦军岗亭的,确实是附近的魏国百姓。秦王纵有烈火般的复仇之心,也不得不平息,因为击败秦军的,不是魏军,而是魏国的老百姓。秦王再残暴,也不能拆了老百姓的房子,关了老百姓的家,杀了老百姓的头。

那块伸入魏国的飞地,秦王只能忍痛放弃。此后,吴起在那里设立军事基地,将魏国的防线连成一片。

吴起在西河干的第二件漂亮事情,是组建了一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特种部队。这支特种部队的名字叫魏武卒。

魏武卒,这是一支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军队。吴起依靠这支特种部队,东伐西讨,南征北战,大战七十二,无一败绩。魏武卒这种军事体例,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几乎在东方的吴起组建魏武卒的同时,西方也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那就是斯巴达的敢死队。不同的是,吴起的魏武卒多达五万人,而斯巴达的敢死队只有三百人。有人认为,魏武卒的五万人数值得怀疑。但是,魏武卒肯定是一支具有强大攻击力的军队,人数当不会少于万人。

当波斯帝国国王薛西斯举全国之力,率兵五十万进攻爱琴海流域的时候,斯巴达三百勇士在温泉关天堑坚守三天,全部战死。如果当时坚守温泉关的,是五万名魏武卒,薛西斯绝对无法跨前一步。

因为魏武卒的每个人,都百炼成钢;魏武卒的每个人,都武功高强;魏武卒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

因为魏武卒是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军事家吴起训练出来的。这支军队中的每个人,不但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敏捷的身手;不但有敏捷的身手,还要有严明的纪律;不但有严明的纪律,还要有誓死的决心。他们相信浴血奋战,是男儿本色;他们相信战死沙场,是最好归宿。

五万人拼命,谁能不害怕?所以,这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书写了战争史上的神话。

那么,魏武卒又是如何炼成的?

任何人都想成为科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科比。任何人都想成为博尔特,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博尔特。要能够成为科比和博尔特,需要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反应力、超强的爆发力。

当年的任何一个士兵都想加入魏武卒,但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能够加入魏武卒,要想加入魏武卒,首先需要有强悍的身体。强悍到了什么程度?强悍到了能够参加今天的铁人三项赛。

据《荀子》和《太平御览》等书籍记载,每一个想要加入魏武卒的士兵,先要通过吴起的体力测试,“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身穿三重铠甲,手执一根长矛,身背一台硬弓,腰悬一把长剑,背负五十支长箭,携带三日干粮,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向前奔跑。铠甲长矛,硬弓长箭,还有干粮长剑,这一身行囊少说也有五十斤,而身负五十斤,还要奔跑,一般人肯定吃不消。但是,想要加入魏武卒的人,肯定不能是一般人。

他们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向东方跑去,太阳越升越高,炙烤着三层铠甲下的他们的身体,他们汗如雨下,气喘如牛,体力开始透支,然而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必须坚持,必须咬紧牙关向前奔跑。

古代的一百里,相当于现在的八十多里。前方,在八十多里的地方,吴起竖立了一根标杆。在太阳的照耀下,标杆的影子愈来愈短,当正午来临的时候,当太阳升上头顶时,体力测试就结束了。

凡是跑过标杆的人,可以进入下一轮测试;凡是没有跑过标杆的人,就被淘汰出局。

魏国地处晋南,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一带。早晨七时,运城才能够看到阳光;而到了中午十二时,太阳就升到了头顶,也就是说,吴起提供给考生们的时间只有五个小时。五个小时奔跑八十多里,平均一小时要跑十六里,而且是负重奔跑,重量高达五十斤。

这样苛刻的测试,普通人根本吃不消。

仅仅跑过标杆,还不能加入魏武卒。因为在标杆的后面,站立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手持长矛,向着接近崩溃的你刺来。

你需要立即挺起长矛,与面前这个等候了你很久的敌人交手,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击倒对方,如果时间已经到了,而你还没有获胜,或者你被对手击败了,那么,此前你跑过的和马拉松一样长的距离,此时也要作废。魏武卒培养的是职业军人,而不是马拉松冠军。

马拉松冠军的速度和耐力,只是魏武卒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

即使你在五个小时内跑过了八十多里,即使你在跑过八十多里后,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击败对手,这只能说明你通过了魏武卒考试的第二关。后面还有很多道关口在等着你。

此时的你,满身泥水,满脸汗水,满手血水,站立在吴起的面前,而吴起仍然没有接纳你。

吴起还要考查你的配合能力。

此时的你,已经拥有了极为超长的耐力,极为坚韧的抗击打能力,极为强悍的战斗力,但是,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单兵作战的合格士兵。而吴起需要的,不仅仅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有你的协作精神,以及配合能力。

因为在战场上,吴起需要的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将领单打独斗,事实上古代作战完全就不像《三国演义》中所写的那样,两个将领先捉对厮杀,赢了的带着士兵追击,输了的带着士兵逃命,两支军队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两个将军的武功上,这显然很不现实。在战场上,吴起需要的是几千个几万个强悍士兵,排成阵型,向对方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击。

这种阵型,叫做魏武卒方阵。

魏武卒方阵是一架变形金刚那样的庞大机器,每个魏武卒都是这个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变形金刚离不开每一个零部件,魏武卒方阵离不开每一个魏武卒。

魏武卒的方阵又是一个什么阵型?他们是如何攻击,又是如何防守的?

魏国盛产兵器,因为魏国境内有铁矿;魏国贸易畅通,因为魏国境内有井盐。盐和铁,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物资。

魏国的兵器很奇特,长戟两丈四,短戟一丈二。两丈四,相当于今天的五米多;一丈二,相当于今天的两米五六。作战时,短戟可以一人操作,可是五米的长戟,又该如何操作?长戟需要两个人,一个在前面提着,一个在后面突刺。

兵器谱上讲: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在远距离作战时,长兵器大占上风;在近距离交战时,短兵器占尽先机。长戟在作战的时候,如果一刺不中,那么,冲到跟前的敌人,攻击两名持长戟的士兵时,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在吴起之前,魏国的长戟都是单兵作战,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吴起把这一杆杆长戟,打造成了方阵,这就是魏武卒方阵。一杆长戟就够可怕了,而成千上万杆长戟排在一起,组成长戟的森林,排山倒海,无坚不摧。这就好像“二战”时期的坦克作战,在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之前,坦克都是单兵作战,是军事奇才古德里安将一辆辆坦克组成了坦克集团,它的攻击能力让人生畏。

试想象一下,五万名魏武卒,抬着五米长的长戟,像森林中的蚁群一样滚动过来,铺天盖地,无休无止,他们的脚步天塌地陷,他们的呐喊山崩地裂,上万杆长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条闪光的河流,滚滚而来。这样的场景,怎能不令人恐惧?

更令人恐惧的是,方阵的里面,是手持短戟的士兵。在第一轮的突刺中,如果长戟一刺不中,短戟马上就会冲上去填补空缺。

而且,长戟和长戟之间的距离很短,根本就不容敌手从缝隙中钻过,也就是说,长戟方阵就像一架推土机一样,面前所有的障碍,都会一推而光。

然而,魏武卒是步兵,对付敌方的步兵,战无不胜,那么,对战车,对骑兵呢?

会下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车马卒三者的战斗力。车可以横冲直撞,马可以斜向杀敌,而卒只能向前突击,只有在过河后,卒才可以左右闪避。有人甚至将车马卒三者的战斗力用数字表达,如果卒的战斗力是一,那么马的战斗力是四,而车的战斗力则最少是八。

在古代战场上,象棋中的车指代战车,马指代骑兵,卒指代步兵。骑兵对步兵,具有绝对的优势,而战车对步兵,那更是压倒性地杀戮。

古代战车均为木制,在重要部位,比如车轴等地方,包有铁皮或者铜皮,减少摩擦破损。驾驶战车的马匹,有的是两匹,有的是四匹,其中以四匹居多。成语“驷马难追”,指的就是这种战车。战车上乘坐三个人,中间是御者,腰佩长剑,掌控战车方向;左边是车长,弯弓搭箭,射击远方敌人;右边是长矛手,刺杀战车附近敌人。这样的配合真是巧妙,战车动静相济,远射近刺,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击步兵方阵,步兵就被摧枯拉朽,怎么能够抵御?

然而,魏武卒有的是办法。

《吴起兵法》中写到了如何破阵,吴起在与魏文侯的问答中,提到了多种步兵对阵战车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是,士兵用橹牌搭成斜面,让战车倾翻。橹,是大盾牌。

四匹马拉动的战车,速度很快,但是,越快越容易失控;四匹马拉动的战车,冲击力很强,然而,越强越容易断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在中国象棋理论中,单纯的一个车,想要杀死一个过河卒,易如反掌。但是,如果几个过河卒联合起来,层层设防,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这种铁桶阵则可以杀死车。

普通的过河卒都是这样,更何况吴起的魏武卒。魏武卒,个个都是许三多那样的兵王。

那么,骑兵又应如何对付?

当敌方的骑兵向魏武卒发起攻击的时候,魏武卒会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士兵的外面是盾牌,盾牌的缝隙中是长戟,长戟密密麻麻,就像刺猬身上的尖刺一样,一齐对着敌方的骑兵,让骑兵不能靠近。

魏武卒方阵,就是一座用盾牌搭就的坚不可摧的石头堡垒,就是一架用长戟打造的钢铁机器,石头堡垒,可以阻挡最大的风浪;钢铁机器,可以冲破所有的障碍。

在平原上,这架可以移动的钢铁机器,攻必克,守必固,战无不胜,他们在黄河以西的渭河冲积平原上,让素以强悍著称的秦军,束手无策,次次败北,他们把秦军像赶鸭子一样,赶到了遥远狭窄的秦岭山区,逼迫秦王一次次彷徨着:要不要迁都。

魏国以西,是关中平原,一马平川,纵横八百里。这是魏武卒扬威的好战场。

史书对魏武卒的战绩是这样记载的:“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也就是说,魏武卒经历了七十二场大战,全胜的有六十四次,打成平手的是八次。要知道,魏武卒每次作战,都是以寡击众。

当年的魏国,人人争相加入魏武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奖励机制。凡是加入了魏武卒的战士,待遇好于其他士兵,全家免除徭役,享受俸禄津贴;而且战死后,妻儿还能够领到一笔抚恤金。所以,魏武卒上了战场,人人拼命,个个争先,如惊涛骇浪,风卷残云。

吴起爱兵如子,和历史上所有著名战将一样。将军关爱士兵,士兵上了战场才会拼死报效,岳家军、戚家军无不是这样;将军鞭笞部属,部属当然不会效命,张飞之死就是很好的明证。先主刘备即将伐吴,大战将至,而张飞竟然鞭笞部将,结果被部将砍下头颅,投靠吴国。

每逢大战,吴起总是与最普通的士兵在一起吃饭,和最普通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和最普通的士兵睡在一起。士兵们睡在柴草丛中,他也睡在柴草丛中;士兵们吃着粗茶淡饭,他也吃着粗茶淡饭;行军的时候,士兵们扛着武器干粮前行,他也扛着武器干粮前行;士兵们没有马骑,他也不骑马。他在生活中,和士兵保持一致;他在思考时,和魏王保持一致。

这样的战将,就是将领的最高典范。

曾有一个士兵,腿脚负伤,伤口化脓,吴起蹲在地上,将士兵腿上的脓血吸出后,进行包扎。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情后,悲伤不已,号啕大哭,有人就问她:“你儿子不过是一名普通士兵,人家大将军亲自给你儿子吸出脓血,你有什么好悲伤的?”士兵的母亲回答说:“你不知道啊,当年他父亲作战负伤,伤口化脓,大将军吸出脓血,代为包扎,他父亲打仗的时候,拼死向前,头也不回,战死沙场。现在,大将军又吸出我儿子腿上的脓血,我儿子肯定也会像他父亲一样拼死杀敌,战死疆场。我不知道我一个老太婆以后孤身一人怎么生活呀。”

在吴起时代,魏国的疆域最为辽阔,魏国的力量最为强大。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

和父亲魏文侯的谦虚谦恭不同,儿子魏武侯一向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春秋战国时代,几乎所有谋臣战将,都有一副好口才,甚至包括国君也是这样。有人依靠极佳的口才,博取了功名利禄,比如苏秦、张仪。苏秦一次次去说服君王,博取功名,而被赶出,穷困潦倒,回到家乡,无人搭理。张仪去楚国游说,被杖击而出,遍体鳞伤。妻子讥笑他,他说:“只要我的舌头在,富贵就在。”他们能够依靠的,就是那张嘴,那条三寸不烂之舌,这样的人被称为舌辩之士。

魏武侯的口才也不错。

有一次,魏武侯与群臣商量国事,大臣们都说不过他,退朝的时候,魏武侯沾沾自喜,吴起看在眼中,忧在心中,他走近魏武侯问道:“今天有人告诉你楚庄王的事情吗?”魏武侯不知道吴起怎么突然说起了楚庄王,他懵懂地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望着吴起问道:“没有啊,楚庄王的什么事情?”

吴起不动声色地说:“当年楚庄王和群臣谋事,群臣都说不过他。退朝的时候,楚庄王忧心如焚,有一个大臣问他,为什么脸有忧色?楚庄王说,我听说诸侯能够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够称王;能够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够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我在朝议事,群臣都说不过我,我们国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

魏武侯看着吴起,似有所悟。

吴起接着直言不讳地说:“同样一件事情,楚庄王忧郁,而您得意,这是为什么?”

魏武侯徘徊几步,满脸通红,感激地拉着吴起的手,一连声地对吴起说:“老天爷把你送给我,是让你监督我的过失。”

魏武侯有失,满朝文武或视而不见,或混沌不懂,唯独吴起当面指出了魏武侯的过失,吴起不但是一名能征善战的猛将,还是一名见识卓越的能臣。这样的人才,举世无双。

举世无双的奇才吴起,谁用谁就能称霸诸侯。鲁国有眼无珠,把玉石当成了石头,所以很早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魏国独具慧眼,劈开石头得到玉石,所以能够将一个摇摇欲坠的濒亡的中原小国,发展壮大成为最强悍的诸侯国。

魏国能够在四面强国环拱的夹缝中绝处逢生,能够在面临灭顶之灾的危境中绝地反击,能够在积弱积贫的困苦中迅速崛起,能够在缺兵少将的窘状中锤炼出一支钢铁之师,这一切全赖魏国有一个吴起。

谁得到了吴起,谁就能称霸诸侯。

吴起和他一手打造的魏武卒,保证了魏国百年无忧。

魏文侯贤能,魏武侯逞能;魏文侯心胸开阔,魏武侯心胸狭窄。从魏文侯到魏武侯,是麻袋换草袋,一代不如一代。

还有一次,魏武侯和魏国诸位大臣泛舟黄河。在吴起来到魏国之前,黄河是魏国和秦国的界河,经过吴起连年征战,魏国版图大肆向西扩张,黄河已成为流经魏国的内河。

吴起以一己之力,让魏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让当时最霸道的被人们称为“虎狼之国”的秦国畏惧觳觫。

魏武侯坐在船上,船到中流,看着黄河两岸肥沃的田地,他自大的毛病又犯了。他站起来,像喝醉酒的李白一样诗兴大发,感叹道:“啊,我们魏国有山河之险,试问天下有谁能敌?”同船的大臣王错不失时机地凑上去,满脸谄媚地说:“这就是魏国之所以强盛的原因,如果再增加河防,我们就可以称霸了。”吴起呵斥王错道:“大王的言论,会带来国家灭亡,你在一边瞎起哄什么?”

魏武侯正沉醉在李白作诗一样的癫狂状态中,突然听到吴起的话,勃然大怒,他质问吴起:“你凭什么这样作践人?”

吴起站起来,侃侃而谈:“依靠河山来防御,只会让江山倾颓。那些称霸诸侯的人,谁是依靠防御来取得的?最好的防御武器不是河山,而是进攻。”

魏武侯有了兴趣,对吴起说:“赶紧说,往下说。”

吴起说:“当年,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南有岷山,北有衡山,三苗的酋长自以为江山永固,无人能够攻破,所以高枕无忧,胡作非为,最后却亡国了,被大禹放逐到了遥远的西北沙漠地带。夏桀所在的国境,东西两面都有险阻高山,南北两面都有奔腾大江,他同样依靠河山天堑,为政不善,最后被成汤灭国。殷纣所在的国境,左有太行山,右有漳河水,背山面水,易守难攻,自以为有恃无恐,昏庸无道,导致天怒人怨,最后被周武王灭绝了。”

魏武侯悚然震惊。

吴起继续说:“大王征战多年,深知攻守之道。您亲自率军攻打过别国的城池,他们的城墙不可谓不高大,他们的护城河不可谓不宽阔,他们国境的山脉不可谓不巍峨,他们国境的河流不可谓不湍急,然而您能够战胜他们,不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而是因为他们国内民怨沸腾。所以,我认为地形险阻和成就霸业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政治清明,民众安宁。”

魏武侯醍醐灌顶,感慨地说:“你说得太好了。以后我就把西河全权交给你。”

吴起是一个能力超群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心无城府的人。

吴起一再在公开场合顶撞魏武侯,反诘魏武侯,魏武侯会高兴吗?魏武侯是君,即使能力再差,也是君;吴起是臣,即使能力再强,也是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生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的吴起,纵然你有孙悟空的能力,你的师父唐僧也会用紧箍咒降服你,你也逃不脱师父唐僧的掌控。

吴起每次反诘魏武侯之后,魏武侯都很感动很感激,但是,那种感动感激绝对是装给所有人看的,也是装给吴起看的。伴君如伴虎,伴君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来自民间只知道打仗的吴起,又怎么能懂得这门学问?

魏文侯死后两年,宰相李悝也死了,魏国缺少一名宰相。

吴起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宰相的位置应该是他的,可是,魏武侯没有任命吴起,而是任命田文做宰相。田文出身于名门望族。

吴起感到很失落,要找人去理论,他不敢去找魏武侯,只敢来找田文。他对田文说:“我想和你比比谁的功劳大,可以吗?”

田文说:“可以。”

吴起问:“统帅三军,身先士卒,万众一心,威震四方,你和我相比谁的功劳大?”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问:“治理百官,亲近万民,充实府库,你和我相比谁的功劳大?”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问:“守卫黄河西岸,秦国不敢进犯;开疆拓土,韩国赵国臣服,你和我相比谁的功劳大?”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这三者,你都不如我,而你职位在我之上,为什么?”

田文说:“先王去世,国君年少,大臣狐疑,百姓彷徨,这个时候,国家应该依靠你,还是依靠我?”

吴起沉思了很久,论作战,他披坚执锐,所向无敌;论理财,他锐意改革,国库充实。然而,要和朝廷中那些大臣打交道,要学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他远远不行。那些大臣们都是老狐狸,要置身狐狸圈中斗心眼使绊脚除异己,这是性格直爽的吴起最不擅长的。

吴起说:“我不如你。”

田文说:“这就是我位居你之上的原因。”

吴起赧然退出。

他只能继续等下去,等田文死后,这个职位肯定是他的。

然而,田文没有死,田文离开了。田文离开后,这个职位仍然不属于吴起。

吴起在魏国先后二十余年,历经三任宰相,而他都在觊觎着宰相的职位。第一任宰相李悝没有害他,第二任宰相田文没有害他,而第三任宰相公叔要害他了。

因为公叔担心吴起会抢走他的相位。田文的功劳不如吴起,而公叔的功劳更是远远不如。

很多年前,吴起出门求功名的时候,咬着手背对母亲说:这一次出去做不到宰相和大将军,我就不回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吴起率领魏武卒,西征强秦,北讨燕赵,东伐齐鲁,建立了不世功勋,位列大将军,然而他还不满足,还想当宰相。

吴起是一个称职的将军,但是他不会是一个称职的宰相。

将军需要的是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身先士卒,智勇双全,这些,吴起都有了。宰相需要的是伴君如伴虎,却不会被虎伤,任他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平衡各方势力,协调各种关系。将军需要的是战争学,宰相需要的是关系学。

而吴起,最不擅长处理各方关系,最不懂得揣摩人心,他一意孤行,性格直爽,在大庭广众之下,多次让魏武侯难堪;在田文做了宰相后,面对既成事实,他居然跑去和田文论理,想要扭转不可能扭转的局势。这样一个对关系学一窍不通的人,这样一个对官场一无所知的人,又怎么能够做宰相?君王需要常伴在自己身边的,不是旷世奇才,而是听话的跟班。吴起纵然有扭转乾坤的能力,但是他就是不适宜做宰相。

而且,吴起手中权力越大,魏武侯就越害怕。五万魏武卒天下无敌,五万魏武卒只听命于吴起一个人。五万魏武卒如果举事,魏国的江山就要改名换姓;五万魏武卒如果阵前倒戈,魏国的江山就会四分五裂。吴起和他的五万魏武卒决定着魏国的命运,魏国不在魏武侯手中,而在吴起手中。

魏武侯常常一想这件事情,就觉得芒刺在背,毛骨悚然。

魏文侯时代,魏文侯没有猜忌吴起,魏国从晋南山区中的一个弹丸小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武侯时代,魏武侯猜忌吴起,吴起的命运发生了逆转,魏国也就走上了下坡路。

吴起到死都不明白,要害死他的人,不是宰相公叔,而是魏武侯。公叔只是魏武侯安排的一粒棋子。别说吴起不适宜做宰相,即使他适宜做宰相,魏武侯也不会提拔他。不但不提拔他,还要除掉他。

要除掉吴起,需要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公叔的仆人想到的。

公叔的能力远远不及吴起,但是耍阴谋诡计远远超过吴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吴起身边的人都只会打仗,而公叔身边的人都是诡计多端的奸佞小人。

公叔身边的那名仆人说:“一个小小的吴起,有什么可担心的,我略施小计,就能赶走他。”

公叔问:“你有什么计策?”

仆人说:“你和武侯是什么关系?”

公叔说:“是亲戚关系,武侯的表妹嫁给了我。”

仆人说:“你和当今的公主是什么关系?”

公叔说:“我是她表姑夫。”

仆人说:“这不就很简单了嘛。”

公叔望着洋洋得意、一脸谄媚的仆人,还是不明所以。

仆人没有接着说公主,也没有说魏武侯,而是说起了吴起。他说,吴起这个人清正廉洁,不好钱财,多智多勇,不惜性命,确实是世间少有的人才。但是,吴起有一个要命的毛病,就是贪图功名。他做了大将军,居然还想做宰相,既是大将军,又是宰相,所有大权一手抓,那还要魏武侯干什么?

公叔点点头。

仆人说:“所以,要除掉吴起的,不仅仅只有大人您,还有魏武侯。”

公叔恍然大悟,睁大眼睛,看着仆人说:“快说,继续说。”

仆人说:“我有一条妙计,你只要照着我的计策去做,我保证吴起离开魏国。”

吴起和他身边的人,整天琢磨的是如何打仗,如何开疆拓土;而公叔和他身边的人,整天琢磨的是如何消除异己。同样都是生活在一个朝堂里的大臣,做人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第二天,公叔依计而行,他来到了宫殿,见到了魏武侯。

他对魏武侯说:“我听说吴起另有打算。吴起是当世的名将,每个国家都抢着要。我们魏国国力虚弱,国境狭小,人口少,底子薄,又与强秦做邻居。我听说吴起这些天在和秦国勾勾搭搭。”

魏武侯听了很吃惊,他猜忌吴起,但是又离不开吴起。有了吴起的魏国,谁也不敢进犯,逢年过节还要提着礼物,来联络感情;没有了吴起的魏国,就什么都不是,会被人打成马蜂窝。

魏武侯问:“怎么办?”

公叔说:“我有一个好办法,请把公主下嫁给吴起。如果吴起想留在魏国,必然答应这门亲事;如果吴起不想留在魏国,必然拒绝。”

魏武侯答应了。

魏武侯还没有向吴起提亲,而公叔却提前把要嫁给吴起的公主接到了自己家中,然后派人请吴起过来。

一场阴谋开始上演了,而吴起还蒙在鼓里。

生在王宫长在王宫,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教育辅导的公主,并不都是温良贤淑善良体贴的,也有刁钻蛮横不明事理的,吴起很不幸,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不明事理的公主。

在吴起没有到来之前,公叔就对公主说:“你在吴起面前故意侮辱我,看看吴起的反应。如果吴起能够容忍,那么你们以后生活就会很幸福;如果吴起不能容忍,那么你就早作打算,我也向武侯提出毁了这门亲事。”

公主答应了。

这一切都是按照仆人那个恶毒的计策在发展,可惜吴起不知道。

吴起杀妻,尽人皆知,但是没有人知道吴起在杀妻后,一直未娶,他是在忏悔杀妻的罪行,还是在忙于功名?没有人知道。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一直单身,洁身自好,这样的男人,该拥有多大的意志和毅力啊。身为大将军,威名赫赫,想要嫁给他的女孩子,肯定都从魏国都城安邑排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可是他仍然孑然一身。吴起是大将军,更是儒家的第三代传人,他终身都以儒家传人自居,严格遵守着儒家的条文,一日三省吾身,非礼勿视,非礼勿行。这样的人物实在少有。

吴起来到魏国,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切都是奔着大将军和宰相的职位来的。当年他刚来魏国,魏文侯询问宰相李悝:吴起怎么样。李悝说,吴起贪图功名,而且好色。自从来到魏国后,吴起戒掉了好色的毛病,但是从来就没有戒掉贪图功名的毛病。如果戒掉了功名的诱惑,他就不是吴起了。

正因为吴起不好色,正因为吴起单身,魏武侯才会把公主嫁给他。

这本来是一桩美满婚姻,英雄配美女,状元配公主,古老的戏文中总是少不了这样的情节。可是,很不幸的是,命运再一次捉弄了吴起,他遇到的是不明事理的公主,这个公主满脑子都是糨糊,她充当了残害吴起的帮凶。

吴起来到了公叔府中,和公叔、公主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喝着聊着,公主就开始用言语羞辱公叔。吴起看在眼里,不满意在心里。

不久,魏武侯向吴起提亲,吴起借故推辞了。一个连自己的长辈都敢当面羞辱的刁蛮公主,肯定没有教养,无法无天。年龄都能够做她父亲的吴起,又怎么伺候得了。

吴起推辞了魏武侯的提亲后,离开了王宫,刚刚回到家中,突然醒悟到这件事情实在不妥。推辞了魏武侯的好意,就是得罪了魏武侯,得罪了魏武侯,他随时都会遭受灭顶之灾。魏武侯杀死一个人,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即使这个人是大将军。

当天夜晚,吴起跑了。他趁着夜色,乔装打扮,离开魏国,来到南面的楚国。

吴起离开魏国时,只能带着他的身体,带着他不安分的梦想,带着他伤痕累累的心灵,带不走魏武卒一兵一卒。

吴起走了,而没有带走的魏武卒仍然称霸诸侯,吴起一手缔造的军事帝国,仍然让魏国成为中原霸主,无人敢小觑。

魏武卒太优秀了,谁拥有魏武卒,谁就能够有恃无恐。

没有了吴起的魏武卒,他们的命运如何?

魏武卒就是当时的职业军人,就是当年的特种部队。没有战争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不是像别国的军人那样种地,而是训练。有了战争的时候,他们又冲在最前面。

这样一支专业化的战无不胜的军队,最后毁于庞涓之手。

吴起离开魏国二十年后,庞涓来到了魏国。

因为有吴起一手打造的特种作战部队魏武卒,魏国延续了二十年的平安。

庞涓来到了魏国后,也把灾难带给了魏武卒。

庞涓是史上第二个自大的人,在战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位列他之前,那就是赵括。赵括为史上第一自大狂的位置,谁也抢夺不走。

庞涓,他坐的是当年的吴起的位子。

孙庞斗智,孙膑一步步将庞涓和魏武卒引入陷阱。然后,在一个黑如墨染的深夜,魏武卒被围困在一座山谷里,庞涓举着火炬,埋伏在山冈上的齐军,对着火光万箭齐发。

那一刻,天地崩摧,山河呜咽。一代名将吴起用毕生的心血建造的军事帝国,在这一瞬间轰然垮塌了。那一刻,曾经创造了划时代战绩的一支军队,曾经以五万人击败五十万虎狼之师秦军的一支军队,曾经创造了不败战绩的一支军队,化成了齑粉。

此后,世间再无魏武卒。

吴起的传奇还在继续。

吴起在楚国的时间连皮带毛只有两年。两年只有七百多天,这么短的时间,连初中都念不完,而吴起却将一个贫穷的楚国治理成为富裕强国。

当初吴起仓皇逃到了楚国,楚国的国君是楚悼王。

楚悼王是一个身世颇为悲凉,国仇家恨集于一身的君王,他命运多舛,身世坎坷。楚悼王很小的时候,他的国王父亲就被强盗杀死,国中不可一日无君,匆忙中,还穿着开裆裤的楚悼王被拥立为君王,开始了短暂而悲苦的君王生涯。

楚悼王刚刚即位,关系一直不错的韩、赵、魏三国就一起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大片疆土。十年后,刚刚从战败中缓过气来,国家终于迎来一线生机的楚国,再次被韩、赵、魏联军攻打,一直打到了楚国的都城附近。楚悼王万般无奈,只好向秦国求救,秦国狮子大张口,趁火打劫,楚悼王打碎牙齿和血吞,给秦国送去非常丰厚的礼物,秦国这才出兵。秦国出兵后,韩、赵、魏三国便撤兵了。

楚悼王在悲伤与屈辱中渐渐长大,他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不受别人欺负。可是,找遍楚国的角角落落,也找不到一个能够让楚国振兴的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如此难求,而一帅更为难求。

因为没有领头羊,楚国军队就只是一群被风沙追赶的羊群。楚悼王有心振兴,无力回天,徒唤奈何。就在这时候,吴起来了。

没有人不知道吴起的军事才能,就像没有人不知道太阳东起西落,月阴晴圆缺一样。在那个时代吴起的绝世武功,没有人不佩服的。

在当时魏国周边的多个国家中,吴起为什么唯独选择了楚国作为逃命之地,安身之所?

楚国当时最弱小,所以最需要一个能够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的人。魏国是楚国的死敌,所以楚国不会出卖吴起,不会又把吴起引渡给魏武侯。逃往楚国,是吴起当时唯一的选择。

吴起来到了楚国,他以一己之力,让南方荒蛮之地的楚国,奠定了成为战国七雄的基础。吴起来到了楚国,他带给楚国的,不仅仅是最尖端的军事技术,还有让楚国得以崛起的变法。

然而,在楚国,命运再一次嘲弄了吴起。

楚悼王像当年的魏文侯一样,对吴起信任有加,也像当年的魏文侯一样,相信吴起会带着楚国走上强兵富国之路。

吴起性格的缺陷马上又暴露出来了,楚悼王两句知心话就让他愿意以死相报。说到底,吴起的性格中有着很大的儒家刚硬敦厚的特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知道协调变通,不知道明哲保身。

吴起指出目前楚国存在的问题时说,楚国之所以贫穷懦弱,关键在于财政供养的贵族太多,只吃饭不干活,还有贪污腐败的官员太多,这些寄生虫作威作福,残害百姓,胡作非为,长期下去,国家就会灭亡。

楚悼王认为说得很有道理。

吴起说,要改变这些现象,就需要削减这些贵族的俸禄,裁减只拿钱不干事的官员,问责贪污受贿的官吏。将这些节俭下来的钱,作为军费,训练士兵,扩充军队,楚国的力量就会逐渐加强——这是第一步。

楚悼王连连点头。

吴起接着说,把那些有钱有势的旧贵族和裁减下来的官员们,迁徙到没有人烟的荒凉地区,让他们开荒种地,奖励农耕。楚国缺少的不是官吏,也不是贵族,缺少的是粮食。粮食充足了,国力也就加强了——这是第二步。

楚悼王站立起来,感慨万千,他说,有了吴起,何愁楚国不兴?

吴起的话还没有说完,他说,治国就是治吏,只要官吏清正廉明,国家就会迅速富强。

吴起讲给楚悼王的话,理论上来说,都是好主意,但是执行起来却举步维艰。

楚国庞大的官僚机构,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广大的贵族群体,抱成团,抱成球,抵挡着任何外来的力量。自楚国建国的时候,这个利益群体就存在,他们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而吴起刚刚来到楚国,就想动动这棵大树的根基,矛盾就由此产生。吴起也算在官场浸泡了二三十年了,可是他还是很幼稚,怎么就没有想想,你一个新来的打工仔,怎么能够斗得过那个庞大的贵族群体。

吴起捅了马蜂窝。

楚悼王对吴起深信不疑,吴起在楚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吴起的改革让楚国迅速走上了富强之路,然而却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吴起剥夺了贵族们的财产,充实国家府库,分发给百姓,百姓们对吴起感恩戴德,但是贵族们对吴起恨之入骨。

一贯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贵族们,他们的利益第一次受到了冲击,而且冲击他们的,是一个没有根基的外来户。他们商量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要让吴起丢人,把吴起的脸面揭下来,扔在尘土里,让他的脸面捡不起来,让他永远都没有脸面。他没有了脸面,就会知难而退。

贵族们挑选了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在都城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拦住了吴起,然而吴起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舌辩之士驳斥得体无完肤。此后,再无人敢寻找吴起当面辩驳了。

吴起的改革像一艘行驶在风平浪静中的帆船一样畅通无阻,然而,没有人能够想到,在波平如镜的海面之下,潜伏的是惊涛骇浪。

短短的一年过后,强大了的楚国开始扩充版图,向南吞并了百越之地,向北抵御楚国世仇韩、赵、魏,向西进攻强大的秦国。一时间,因为有了吴起的楚国,让诸侯人人自危。曾经被人任意欺负的楚国,恢复了楚庄王时代的荣光。

百越,就是今天的两广、浙闽一带。今天中国最开放富裕的地方,当年却是最荒蛮落后的地方。楚国能够吞并南方诸地,可见吴起时代的楚国版图有多辽阔。

楚悼王极为欣赏吴起的才华,任命吴起为楚国宰相。

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孜孜以求,那个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咬着手背发誓的少年,今天终于当上了宰相,实现了多年的夙愿。然而,吴起刚刚站在人生的最高峰,还没有回味成功的滋味,灾难就降临了。

人生总是如此残酷。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

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失去了靠山。他成了被所有楚国贵族肆意攻击的活靶子。

在王宫中,满心悲伤的吴起被贵族们追赶,他们要赶杀吴起。吴起无处逃遁,就跑到了楚悼王的尸首旁,趴在了楚悼王的尸首上。尽管如此,贵族们还是忌惮吴起的武功,不敢近前砍杀,只敢远远地放箭。结果,活着的吴起和死掉的楚悼王,被贵族们射成了刺猬。

一代名将,居然落得这样的悲惨结局。

吴起为什么要趴到楚悼王的尸首旁,为什么要爬在楚悼王的尸首上?吴起是另有深意的。当时那种电光火石、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吴起居然还想到了对付仇敌的办法,想到了报仇的办法。吴起,他长着一颗怎样剽悍的大脑啊。

几天后,楚悼王下葬,太子一根一根拔掉了父亲身上的利箭,一言不发。

又几天后,太子继位,即楚肃王,他立即追查,当日是谁用利箭射他父亲的尸体。结果追查出了七十余家的贵族,全部被砍杀。吴起,用楚悼王的尸体,替自己报仇了。

吴起是军事上的奇才,却又是政治上的弱智;吴起是廉洁奉公的能吏,却又是利欲熏心的小人;吴起是文武全才的贤臣,却又是杀害家人的凶徒……太多的矛盾,集中在这一个人的身上,让他成为传奇,让他成为说不尽的话题。 hcWMz4fVi381nJ6b9E5pKvUWVDkPMWWF4Z/LC91FZuWYnexMD6nvi3hlQMAQab5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